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75

第75章 协商讨论(16)

1956年11月29日,省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在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增选了省政协副主席和常务委员,周祥初、杨子恒、郑重远、黄祥4人当选为第一届省政协副主席,王治岐、龙显烈、张汉祥、常麟定4人当选为第一届省政协常务委员。

1958年7月26日,省政协一届四次全体会议,经反复酝酿协商,增选吴鸿宾为第一届省政协副主席,增选郭杰三为第一届省政协常务委员。

协商决定停止职务和撤销委员名单1957年下半年至1958年上半年开展的反右派斗争中,第一届省政协委员中被错划右派分子32人、蜕化变质分子1人、投机分子1人、腐化堕落分子1人,共35人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经省政协与省各民主党派协商后,1958年5月4日省政协一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对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委员的处理决定是:杨子恒,停止副主席职务、保留委员资格;朱宣人、水梓、王新潮3人,停止常委职务、保留委员资格;王治岐、蒋云台2人,撤销常委职务和委员资格;马廷秀、朱镜堂、柴仁山、陈素贞(女)、王自治、冯国瑞、唐家琛、赵松泉、黄奋生、马馥庭、刘云谷、朱允明、韩魁斋、杨玉玺、左宗杞(女)、王景尊、徐褐夫、李化方、毛经纬(女)19人,撤销委员资格。对被错划为蜕化变质分子委员的处理决定是:

张友三,撤销委员资格;对被错划为投机分子委员的处理决定是:马济川,停止常委职务、保留委员资格。同时决定撤销马廷秀的省政协副秘书长和文艺组副组长职务、杨子恒的学习委员会委员职务、水梓的学习委员会委员和社会联系组组长职务、王宜之的学习委员会委员职务、郑立斋的学习委员会第二办公室主任职务、苏振甲的学习委员会第一办公室副主任职务、蒋云台的农村工作组组长职务、马济川的文艺组组长职务、冯国瑞的文物调查研究组副组长职务、王治岐的社会联系组副组长职务、王新潮的社会联系组副组长职务、王景尊的科学技术研究组副组长职务。

1958年10月10日,省政协一届二十八次常委会议决定:贡唐仓·丹贝旺旭、杨世杰、万马项吉、雷兆祥、旦增僧盖、拉马吉、哈米、安官布什嘉、马斌、马孝、郭福金11名委员因涉嫌叛乱和宗教反封建特权问题,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周化南因错划为右派,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王月庵(即释月庵)因群众揭发私藏大烟后跳河自尽,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

1959年1月30日,省政协(59)甘协秘字第0022号通知显示,省政协一届二十九次常委会议决定:马富春、阿尔盖(一届委员名单中称阿更)、尕布增、麻周4名委员因涉嫌叛乱和宗教反封建特权问题,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任震英因错划为右派,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裴建准因错划为右派,被降低生活待遇(由每月220元降至120元)、保留省政协委员资格;曲子贞因所犯错误,被撤销省政协委员资格。

李名山、李克生、吴永昌、刘荷4名委员亦被错划为右派,但未查到省政协撤销其委员资格的决定。

以上委员被错划问题的复查改正、落实政策情况见本志书第六编第一章第十三节。

协商通过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1959年12月7日,省政协一届三十一次常委会议(扩大)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高健君主持下,协商通过了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这次提名的委员共245名,其中新提名的156名,上届继续连任的89名。他们分布在23个界别,其中,中共17名,民革13名,民盟14名,民建3名,九三学社2名,无党派人士7名,共青团2名,工会3名,农民2名,妇联4名,青联1名,合作社2名,工商联8名,文艺界23名,科技界23名,教育界23名,医药卫生界20名,新闻出版界2名,对外友好团体3名,少数民族18名,宗教界11名,特邀人士44名,华侨1名。这一届委员名单是在个别征求省政协常委意见,并经各民主党派协商的基础上提名的。上届委员中有的兼职过多,有的犯了错误,有的调动了工作职务或其他原因而没有提名,上届委员中继续担任下届委员的有89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次委员提名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新提名的156名委员中很多是先进工作者,还有各民主党派、各方面、各行业、各地区的代表。还保留了6名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委员。

§§§第三节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机构、人事协商、选举和任免

协商选举第二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

1959年12月26日,省政协二届一次全体会议在反复酝酿讨论,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张仲良当选为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高健君、马靖、周祥初、吴鸿宾、黄正清、蒙定军、范振绪、赵元贞、郑重远当选为副主席,蒙定军当选为秘书长,万良才、王育平、王俊、王文义、王汝翼、王新潮、白炳火斤、龙显烈、阮迪民、江隆基、卢忠良、刘永培、何承华、李坤润、李翰园、李奎顺、李翰、严树棠、严顺章、陈煦、陈伯鸿、金建中、马全良、马鹏程、马竹轩、马光宗、马国珍、马培清、侯世奎、段永新、徐宗望、袁敦礼、郭杰三、张汉祥、张连步、贺进民、麻韬、常书鸿、策仁娜姆、路葆清、杨耀、杨虎丞、蒋次升等43人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协商通过增补第二届省政协委员名单1962年7月28日,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增补李绍英为第二届省政协委员。

届内,范振绪、杨子恒委员去世。

协商通过第二届省政协工作机构和人事安排

1959年12月26日,省政协二届一次常委会议协商讨论了第二届省政协工作机构的增设和调整问题。决定: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组成,以组织和推动年长委员及有关各界人士,将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历史事实记载下来,并组织他们对近代史资料进行一些搜集、整理、撰写和研究工作,使他们各尽其力,各献其长,为存史献出一份力量;增设联络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以协助常委会对委员和各界民主人士进行经常的联络,对各县、市、自治州政协委员会的社会人士联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调整充实学习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和帮助各界民主人士进行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调整委员工作组,将原10个工作组中的社会联系、文学艺术、文物调查研究3个工作组的工作任务分别划归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联络委员会负责进行,决定将工作组调整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药卫生、民族宗教、工商、妇女6个组,并通过了各委员会、各工作组组成人员名单和工作组简则。规定省政协以上工作机构均在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工作。会议还决定,陈伯鸿、聂振轩为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

1960年6月13日,省政协二届三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任命魏自愚为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秘书长。

协商改选第二届省政协主席

1961年8月26日,省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主席团推荐提名,委员充分酝酿协商,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王世泰为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至此,张仲良不再担任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主席职务。

协商通过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1964年9月11日,省政协二届四十次常委会议在王世泰主持下,协商通过了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单。这次提名的委员共233名,分布在23个界别,其中,中共14名,民革9名,民盟14名,民建5名,九三学社4名,无党派民主人士5名,共青团2名,工会2名,农民2名,妇联6名,青联1名,合作社3名,工商联7名,文艺界23名,科技界22名,教育界25名,新闻出版界3名,医药卫生界19名,对外友好团体1名,少数民族13名,宗教界6名,归国华侨2名,特别邀请人士45名。

§§§第四节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机构、人事协商、选举和任免

协商选举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

1964年9月30日,省政协三届一次全体会议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结果:高健君当选为省政协主席,孙殿才、马靖、周祥初、吴鸿宾、蒙定军、赵元贞、杨澄中、黄正清当选为副主席,孟浩当选为秘书长,王育平、王新潮、龙显烈、白炳火斤、卢忠良、刘永培、齐长庆、孙祺荫、任谦、沈求我、宋子贤、宋健夫、李翰园、严树棠、严顺章、何乐夫、吴坚、陈伯鸿、孟林、金建中、金少英、侯世奎、张汉祥、张韬、柯与参、袁敦礼、马全良、马光宗、马鹏程、马祖灵、马彬、常书鸿、策仁娜姆、程萍、杨浪明、董名钧、蒋次升、韩天眷、聂振轩、魏自愚、窦述等41人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协商通过第三届省政协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

1964年10月30日,省政协三届一次常委会议在省政协主席高健君主持下,协商通过了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方案。一、决定机构设三委:学习委员会、联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七组:科学技术组、文艺组、教育组、医药卫生组、妇女组、工商组、民族宗教组;秘书处设二科:秘书科、总务科。二、人事安排,决定沈求我、聂振轩任省政协副秘书长;孙殿才任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靖、吴鸿宾、李成斌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鸿宾任联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成斌、袁敦礼、严树棠任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孟浩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永培、常书鸿、聂振轩、王静安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澄中任科学技术组组长,蒋次升任科学技术组副组长;马济川任文艺组组长,霍仰山、杨同璞任文艺组副组长;林迪生任教育组组长,袁敦礼、李成斌任教育组副组长;周祥初任医药卫生组组长,柯与参、杨英福任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孟林任妇女组组长,文天锡、金桂英任妇女组副组长;严树棠任工商组组长,马鹏程、高云程、高嵩山任工商组副组长;王育平任民族宗教组组长,马全良、马光宗任民族宗教组副组长。

1965年5月5日,省政协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任命汤昭武为省政协副秘书长。

协商通过增补第三届省政协委员名单1965年5月5日,省政协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增补李向正、郭殿强为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65年8月10日,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会议协商决定,增补权维才、王宪廷为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届内,高健君、马靖、周祥初、赵元贞、孙殿才委员去世。协商决定撤销委员名单1964年9月15日至30日召开的省政协三届一次全体会议期间,在会议各小组要求下,经主席团会议决定,撤销孟炼百的第三届省政协委员资格。

1965年8月10日,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和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会议协商决定,撤销任子宜的第三届省政协委员资格。

协商通过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参加单位和委员名单

1977年12月18日,省政协三届七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了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参加单位和委员名单。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由22个界别组成。和三届23个界别比较,少了两个界别:一是合作社,中央规定不参加,二是对外友好团体,组织还没有恢复,以后再补。另外,按中央规定新增加了体育界。

四届委员总数实际安排303名,比三届委员237名增加了66名,即增加28%。其中,三届委员中继续提名的103名,占三届委员总数的34%;新提名的委员200名,占66%。按界别划分:中共18名、民革9名、民盟14名、民建5名、九三学社4名、无党派人士5名、共青团2名、工会6名、贫协4名、妇联6名、青联1名、工商联7名、文艺界23名、科技界28名、教育界26名、新闻出版界5名、医药卫生界19名、体育界3名、少数民族14名、归国华侨2名、宗教界5名、特邀人士97名。在303名委员中,共产党员121名,占40%;非党人士118名,占39%;爱国人士64名,占21%。妇女44名,占145%;少数民族57名,占188%;民主党派成员59名,占195%。党内军内的老干部56名,占184%;工人、农民17名,占56%;知识分子139名,占46%。四届委员名单,是按中共中央规定的政协委员人选条件,经过有关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反复酝酿协商提出的。它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各地区、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和各条战线的先进代表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总数超过了历届省政协委员。

§§§第五节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

机构、人事协商、选举和任免协商选举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1977年12月30日,省政协四届一次全体会议在发扬民主、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主席:王世泰;副主席:李芳远、李培福、兰文兆、吴鸿宾、朱声达、谢松柏、丁乃光、蒙定军、王世杰、杨澄中、黄正清、李克如、卢忠良、严树棠(14人);秘书长:陆为公;常委:马彬、马锋、马丕烈、马光宗、马汝邻、马鹏程、王子庄、王新潮、王儒林、白光明、白炳火斤、龙显烈、史文秀、刘永培、刘余生、刘春芳、刘爱芝、刘德彬、权维才、任谦、吕忠恕、孙祺荫、齐长庆、李磊、李之钦、李文彬、沙里士、沈求我、宋子贤、宋健夫、杨生华、杨浪明、杨培发、张汉祥、张汉豪、陈桂云、金建中、洛林、俞方皋、俞惟乐、柯与参、赵承祖、赵继游、赵殿奎、赵燕翼、郭全梁、郭殿强、聂振轩、盛彤笙、彭铎、彭大惠、蒋云台、蒋次升、策仁娜姆、董名钧、雷恩钧、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翟焕三、慕生忠、霍仰山(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