书城童书孙子兵法释译
28878800000010

第10章 一 其用战也胜,久则饨兵挫锐

“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①,攻城则力屈②,久暴师则国用不足③。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④,则诸侯乘其弊而起⑤,虽有智者⑥,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⑦。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⑧。故不尽知⑨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注释”

①久则钝兵挫锐:意谓用兵旷日持久就会造成军队疲惫,锐气挫伤。钝,意为不锋利,疲惫、困乏的意思。挫,挫伤。锐,锐气。

②力屈:力量耗尽。屈,竭尽、穷尽。

③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长久陈师于外就会给国家经济造成困难。暴:同“曝”,露在日光下,文中指在外作战。国用,国家的开支。

④屈力殚货:殚,枯竭。货,财货,此处指经济。此为力量耗尽,经济枯竭。

⑤诸侯乘其弊而起:其他诸侯国便会利用这种危机前来进攻。弊,疲困,此处作危机解。

⑥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意谓即使有智慧超群的人,也将无法挽回既成的败局。后,后事,此处指败局。

⑦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拙,笨拙。速,迅速取胜。巧,工巧、巧妙。此句意谓用兵打仗只听过宁可指挥笨拙而求速胜,而没见过为求指挥巧妙而使战争长期拖延的。

⑧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长期用兵而有利于国家的情况,从未曾有过。

⑨不尽知:不完全了解。

“译文”

用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打城池,会使得兵力耗竭。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不继。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实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发兵进攻,那时候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颓势了。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的情况,而没有见过为讲究指挥技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事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的益处。

“释译”

在战争中,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强调“兵贵神速”、“速战速决”的作战原理。拿破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许会失去一场战斗,但我绝不会失去一分钟。”特别是进攻作战,军需消耗巨大,运输任务艰难,久战不下必然造成“国用不足”、“屈力殚货”。劳民伤财、国库空虚的局面将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如果拖久了必然会导致“钝兵挫锐”,军心涣散,予人可乘之机。那时,“诸侯乘其弊而起”,将使自己四面受敌,从而陷入困顿。

战国时,齐湣王连年征战,导致国力衰弱,反胜为败,让人深省。公元前301年,恃强好战的齐湣王联合秦、韩、魏攻楚,占领重立;公元前298年,齐又联韩、魏攻秦,拔函谷关;公元前287年,齐再次联合赵、韩、魏、楚共同攻秦,使秦废帝号;公元前286年,齐败秦灭末又侵楚。30年的征战,使齐国钝兵拙锐,国力日衰,兵弱将寡,将士离心。这时,燕昭王采取了乐毅的建议,统率燕、秦、楚、韩、赵、魏的军队一起攻齐,一举而拔城7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