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73

第173章 人物(3)

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平、上海、西安、兰州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北平西城区委书记,北平大学法学院支部书记,中共甘宁青特委书记。1938年经组织同意,任国民党军队杨德亮部秘书,后任平凉力行中学校长,甘肃省政府视察员,同时组建甘肃民主同盟,任主任委员。1949年8月起,历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行署第二副主任,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二副主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兰州市市长。1979年12月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58年7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9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4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委员,第四、五、六、七届民盟甘肃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正清(1903~1997),又名黄子才,藏名洛桑才旺,藏族,四川理塘人,无党派民主人士。

1925年起,历任藏民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国民党二路军总指挥咨议,拉卜楞番兵游击司令、保安司令,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参议,国民党六届中央候补执委,拉卜楞国民党特别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大代表等职。

1949年9月,在甘南夏河率部起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0年起,先后任甘肃省农业厅副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畜牧部副部长,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1964年和“文化大革命”中曾两次受到审查和错误处理,1979年后彻底复查纠正。恢复政治名誉后,当选为甘肃省副省长。1959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9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4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9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是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甘肃省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常务委员。1996年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省长级待遇。

范振绪(1874~1960),别名范禹勤,甘肃靖远人。清朝光绪年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

系清朝进士。曾任晚清工部、法部主事,绥远十一旗沙拉县县长,河南济源县知县。辛亥革命后,历任北平参议院议员,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并任马福祥秘书,为马步青老师。

1943年后,在兰州念经拜佛,靠画为生。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5年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1959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为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委员。

是著名书法家、画家。著有《东雪草堂笔记》、《东雪诗稿》、《靖远新县志》(稿)。其名画《祁连雪景》由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与其弟子郝进贤、吴少云、马文江、米璞共同绘制的《长征卷》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赵元贞(1878~1974),甘肃正宁人。1913年北京大学毕业。无党派民主人士。

191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柯州高尔登矿务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当研究生,获采矿工程师、冶金工程师、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兼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甘肃省矿务调查局总办兼矿师养成所所长,甘肃省实业厅厅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甘肃省教育学院教授、兰州工校、农校、女子师范学校教员,私立志果中学校长。曾任三青团区分部书记,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秘书长,国民党国大代表。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建国中学校长,甘肃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甘肃省兰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5年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1959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9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是甘肃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

1940年创办私立志果中学,并创建甘肃矿师养成所和苗圃、农村讲习所,创修兰州市黄河短堤水车。著有《用显微镜分析钢铁中非性杂质》

孙殿才(1908~1975),又名赵忠国,宁夏中宁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参加革命,是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北京市西区区委宣传干事、工人联合会组织部长,天津纱厂委员会书记,天津市工会组织部部长,察哈尔省(张家口)总工会办事处巡视员,河北省唐山五矿特委书记,上海全总工会联合会书记,上海“八一三”抗日工人别动队第五支队特支书记,汉口办事处派田家镇要塞司令部特支书记,安徽省动员委员会干训班大队长,中共安徽省东五县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铜无地委组织部长,中共三边地委统战部长、中共绥宁工委书记、中共宁夏工委书记,宁夏回汉支队司令员。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宁夏省委常委、宁夏省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甘、宁合并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兼工业交通办公室主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党组副书记、中共甘肃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64年9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

1958年2月在中共甘肃省二届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错定为“孙殿才、陈成义、梁大均右派反党集团”,受到错误处理,196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兰州会议后被甄别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含冤去世。

杨澄中(1913~1987),江苏武进人。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1年从英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1957年率领科技人员自京来兰,创建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甘肃物理学会理事长。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大第二、三、五、六届代表,1964年9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4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轻核削裂反应的数人之一,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参与指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静电加速器,指导并参与了原子弹、氢弹材料的截面测量工作,为两弹的爆炸成功提供了可靠的核参数。1973年后,他首先在国内开展了重离子物理研究,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开创了中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此项成果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国内先后开展了快中子物理、轻核反应和重离子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撰写发表论文、著作约50余篇、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李芳远(1907~1995),江西永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军预备队分队长、班长、宣传队长、连指导员,公略步兵学校政委,红八军二十三师六十八团总支书记,团政委,军团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兼司令部协理员、营教导员、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协理员、教员、科长,延安抗大学员,陕甘宁边区东军分区政委、副司令员,三边分区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冀鲁豫边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湘北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边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供给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及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华东复员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副部长,中央内务部党组成员,优抚局局长、部长助理,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中共西宁市委书记、市长,中共青海省核心组成员,省革委会委员、生产指挥部副主任,甘肃省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江西省第五届人大副主任、党组成员等职务。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李培福(1912~1983),曾用名李丕福,甘肃华池县人,1945年毕业于延安中央党校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参加革命,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庆北县田河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庆北办事处主任,华池县县长,陕甘边区庆北游击队总指挥,曲子县苏维埃主席。1945年在中央党校毕业后,历任陇东分区行政监察专员公署科长、副专员,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中共甘肃工委委员。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兰州市军管会民政处处长,甘肃行政公署民政处处长,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省纪委副书记,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兼省政府农林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党组书记,甘肃省贫下中农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小组组长、党组书记,甘肃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12月被选为甘肃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七大候补代表,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中共甘肃省第一、二、三、四届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甘肃省委委员、常委,甘肃省第一、二、三、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陇东地区革命活动早期组织者之一。中共中央西北局曾授予毛泽东题写的“面向群众”奖状。

兰文兆(1919~),福建武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参加革命后,历任红军第四师政治部宣传队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1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军一二四师政委、师长,总参谋部防化兵部参谋长,总参谋部军务动员部部长,军委炮兵部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顾问。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授予八一荣誉勋章。

朱声达(1915~),湖北江陵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参加革命后,历任晋绥独三旅参谋长,独五旅旅长,三军八师师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谢松柏(1915~),土家族,湖北来风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4年6月参加革命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连长,三五九旅指导员、营特派员、团参谋长,东北第十纵队三十师八十八团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员,东北长春军事师范学校战术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教务区长,天水步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长,甘肃军区副司令员兼兰州警备区司令员。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并任党组副书记。

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多次战斗中多处负伤,多次受到表彰、奖励,荣立三等功。在《人民日报》上曾发表过《辽沈决战》一文。离休后,为甘肃军区、兰州军区党史办收集整理数篇长征片断,受到兰州军区、总参谋部的表彰,评为特等奖、一等奖,甘肃军区政治部授予先进休养员光荣称号。

丁乃光(1917~1981),山西运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参加革命,是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山西解县县委助理,中共芮城县委书记,河南省安阳县县长、温县县长、党团书记,山西太行第四专员公署副专员。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龙溪专员公署专员、党组书记,中共龙溪地委副书记、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2年起,先后任政务院秘书厅处长、政务院机关党委书记,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国务院机关党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南阳地委书记。1962年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省级机关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平反后,任中共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小组第一副组长。1977年12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

王世杰(1917~),陕西延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