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健美操·瑜珈
28802200000012

第12章 瑜珈(5)

呼吸变得正确而有韵律之前,意识始终同呼吸成为一体。意识指导呼吸如何将吸入的气息通过有关渠道,分配到全身的细胞。呼吸最终通达内在的自我。意识的作用就在于把内在的自我同呼吸、身体联结下来。

在吸气过程中,练功者把自己的脑改变为接受和分配能量流的器官。

呼气时,有意识地提起上胸部,慢慢地、有韵律地排出气体。

要密切注意呼吸的韵律性。要象蜘蛛来去勿忙、一步步地织网一样,来进行呼和吸的动作。

有的人吸气时间长,有的人呼气时间长。就象对于困难和挑战一样,各人的血压和血流的情况也是不同的。进行瑜珈呼吸的目的就在于去除呼吸和血压中的不均衡和障碍,消除烦躁不安,停止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癖好,把自己从执着中解放出来。

吸气的方法

1以自己最感舒服的姿势坐定。

2把胸、浮肋和肚脐提起,伸直脊骨。

3尽量向下低头,使颈部变柔软。然后进行下颔收束法。

4人的感情之源位于肚脐和心脏之间。脊背必须经常同这个感情之源保持接触。身体的前部,也要始终与它接触。同时进行抬举和向两侧扩张的动胸部向上方和作。

5在吸气过程中,胸部向上方和两侧扩张时,切勿向前、后和左右倾斜。

6不能使横膈膜出现紧张。要把空气深深吸入横膈膜的底部。可以想象从浮肋下,腰的周围开始吸气,这是深吸气的秘诀。

7为了顺利地接受吸入的能量,使预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是重要的。特别是要使肺内侧的节律与进入空气的流动同步。

8就象把水倒入肺的底部。

9肺不发达的人,在肺脏完全发挥机能之前,必须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提高肺的肺活量。

10支气管从气管分出,与肺的末梢血管相连结,在那里又分为细支气管。必须观察空气是如何到达细支气管的。

11就象水被土壤吸收那样,同时也应感受到被体内的细胞所吸收。在感觉这个吸收过程时,同时也应感受到宇宙的能量(普拉纳)也被吸收进来,浸透体内,给人带来“幸福感”。

12吸入的能量从鼻进入体内,被身体的精神次所吸收。在吸气中,意识从肚脐上升到胸部上端。练功者必须始终感觉到身体的、精神的、心理的、知性的、生理和层次同上升的意识成为一体。这样,身体、呼吸、意识与内在之神便结合起来。

13皮肤的每个毛孔,都要发挥旨在吸收普拉纳的耳目作用。

14如果吸气过程中出现紧张,手的皮肤就会变得粗糙。请诸位观察看手的皮肤来调节自己的呼吸。

15吸气过程中,不能提肩,否则上肺部就得不到完全扩张,后脖部也会出现紧张。假如仔细观察一下,则会发现,肩被提起后,是立刻就落下的。为了不使肩提起,可以预先抬起胸部。

16松弛喉部,把舌平放在下颚上,但不能抵到齿牙。

17要闭眼,使之松弛。要预先使眼敏感,以便使它能内视吸气时,眼球总是习惯朝上转动,对此要注意。

18耳部、脸部的肌肉、前额的皮肤,也要预先松弛。

19正确的吸气,能够去除懒倦,刺激身心,增强元气。

呼气的方法

1调正姿势,其方法参照吸气的1-4点。

2呼气要缓慢地进行。为此,不能让吸气时抬起的肋间肌和浮肋松弛。否则,很难做到呼气顺畅和缓。

3呼气的动作从上胸部开始。因此不要使这部分收回。慢慢地呼气,直到肚脐收缩,气完全呼尽。这时,身体便同灵性融合在一起了。

4呼气前,要把脊柱及其左右两侧提起,使全身象扎根于地的树木那样稳固。

5不能晃动身体,否则会扰乱神经和精神的活动。

6不要收回胸部,慢慢地顺畅地呼气。假如气息变得粗而急,那是因为胸部和脊背回落以及没有注意观察气息的流动。

7在吸气过程中,上半身的皮肤趋于紧张。但在呼气过程中,要松弛上半身的皮肤。不过不要使背部的内侧沉落。

8臂和胸的皮肤,不能在两腋下互相接触。但不必特意把臂向外伸开,只要在腋下处留出些微空间即可。

很多人初学瑜珈的时候都会对瑜珈的呼吸感到困难。一来是把呼吸和体位结合到一起的时候,二来是把呼吸融入到自然的生活当中。这里介绍十种基本的呼吸法。

第一种呼吸法:

(1)仰卧,双脚并拢,双手掌着地

(2)膝伸直,用鼻子吸气,慢慢抬起右脚成垂直状态,鼻子吐气,慢慢放下右脚,改为左脚做相同动作

(3)鼻子吸气,同时将双手伸直,慢慢地长到头上

(4)鼻子吐气,双手放下

(2)-(4)的步骤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可净化多量血液,强化心肺,适合患支气管炎、气喘的人,增加对感冒的抵抗力,另外,对手脚湿症、神经痛亦有效。

第二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挺直脊椎

(2)双手轻放在膝上,肩膀放松,脸朝前

(3)鼻子慢慢吸气

(4)像吹口哨般收缩嘴,须慢慢吐气

(3)-(4)的步骤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可净化血液,改善皮肤病,对肺病亦有效,甚至可排出肺结核的细菌,此外,也可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

第三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

(2)双手放在膝上,鼻子慢慢吸气,头向前倾,下额贴在胸部,此时背脊请务必保持伸直。

(2)-(3)的步骤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刺激副甲状腺,促进钙的供给,也能增加体力,同时可治咳嗽、感冒、对气喘、鼻塞亦有效果。

第四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

(2)双手放在膝上,下额贴在胸部,鼻子慢慢吸气,腹部向背后缩

(3)鼻子慢慢吐气,身体恢复原状

(2)-(3)的步骤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促进消化,去除腹部多余脂肪,此外,亦可强化生殖器官,控制性欲

第五种呼吸法:

(1)仰卧,双手相叠或手指相夹,放在肚脐上

(2)鼻子吸气,使腹部膨胀,鼻子吐气,收缩腹部

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强化意志、精神

第六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

(3)双手放在膝上,鼻子吸气,然后从咽喉往身体下面,分若干次吐气,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排出咽喉、口腔、气管内的细菌,此外对于脸部神经麻痹亦有效果

第七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

(2)右手无名指与小指按左鼻孔,然后从右鼻孔慢慢深呼吸

(3)吸所后,用拇指按右鼻孔,改后左鼻孔慢慢吐气。

(4)从吐气的左鼻孔吸气,然后用无名指与小指按住左鼻孔,从右鼻孔吐气,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净化鼻腔,对鼻炎有效果,也可预防咳嗽、感冒。

第八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

(2)卷舌,从隙缝吸气

(3)用右手拇指阻塞右鼻孔,从左鼻孔慢慢深吐气

(2)-(3)骤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可净化血液,对皮肤病有效果,此外,对胆汁过多等胆囊疾病亦有疗效,也能促进消化,消除胃酸过多,对贫血也有效。

第九种呼吸法:

(1)打莲花坐或正坐

(2)头部下面贴合双臂,鼻子吸气,按摩双乳房并挺胸,两腋夹紧

(3)同样,吐气而收回双手

(2)-(3)骤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可增加氧气吸取量,适合一切呼吸器官疾病,亦能强化心脏、肺或胸部软骨。

第十种呼吸法:

(1)双脚打开同肓宽

(2)鼻子吸气,举双手,鼻子吐气时稍弯膝,双手贴在膝上,反覆做十至二十次,效果:净化鼻腔粘膜,预防支气管炎,对初期肺结核、神经麻痹亦有效果。

瑜珈呼吸法(改变身心的关键)

在练瑜珈开始之前,你必须找到一处不易被人打扰、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以打坐的形式在草地或地毯上盘腿坐好。下面就为你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瑜珈呼吸方法:

(一)腹式呼吸

健身功效:是基本的呼吸法。缓慢有意识地用腹肌呼吸,把手放在腹部,可以感觉到腹部的运动,集中意识,手中能量可传达到腹部。

动作要领:

1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出三角状,放在肚脐中心位置。

2把手放在腹部上,两鼻孔慢慢地吸气,放松腹部,感觉空气被吸向腹部,手能感觉到腹部越抬越高,实际上横膈膜下降,将空气压入腹部底层。吐气时,慢慢收缩腹部肌肉,横膈膜上升,将空气排出肺部。吐气的时间是吸气的1倍时间。

(二)横膈膜呼吸

健身功效:是使头部清晰,使身体活性化的一种呼吸法。虽然用单鼻孔来呼吸的,但是也要按照规定的速度呼吸。

横隔膜呼吸练习方法

可取随意的姿势,仰卧、静坐、站立均可。卧或站双脚适度分开,双眼轻闭,一手置于胸部,另一手置于腹部上方。以便感觉横隔膜以及腹肌的活动。

然后以鼻腔缓慢、细长的吸气和呼气,不可出声振动或停息。然后加大正常呼吸的过程,当呼气时,尽量把气吐尽,分多次吐,然后有意使腹肌向内瘪,并温和地收缩肺部,将气呼出。然后吸气吸满但不可过去勉强,腹部恢复原状。当吸气时会发觉腹壁和肋骨下部向外推出,胸部只有些微移动。这种呼吸是借助横隔膜的收缩和下压形成吸气动作。每天练习3-5次,每天3-5分钟,横隔膜呼吸法对身体三大功效:

横隔膜呼吸不同于浅短的呼吸,能使宇宙能量充满整个肺部,供应身体充足的氧气。

横隔膜呼吸将体内的废气、浊气、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横隔膜上下移动,犹如温和的按摩,促进脏腑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机能。

横隔膜呼吸法是以最少的力得到大量的新鲜空气,因此是极其有效的呼吸方法。

(三)净化呼吸道呼吸

健身功效:用每一个单鼻孔来呼吸。右鼻通阳、交感神经、活动等,左鼻通阴、副交感神经。静稳等。

动作要领:

1弯曲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用拇指按住右鼻,从左鼻中呼出残留气体,然后再从左鼻吸入气体。

2拇指放开,用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左鼻,从右鼻呼气,再从右鼻吸入气体。然后再用拇指按住右鼻,从左鼻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1倍。

(四)完全放松呼吸

健身功效:使腹部、胸、肩到喉咙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式以及肺的下部、中部、上部全部运用这种方式的呼吸法。练习中会感觉到把滞留在肺部的能量放出去,同时会有新鲜的能量充满肺部。

动作要领:

完全(瑜珈)呼吸。完全呼吸是把以上两种类型的呼吸结合起来完成的。轻轻吸气,首先吸向腹部区域,在腹部区域鼓起的时候,就开始充满你胸部区域的下半部分。然后,又充满你胸部的上半部分。尽量将胸部吸满空气而扩张到最大程度——你的双肩可能略微升起,胸部也将扩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腹部会向内收缩。现在吸气可吸到双肺的最大容量,再按相反的顺序呼气:首先放松胸部,然后放松腹部,用收缩腹部的方法结束呼气。这确保了已经从肺部呼出了最大量的空气,然后,再次慢慢吸气,首先充满腹部,如此循环下去。“完全的呼吸”应是顺畅而轻柔的。整个呼吸应该作为一个顺畅的动作来做——就像一个波浪轻轻地经腹部波及胸膛中部再波及胸膛的上半部,然后减弱消失。呼气不应是匆忙或使劲,而应该是稳定、渐进的。

(五)胸式呼吸

深深吸气,但不要让腹部扩张。代替腹部扩张的是空气直接吸人胸部区域。在胸式呼吸中,胸部区域扩张——腹部保持平坦。然后,当吸气越深时,腹部向内、朝着脊柱方向收入。当你用这种方式吸气时,你会体会到:肋骨是向外和向上扩张的。现在呼气,肋骨向下并向内收。

瑜珈体位法

一、瑜珈体位法的意义:

瑜珈体位法的梵文为Asana,其意义为在某一个舒适的动作或姿势上维持一段时间。藉由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间的止息时间,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有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

瑜珈体位法帮助静坐

瑜珈体位法

若想要修炼静坐,规律的做瑜珈体位法是最基本的以及必要的,当你经由静坐探索广大的内在世界时,你会体验到健康的身体是扩展意识心灵之必须,事实上身与心灵是无法分割的,身体是心灵的最外层,也是静坐的堡垒,一套完整的瑜珈修炼,应包含瑜珈体位法的锻炼,以净化心灵强化身体,以使心灵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以达到天人合一。

瑜珈体位法帮助心灵宁静集中

由于瑜珈体位法的动作,在一段时间中维持静止不动,可以压迫腺体而促使内分泌平衡,如此就能避免生病而且保持身体柔软。瑜珈动作可以一个一个收拾那些不好的习性,心灵也就变成宁静、平和与集中了。

瑜珈体位法调整内在习性

瑜珈生理学描述人类有五十种心理倾向,如害怕、害羞、生气等,都是由沿着脊椎到头顶的七个脉轮所控制(而脉轮又控制腺体),由于心灵的涣散、不集中,这些倾向急欲藉由不同的状态发泄,结果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也使得心灵动荡不安,无法歇息。而这些习性、倾向均由腺体所影响,只要我们锻炼、调整腺体的分泌,就能控制习性及心理的平衡。

瑜珈体位法调整荷尔蒙的分泌

瑜珈行者有一项很重要的发现,就是身体错综复杂的功能,是由腺体系统来指挥,这些分泌的化学物质,现代科学家称为荷尔蒙。荷尔蒙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生长、消化、精力、情绪等等,譬如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会使很正常的人紧张与暴躁。而瑜珈体位法可刺激腺体调整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对人体的身体层面以及心理层面有好的影响。

二、瑜珈体位法的起源:

几千年前,瑜珈修行者在喜马拉雅山的森林中冥想、静坐时,偶而观察野生动物,并且分享牠们美妙的姿势。经过深刻的观察,他们察觉大自然孕育、教导动物保有健康、灵敏、警觉的技巧,同时让各种动物天生具有治疗他们自己、放松自己、睡眠休息或保持清醒的方法。

这些古时候的瑜珈修行者根据这些动物的姿势并且亲身做实验,发现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然后经过深刻的观察和判断,终于创造了一系列身体锻炼的系统,称之为Asana,就是瑜珈体位法。

一堂完整的瑜珈课程,无论其针对的目的是什么(纤体塑身或减肥养身),都是由十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其流程大体上都是分为调息、热身、体位动作和休息术等。

一堂完整的课程编排不但要考虑组成动作的针对性、流畅性,最重要的是调息冥想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说起调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以为只需要在做体位的时候配合腹式呼吸,一呼一吸,腹部一胀一缩,就算是瑜珈的调息法了。

这么做其实并没有错,因为现今的瑜珈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多数练习瑜珈的人(包括大多数的专业教练),都把瑜珈当成一种优雅的健身运动,只注重体位法的练习,并不强调调息冥想的重要性。一些瑜珈培训机构设立的所谓调息冥想课程只是照本宣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学习的人也受到了误导,一味追求高难度动作。

瑜珈修行的主旨在于三脉七轮,体态练习只是肢体配合内息运行的表象。

道家修行的基础在于任督二脉和七经八脉,虽然和瑜珈的观点有差异,但修行的方法却大同小异。

学习瑜珈者应先以静坐调息为主,其目的是在体内培养出一个能量中枢(瑜珈称为气轮,道家称之为气海或丹田),此期间以静养为主,减少体力支出,涵养气神。

完成之后,就要让产生的内息真气在三脉七轮中流转。

初学者,内息不足,经脉又不通,很难顺利的打通气脉。这时候就需要配合体位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