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77

第77章 协商讨论(18)

五届委员的构成同四届相比,有很大变化和显著特点;一是既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上届委员,又新提名了大量委员,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二是共产党员委员人数大大减少,党外人士和一些代表性人物大大增加了。党员所占比例比上届下降了19%。三是知识分子委员的名额扩大了。知识分子委员中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界的委员,四届为102人,五届增加为138人。四是五届委员中有30多名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五是增加了相当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中青年人士,既扩大了中坚力量,又降低了平均年龄。五届委员平均年龄55岁,比上届下降9岁。六是各界爱国人士名额扩大了。五届委员中,爱国人士为103名,比四届增加了29名。

§§§第六节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机构、人事协商、选举和任免

协商选举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

1983年4月29日,省政协五届一次全体会议根据大会主席团的建议,在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结果:黄罗斌当选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黄正清、吴鸿宾、王世杰、杨澄中、卢忠良、严树棠、杨汉烈、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马重雍、王国瑞、刘德琛、蒋云台当选为副主席,卢克俭当选为秘书长,马廷秀、马汝邻、马光宗、马进成、马学海、马鹏程、王从先、王永康、王宜之、王治岐、王尚乾、王宝善、朱子清、齐长庆、吕忠恕、孙祺荫、沙里士、贡唐仓·丹贝旺旭、沈滋兰(女)、李金曼、李梅村、李福盛、余志英、汪家祯、陈振国、杨生春、周济民、金建中、赵经农、赵继游、侯林斌、流萤、高继善、曹叔希、龚得福、彭铎、彭大惠(女)、策仁娜姆(女)、董鉴溶、葛维西、裴慎、霍仰山等42人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4年3月17日,省政协五届二次全体会议在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补选了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增选了副主席,补选了秘书长,增选了常务委员会委员。

鉴于黄罗斌已当选为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建议和这次会议民主协商,选举王秉祥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增选马祖灵(回族)、梁大均、朱宣人、贡唐仓·丹贝旺旭(藏族)为副主席;鉴于卢克俭工作已调动,会议选举沙里士(回族)为秘书长;增选王仲才、李培贤、应中逸、杨生华(藏族)、林明伟(女)、郑国、崔国权、韩铁成、程昌国等9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5年5月17日,省政协五届三次全体会议经酝酿协商,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增选秦时旰韦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决定接受王国瑞、梁大均辞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常委、委员职务的请求;决定接受沙里士辞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秘书长职务的请求;增选马敬轼、王化今、水天德、叶开源、孙秉德、杜经国、李正才、苏平(女)、吴仁润、何运书、杨拯美(女)、张仁俊、张世恒、张成之、张彦兴、郑宪祖、金元济、南国农、拜玉凤(女,回族)、高葆英(女)、秦时旰韦、康鸿伍(回族)、翟树人、翟焕三、樊大畏、穆永吉(回族)等26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6年5月16日,省政协五届四次全体会议经酝酿协商,增选马玲、王清海、邓品珊、张令玎羽、张汉豪、雒鸣岳等6人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决定接受王世杰辞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常委、委员职务的请求;决定接受侯林斌、王仲才辞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委员职务的请求。

1987年4月29日,省政协五届五次全体会议经酝酿协商,增选崔国权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决定秦时旰韦不再兼任秘书长职务,改选穆永吉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秘书长;增选马竹轩(女,回族)、毛兰木(藏族)、艾波(女)、汪钺、达芝芬(女,蒙族)、杨应忠(藏族)、陈北亨、单得真(回族)、张言、袁第锐等10人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决定接受翟焕三辞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委员职务的请求。

协商通过增补第五届省政协委员名单和辞呈委员名单

1983年8月13日,省政协五届二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一致同意增补林明伟、李培贤、杨生华、郑国、杜聿甫、何允星、甄载明等7人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一致同意提名林明伟、李培贤、杨生华、程昌国、应中逸、郑国、王仲才、韩铁成等8人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候选人,提请省政协五届二次全体会议进行选举。

1984年1月26日,省政协五届四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决定增补38名委员,他们是:丁发达、马少青(保安族)、马祖灵(回族)、马德祥(回族)、万代明、王无怠、王秉祥、王保平、王清海、田志兴、巨振为、任兆瑞、吕克勤(土族)、刘中仁、刘学福、朱宣人、祁众文、邢树义(藏族)、李云侠(女)、李青蕾、沈文庆、杜志铭、张世恒、张思温、张蒙恩、杨炳南(藏族)、杨福才(东乡族)、和汉、拜玉凤(女,回族)、段书宝、梁大均、郭立贤、袁第锐、崔国权、韩不言、翟焕三、樊大畏、黎凡。会议同意黄罗斌、卢克俭、葛维西、孔兆芳、牛维忠、郑贵舫、马才华、邬正峰、明星才等9人因工作职务变动或离职休养,不再担任省政协委员职务。增减后,委员总数为402人,其中中共党员146名,占363%,党外人士256名,占637%。会议通过了增选省政协常委的候选人、补选秘书长候选人和因工作变动辞去常委职务的人员名单,提请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选举和决定。

1984年7月3日,省政协五届六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同意增补张彦兴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4年12月28日,省政协五届八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同意增补杜笠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5年5月4日,省政协五届九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同意增补58人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他们是:丁毓国、马玲(女,回族)、马正云(保安族)、王天一、王朱贵、王建业(藏族)、水天德、云尚秀、毛祝寿、司马、叶开源、田世英、朱瑜、朱平顺、孙纪元、刘国翠(女)、刘德基、伏耀祖、张枭、张文寿、张克俭、张邦彦、张瑞生、沙恒炯(回族)、杜经国、苏晋兴、吕浩然、李崇华、李增懋、何晓峰、林径一、邸金俊(女)、杨拯美(女)、赵静、赵光仁、赵汝能(白族)、赵作兹、皇甫斌、姚华玺、郑麟翔、秦时旰韦、诸幼明、凌泽同、殷绥亚、高金荣(女)、高怀德、郭文魁、郭向蘅(女)、郭柏林、康鸿伍(回族)、蒋次鹏、蒋杰卿(回族)、蒋维模、彭作林、彭铁珊、韩志德、韩显沛、穆永吉。此次常委会之前,因离职休养、病故、工作调离本省等原因使委员人数减少10人,这次增补后,使五届省政协委员总数达到456人。

1986年4月30日,省政协五届十一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决定增补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名,他们是:马竹轩(女,回族)、马光援(回族)、马靖宇(回族)、刘振华、李洪印、苏成符(高山族)、张纲、张立德、张汉豪、张润民、陈石成、陈伯希、孟昭柱、金巴(藏族)、武道维、赵建基、麻亨春(回族)、夏格尔仓(藏族)、傅登殿、蔡颖芳(女)、喇永瑞(回族)、喇依礼(回族)、雒鸣岳、薛振田、糟宜君(女,回族)。会议还一致同意马玲、王清海、邓品珊、张令玎羽、张汉豪、雒鸣岳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候选人,提请五届四次会议进行选举。

1987年4月17日,省政协五届十七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同意增补马伦全(回族)、王世华、安琨康、李玉石、杨应忠(藏族)、陈北亨、单得真(回族)、张言、张宝元、张世舜、郝承瑞、倪安民(女)、曹尔昌、潘光炎、戴忠基、魏庆同等16人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同意周化南辞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职务。

届内,杨澄中、杨汉烈、蒋云台委员去世。

协商通过第五届省政协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免名单

1983年5月3日,省政协五届一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任命侯林斌、王仲才为第五届省政协副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省政协工作机构改革的意见,决定暂时维持原有机构,继续发挥作用。并委托主席会议于会后抓紧作好准备工作,在条件成熟时,提出改革调整方案再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1983年8月13日,省政协五届二次常委会议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和政协工作需要,协商讨论了第五届省政协机构设置问题,决定:设副秘书长若干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设办公厅,厅内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下设秘书处、人事处、总务处,每处设处长1人、副处长1至2人;设学习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对台工作委员会,各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职1人)、委员8至15人;工作组委员会设经济建设组、科学技术组、教育组、文化组、法制组、民族宗教组、医药卫生组、工商组、妇女组、体育组、农林组,各工作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若干人;4个委员会各设1个办公室,作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办公室各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

省政协五届二次常委会议还协商通过了人事任免名单。决定任命:樊大畏、翟焕三、万代明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陈人之、傅月华为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吴鸿宾为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国瑞为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马汝邻等10人为学习委员会委员;黄正清为工作组委员会主任,王世杰为工作组委员会副主任,周化南等9人为工作组委员会委员;蒋云台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杨生华、高旭华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刘熊祥等7人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卢忠良为对台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汉烈为对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从先等12人为对台工作委员会委员。

11个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的任命是:经济建设组组长窦恒通,副组长周济民、高宪岗;科学技术组组长薛克琛,副组长严济南、杨德源、马维图、薛述启;教育组组长邓品珊,副组长郭士豪、应中逸、刘鸿勋、谢瑞(女);文化组组长马天庆,副组长赵正、常香玲(女);医药卫生组组长张涛清,副组长裴慎、张令玎羽、臧春玲(女);民族宗教组组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副组长贡唐仓·丹贝旺旭、马汝邻、张成之;法制组组长马廷秀,副组长任崇勤;工商组组长严树棠,副组长霍世威、雷志乾;妇女组组长王珑(女),副组长沈兹兰(女)、常秋英(女)、白兰妹(女);体育组组长郑奇夫,副组长於耀;农林组组长王宝善,副组长龚得福、贺涤新、金元济。

1984年1月26日,省政协五届四次常委会议,经协商决定,任命王宜之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是年4月24日,省政协五届五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调整任命了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决定王世杰兼任工作组委员会主任,严树棠(兼)、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兼)、梁大均(兼)、朱宣人(兼)、靳润民任工作组委员会副主任;王国瑞兼任学习委员会主任,樊大畏兼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蒋云台兼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贡唐仓·丹贝旺旭(兼)、杨生华、高旭华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将对台工作委员会改为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杨汉烈兼任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蒋云台兼任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还决定成立提案审查委员会,王世杰任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严树棠、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蒋云台、翟焕三、崔国权、邓品珊、王宜之任提案审查委员会副主任,马学海等13人为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同时免去了各委员会原主任、副主任职务。是年2月28日,省政协五届八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任命陈人之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张宝元任办公厅副主任。

1985年5月4日,省政协五届九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决定任命杨拯美、邓成城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免去侯林斌、樊大畏、翟焕三的副秘书长职务。是年10月28日,省政协五届十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决定成立省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决定任命杨拯美兼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马家骐任办公厅副主任。

1986年7月11日,省政协五届十三次常委会议经协商讨论,同意接受秦时旰韦不再兼任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秘书长职务的请求,由穆永吉代理秘书长,提请省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决定和选举。会议决定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兼任学习委员会主任;朱宣人兼任工作组委员会主任;沙里士、贺思明任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培贤任工作组委员会副主任;翟焕三任提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樊大畏、郝诚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杨拯美兼任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免去王世杰兼任的工作组委员会主任职务;免去王国瑞兼任的学习委员会主任职务;免去梁大均兼任的工作组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1987年1月20日,省政协五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张宝元任省政协副秘书长兼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不再担任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职务;免去翟焕三担任的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职务;傅月华任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不再担任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职务。

是年5月,任命郝诚为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

协商省上的重要人事安排

1984年3月15日,中共甘肃省委举行民主协商会,邀请部分省政协常委、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就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重要人事安排及选举进行了民主协商。会议由黄罗斌主持。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代表省委,就这次人事安排提出建议。黄正清、吴鸿宾、马丕烈、严树棠、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马重雍、金建中、程昌国、韩铁成、赵经农、张成之、张思温等党外人士在协商会上畅所欲言,发表了意见,一致赞同中共甘肃省委提出的人事安排建议。

1985年4月27日,中共甘肃省委委托统战部召开民主协商会,邀请省政协部分常委,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宗教团体负责人,无党派爱国人士代表,就省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增加界别、增补委员问题进行了协商。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马祖灵主持协商会,副部长张世恒就增加五届省政协第三次会议界别和委员作了说明。严树棠、马重雍、贡唐仓·丹贝旺旭、韩铁成、李梅村、马冠洛、王宜之、李正才、杨森、马汝邻等党外人士在会上发言,对中共甘肃省委提出的建议表示同意。他们还认为,经过这次增加界别和增补委员后,省政协的代表面将进一步扩大,党外人士、知识分子的数量比例将有所增加和提高,有利于发挥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甘肃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流萤等参加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