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23

第123章 服务大局(4)

三、参加大炼钢铁1958年秋,一届省政协响应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提出的“全民炼钢”的号召,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投入大炼钢铁运动。为解决炼钢资金问题,省政协副主席马靖带头捐款5000元,省政协委员、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共捐款3万多元。经过8昼夜的苦战,建成了一个小型钢厂,于是年10月20日炼出了低碳钢。并贯彻“小、土、群”方针,扩建12个反射土炉、16个地窝炉。由省政协30多人参加的炼钢厂变为省统战机关179人参加的炼钢厂,其中各界民主人士110人,平均年龄50岁,经过百日苦战,共炼出钢56吨。同时,省政协还在雁滩开荒地8亩,建立了试验田,副主席和委员、机关干部都参加了开荒、积肥和深翻地等劳动。

四、组织参观、视察,解放思想为了让委员及各界人士了解“大跃进”的形势,一届省政协于1958年7月组织30多人参观了当时正在施工的引洮上山工程,及康乐县的农业大丰产、临夏北塬水利工程、永靖县黄河大渡槽、兰州雁滩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吴鸿宾、周祥初等4人视察了天水市的麦积、北道埠、吕二沟、耒昔口、城关5个人民公社办的工厂、食堂、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学校、医院、水保工程、饲养场和天水专区办的工农业展览会,了解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并在《视察天水市人民公社汇报》中写了5点观感体会,并提出4点建议。

§§§第十节参加“反右倾”斗争

1959年下半年在中国共产党内开展的“反右倾”斗争没有在党外进行。但省政协组织委员参加了“反右倾”的学习教育和对所谓“右倾言论”的批判。

一、在委员中开展“反右倾,鼓干劲,增产节约”教育1959年9月,一届省政协学习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和中共甘肃省委第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了“反右倾”斗争的文件。采用集中学习、张贴大字报、座谈讨论、联系思想等方法,对不符合当时形势的一些言论,如“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违反客观规律、得不偿失等进行了批判和辩论,并联系一些人的思想观点及问题,进行了重点揭发批判。

二、集中批判“右倾”观点,强调进行更全面的“大跃进”1959年12月16日至26日举行的省政协二届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张鹏图作的《更高的举起总路线的红旗,力争1960年更好更全面的大跃进》的报告。《报告》指出,“反右倾”斗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理人,反对党的领导、反对政治挂帅、反对群众路线,攻击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会议根据报告,集中批判了农业战线上的“人民公社是早产儿,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工业战线上的“大搞群众运动把生产秩序搞乱了”、财贸战线上的“财贸工作只能处在第二线”、文教战线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冲突论”、理论战线上的“大跃进违反客观规律论”等所谓的“右倾”言论。指责上述言论、观点,企图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党、改造社会、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会议要求,每一个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人,都要站在“反右倾”斗争的前线,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严肃斗争,保卫党的领导和“三面红旗”

§§§第十一节参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2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主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并说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问题,从现在起,要年年讲,月月讲。这一提法,成为后来“四清”

社教运动的主要理论根据和指导思想。是年12月5日,全国政协常委会讨论同意了学习委员会《关于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以下简称“三个主义”)思想教育的计划》。1963年至1965年,甘肃各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事室、文史馆,先后开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三个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一、全省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三个主义”教育1963年至1964年,参加学习教育的有各地政协委员、各级人大部分代表、各级人委部分成员、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知识界、工商界、少数民族中上层人士、宗教界、归侨、社会人士,以及部分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的家属,总人数近3万人,其中工商业者及家属2万多人、各民主党派成员1000多人、知识界无党派人士1000多人、归侨400多人。“三个主义”教育内容:1963年上半年着重学习了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下半年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1964年着重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进行“三个主义”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分别召开会议,集中进行学习;组织学习小组,坚持在职经常学习;举办政治学校、专门进行学习;举办工商讲习班,吸收工商业者学习;各民主党派组织生活会,作为中心内容学习;不定期地举行报告会、座谈会,互相交流学习。还组织各界人士参观了工矿企业、基建工地、农村社教、各种展览,观看了有意义的戏剧、电影。通过一年多时间的“三个主义”教育,使各界人士提高了思想,明确了认识;了解掌握了各界人士在国内外阶级斗争中的思想动向,使教育比较有针对性;对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分析批判,初步地辨明了是非,澄清了一些混乱思想,使大多数人树立了明确的立场、观点。

二、省政协组织的各族各界中上层人士“三个主义”经常性学习教育与贯彻“神仙会”精神的结合1963年,二届省政协组织在兰州的部分省政协副主席、委员,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省参事室参事、省文史馆馆员,共158人,编为9个组,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

等文件。学习教育方式采取“三个主义”教育与“神仙会”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在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辩论,正确地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联系当时甘肃阶级斗争的实际,批判了所谓企图翻案、鼓吹单干、“社不如资”、攻击“三面红旗”、丑化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针对各族各界人士的政治思想动向及变化等情况,省政协在1964年6月《关于组织各族各界中上层人士进行“三个主义”的经常性学习中贯彻神仙会精神的初步体会》中强调,在贯彻“神仙会”精神时,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简称“兴无灭资”)的方向,经常同自由化、庸俗化的倾向进行斗争;必须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结合阶级斗争形势和思想动态,来观察分析问题;必须加强对“神仙会”的领导,以“神仙会”推动“三个主义”教育逐步深入,在“三个主义”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神仙会”质量。并强调抓好5个环节,即正确处理“神仙会”的方向和方法的关系问题;消除顾虑,不能离开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联系实际,提出问题,主要应该联系国际、国内、省内的客观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充分地摆问题、摆观点、摆思想;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抓得准,抓得狠,抓住不放,层层剥笋,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解决问题,要抓反复破立,不能满足表面现象。

三、省政协对进一步开展“三个主义”教育的研究讨论1964年1月29日,全国政协三届四十三次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各界人士中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计划大纲》。是年5月14日,省政协二届三十六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各界人士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计划〈草案〉》。1964年9月15日至30日,省政协三届一次全体会议,根据全省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战线上“兴无灭资”斗争的情况和要求,重点讨论了在各界人士中如何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问题。会议在听取了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关于目前形势问题的报告和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王世泰关于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报告之后,结合甘肃各族各界人士在阶级斗争中的政治思想动向,揭露矛盾,揭发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系统地批判。会议自始至终以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思想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采取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的方法,就要不要共产党的领导,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是不是搞错了,归根到底也就是要不要革命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大辩论。特别是对一些人的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进行了面对面的揭发批判。

并根据会议各小组要求,经主席团会议决定,撤销了孟炼百的第三届省政协委员资格。会议要求委员们要过好社会主义革命关,必须倒向95%以上的人民一边,老老实实地进行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会议重点讨论了今后在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中进一步开展“三个主义”教育运动和加强自我改造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之后,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根据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决议及全国政协常委会关于在各界人士中进一步开展“三个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大纲,对本单位进一步开展“三个主义”教育作出了具体安排:(一)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各界人士中开展“三个主义”教育。(二)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联系实际,大揭矛盾,大摆问题,大搞辩论,进一步揭开阶级斗争的盖子。(三)要求委员和各界人士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思想,正确认识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保卫马列主义斗争的意义,正确认识国际上东风压倒西风和国内经济全面好转的大好形势。(四)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造思想,大破大立。(五)要求“三个主义”教育要与当时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分散主义的“五反”和增产节约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政治挂帅,树立起政治、生产、群众三个观点。

§§§第十二节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在1966年至197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矢意践踏党的统战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将政协组织诬蔑为“牛鬼蛇神窝子”、“国民党、资产阶级俱乐部”。在长达十年的动乱中,省政协的活动和工作被迫停止,办公地址被占用,许多政协委员和统战人士被当成“专政对象”,受到批判斗争和错误处理。

一、“五·一六通知”下达前后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抛出姚文元批判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各大报刊陆续发表文章进行讨论,省政协于1966年4月召集委员和各界人士56人参加的座谈会,分为3个组,对《海瑞罢官》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结合批判了“清官论”,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上的“清官”。并强调,对《海瑞罢官》和“清官”

问题的讨论,要从史料圈子、学术圈子中跳出来,突出政治,加强立场和世界观的改造。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年5月17日至23日,省政协召开在兰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省政协副主席孙殿才作了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动员报告,并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批判了《海瑞罢官》等,并结合谈了认识,检查了思想。5月下旬,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向省政协派驻了工作组。5月29日,省政协成立了“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由省政协副主席孙殿才任组长,下设秘书组和研究组,秘书组组长曹元雄,副组长王培成;研究组组长李成斌,副组长任学武。5月31日,成立了省统战口“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由省政协副主席孙殿才任组长,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育平任副组长,权维才、刘永培、王志道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理日常工作。

1966年5月31日,中共省级统战机关总支委员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地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安排意见》,指出,统战总支各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已先后开始,并行动起来,特别是中级以上干部学习了中央5月16日通知之后,一致拥护,表示坚决贯彻执行。统战总支的安排意见,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在省级各单位负责干部讨论“文化大革命”会上的总结发言,对统战总支各单位的“文化大革命”提出5点意见:一是要大力抓好学习,提高认识,擦亮眼睛,坚决向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黑店、黑帮猛烈开火;二是要继续充分发动群众,彻底粉碎一切牛鬼蛇神;三是要积极做好当前工作,把斗争逐步引向深入,在批判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同时,要结合揭露、批判本地区本单位的问题,并组织力量作好调查研究,为下一步运动做好准备工作;四是要提高警惕,及时掌握动态,加强保卫工作,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五是要保证学习时间,加强组织领导,定期检查汇报,全力抓重点单位的问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并提出要以省政协副秘书长沈求我及其一伙人为重点,组织有分量的批判文章,写大字报,进行揭发批判。之后,统战总支曾6次召开会议,传达有关精神,研究部署统战系统各单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是年7月12日,统战总支召开扩大会议,分析了统战系统“文化大革命”

进展情况,并对党团员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思想表现进行了分类排队,提出要对一类党团员继续教育提高、对二类党团员积极帮助投入运动、对三类党团员发动群众揭发批判,端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