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成长人生必修课
28827500000011

第11章 成长能力篇(1)

第17堂课独立是立世之本

现如今的青少年对父母过于依赖而缺乏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青少年应该明白,没有谁能依靠父母一辈子,总有一天要学会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独立才是立世之本,只有独立自主,才能挺起腰杆做人。所以,青少年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扩大,学着自己处理一些难题,果断地做出决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以便能够适应生活环境和范围的不断变幻,为以后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能打下基础。

克服依赖,学会独立

春风轻轻地拂过蒲公英的叶子,带走了蒲公英的种子。青春悄悄地撞了我一下,偷走了我恋家的情结。家,在我们成年以前,是幸福温馨的港湾,我们期待回家;在我们长大以后,家就成了封闭的鸟笼,我们渴望摆脱它的束缚而远飞他乡。

是的,青春年少的飞翔梦是抹煞不得的,只是我们的父母担心我们的翅膀不够硬,担心我们经不起风浪,担心……一切的担心均出自我们不会独立生活,不会独自应变一切突如其来的情境。要想飞出囚笼,就得学会独立。要想搏击风雨,展翅高飞,也一定要学会独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娇子不成器”,意思是说娇生惯养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材。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该自己做的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别人代做,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做一些事情。在做这些日常小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要克服依赖性。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倍加疼爱和精心呵护,使一些人不自觉地养成了生活上的依赖性,遇事不是先想到自己去做,而是想到由别人做或靠别人帮助去做。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自身的成长。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克服依赖他人的做法。

青少年是新世纪的一代,是充满希望有所追求的一代,是要独立面对人生,独立面对生活,独立面对社会的一代,不仅事事要独立,时时也要独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但你身上除了求生存的相互依赖外,还存在着幼稚不成熟的依赖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依赖感首先反映出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分依赖往往是由于过分关注自身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所致。

依赖心理是每个青少年都会有的,但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所以,依赖心理能否摆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赖者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很难,只要你学会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时候,你就在一点一点的克服依赖的心理了。因此,首先学会主动去关心他人,帮助周围的同学。其次,学会当个好观众。人是在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中成长的。再者,要勇敢面对现实,要有意识的锻炼自立能力并独立自主完成事情,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决断能力。同时,要学会自我肯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聚沙成塔”,逐步积累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最终学会独立生活。

独立自主才能自力更生

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从小就在6:1的重重关怀之下成长,过度的宠爱往往导致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曾有报道一个孩子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剥好壳送到嘴边的,这正是溺爱导致过度依赖的典型例子。

当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不能做那个连鸡蛋都不会剥的孩子,我们不能做生活中的“残疾人”,什么都要依靠家长。一个人最终会长大,早晚要独立,这是不争的事实。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孩子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使其感到困惑。一方面青少年们想要独立,一方面又觉得离开了父母的帮助让自己感到很不舒服,还有一些青少年理解错了独立的意思。家长希望慢慢长大的孩子自己学会独立,但是独立不是让你我行我素地去做事情,独立不是让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告诉家长。在这里呢,想提醒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是:要找好独立与依赖家长之间的平衡点。毕竟我们还是未成年人,有些事情我们的判断能力还达不到理想中的高度。独立不是让我们一意孤行,而是在接受家长的意见之后,再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认识。随着青少年的自然成长,呈现在他们面前的物质世界的形态日益复杂。自然科学知识的灌输,生活经验的积累,既可使原先认为是复杂的事物便得简单,同样,也可使原先以为是简单的事物变得复杂起来。这种主观体验上的演变,增加了青少年的焦虑,在他们心目中,知识的积累反而给思维造成了空前的混乱,原先清晰透明的世界,现在却变得“混沌不堪”了,他们感到了茫然,无所适从。

如果说儿童的自我意识近似于一张白纸,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是一幅布局有序的彩图,那么,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却像已经涂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还是一幅无法辨认的水彩画草图。因此,这个时候应给予青少年关心与引导。那么,青少年也应该注意这个时期的心理变化过程,不要害怕长大,不要拒绝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独立自主,只在这样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才有能力自力更生。

第18堂课理财是致富之本

理财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赶得上潮流的话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理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放眼望去,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无一不是理财高手。对于还不用劳动就有大把零花钱的青少年来说,让自己快速拥有理财能力更是显得刻不容缓。有人说过,现在的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对钱的驾驭能力。理财也是一种技巧,学会了理财,才会让他们懂得赚钱的不易和花钱的节约,才能让他们更适应现代的经济生活。

学会理财,让你不再囊中羞涩

理财在中国应该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了,提到理财,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是有钱人的事,那是家长的事,跟我们青少年没有关系。其实不是这样的,一项有关青少年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青少年虚荣消费和冲动消费行为倾向较强,而理性消费行为较弱。有关专家建议,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理性消费的观念。

调查显示,青少年每个月可以动用的金钱,100元以下的占365%,100元至200元的占231%,201元至400元的占192%,401元至600元的占9%,600元以上的占83%。青少年的零用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衣服鞋袜、消闲刊物、参考书,到西式快餐店消费,以及看电影等。

调查结果表明,396%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由此可见不少青少年在购买东西时,可能会因为受他人的影响,从众消费,或可能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凭一时的冲动而购买,买回来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而闲置一旁。相当多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开展理财教育。

西方家庭普遍认为,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人的教育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自然发展来定的,这充分体现出了生动取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鲜明特点。

理财,刻不容缓

1.青少年对钱的认识。现在的青少年衣食住用都不用自己操心,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和同学在一起,所以,同学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增强,需求又有所不同。他们的零花钱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娱乐。“吃喝玩乐”依然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花销。有的同学甚至将正餐的钱也全买了零食,而主食却很少吃。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特别喜欢一些歌星、影星,有甚者是他们的铁杆粉丝,影碟、歌碟自然少不了。相对于男同学来说,上网玩游戏的吸引会更大一些。节假日,同学还会相约出游,也免不了花销。二、学习。买书和购买学习用具。中学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很多同学出于紧迫感,用压岁钱买了学习资料、参考书、工具书等。也有一部分选择买一些世界名着、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和漫画。三、生活。中学生的日常开销有路费、伙食费、电话费等。此外,中学生有了更强的自主意识,衣服鞋袜,复读机手机,自行车滑板,孩子们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四、储蓄。有极少数的孩子想到了把多余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入银行。

2.家长缺乏价值引导。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到底去了哪儿是一笔糊涂账,只要孩子张口,而且是关于学习上的,家长们就会毫不迟疑的给。同时,家长们并不完全清楚孩子孩子拿到这些钱后如何使用。这在一方面体现出了家长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少理财教育。例如说:孩子提出要买复读机,家长一听与学习有关,马上掏钱,可孩子拿复读机听音乐的时间大多于听英语的时间;又如,孩子说为了方便查单词,需要买个电子辞典,家长一听也立马同意,不去追究孩子买电子辞典到底是为了查单词还是为了打游戏。这些都是家长们在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方式上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就不知道挣钱的辛苦,也不知道钱要花在什么地方才合适。有些孩子拿到零花钱周末就去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而家长却毫不知情。

有些青少年在使用零花钱的时候,对钱的用途认识不清,认为几块钱买瓶饮料理所当然,认为几块钱买个汉堡天经地义,但轮到买一些学习资料的时候,却把它当成一种浪费。这些青少年已经在对事物的价值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这与家长们的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青少年缺乏理性消费。青少年在在使用零花钱时,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从而导致了很多青少年消费不合理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零花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孩子的心灵原本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但随着零花钱将孩子们的“贫富差距”拉大,有的孩子利用自己零花钱多的优势拉帮结派。平时,同学在一起玩,就请同学吃点零食。遇到某某同学过生日,便带上一拨同学大吃大喝,一顿饭就要花去好几百,有的甚至还会去KTV包厢。在这些青少年的眼里,钱就成了他们与人人交往的桥梁,一旦没有钱,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地位与威信。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国家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你就会知道:在中国,青少年理财,刻不容缓!

美国:有钱人家同样鼓励孩子自己挣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等。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读书。孩子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尽量做到经济上独立。

日本:家长虽然严格控制子女零花钱的数额,但是一旦给出就会让孩子自主安排,并视之为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途径。父母甚至还会相互打听各自给子女零花钱的数额,并约定大致的数额,以免让孩子攀比而造成心态不平衡。

比利时:家长到孩子满10岁后就开始每月给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并随其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孩子的零花钱基本固定,很少受成绩或表现好坏的影响。在接受零花钱方面,家境不同的孩子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第19堂课当忍耐遭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