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28688100000045

第45章 何谓干骺端结核?(3)

晚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起病时脊柱症状轻或缺如,发生关节炎关节数目少且轻,血沉增快,可有下肢凹陷性水肿,应与血清阴性滑膜炎鉴别。后者常见于50岁以后人群,但预后良好。晚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则数年后出现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受累,且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

根据X线表现骶髂关节的改变分为五级:

10级为正常。

21级为可疑病变,表现为关节间隙模糊。

32级为局限性侵蚀,关节面粗糙,欠光滑硬化,关节间隙无改变。

43级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或“串珠状”改变,CT能发现早期软骨下侵蚀和硬化。

54级为完全性关节强直(骨性)。

五、鉴别诊断

AS应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鉴别以及与其他血清阴性关节病鉴别。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见于55岁以上老年人,脊柱受累部位以下胸和上腰部及颈部常见,椎旁韧带骨化以前纵韧带为重,骶髂关节不受累。临床症状轻,实验室检查阴性。

痛风发病原因是什么?临床表现如何?

一、概述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体液中因尿酸升高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按照尿酸钠晶体沉积的组织部位,表现为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结石或痛风性肾病。

高尿酸血症,指血清中尿酸浓度大于人群均值的2个标准差以上。男性大于7.0mg/dL,女性大于6.0mg/dL,定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反应细胞外液中的代谢紊乱,是不同病因所致痛风综合征的共同通路。

二、发病原因

(一)目前公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并且超过了尿酸的溶解度,受累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发红、发热和肿胀,剧痛难忍,局部甚至不敢接触,否则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这一特点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关节炎,具有很强的特征性。

(二)70%的患者首发于第一距趾关节,病程中该部位受累者达90%,其次为足背、踝、膝、指、腕等关节,肩、髋和脊柱关节受累少见,病程初期85%~95%的患者仅累及单关节,这是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又一特点。

(三)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先兆。未经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程通常持续一周左右而自行缓解。缓解期关节局部不遗留任何不适,这也是本病的另一特征。

(四)随着病程的延长,历时数月或者数年可再发,但是多数患者第一次发作后至第二次发作间隔一般在1~2年。以后的间歇期逐渐缩短而发作期逐渐延长,受累关节愈来愈多,最后导致不能完全缓解,并且遗留慢性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在痛风型关节炎发作时,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低度或中度。全身症状胸有无及轻重除了与个体差异有关外,还与关节炎的炎症程度呈正比。研究表明,首次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全身症状,随着病程的迁延,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此外,在关节炎发作时,如果有其他并发症的存在时。例如:痛风石破溃后合并感染、肾结石合并肾积水或者泌尿道感染时,则可更为明显的全身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不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一)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可先有肾结石,然后出现关节炎,而且症状较重,发作频繁,病情进展迅速并累及多个关节。

(二)多关节炎型,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或者肾脏疾患而长期使用利尿剂者。

(三)少部分患者第一次发作时症状较轻,经过1~2天症状即消失。随着病情的进展,关节炎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也就越来越不典型。

如何诊断痛风?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尿酸测定

在我国,正常男性血清尿酸的参考值为3.0~7.0mg/dL(178~416mmol/L),而女性的血尿酸浓度为2.5~6.0mg/dL(148.5~356.0mmol/L)。未经治疗的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多数升高,继发性较原发性痛风升高更为明显。但是在部分患者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仍然正常。因此,不能依赖血尿酸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二)尿尿酸测定

尿尿酸是反应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两项检查,临床上可用来判断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除减少,或者兼而有之,此外,对于选择药物及检测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进食低嘌呤饮食5天以后,正常人24小时尿尿酸值低于600mg,或者常规饮食时24小时尿尿酸值小于1000mg,如果血尿酸升高,而24小时尿尿酸小于600mg,则为尿酸排泄不良型,否则可能是产生过多型,区别两者对治疗上有一定的价值。

测定24小时尿尿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患者已有肾功能减退、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肾盂积水、尿出溜及排尿不畅等情况,可以使测定结果受影响。

2.应准确留取24小时的尿量,留尿容器需要防腐处理。

3.留尿当日如果有腹泻、呕吐等脱水情况,或发热、尿路感染广或其他急性病时,应当改期进行。

(三)关节滑液检查

正常滑液成草黄色,膝关节滑液量不超过4mL,清亮透明。镜下观察白细胞数少于200个,中性粒细胞数小于25%。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滑液的主要特征是滑液量增多,外观呈白色而不透亮,白细胞数目大于50000个/mL,中性粒细胞大于75%。最具特征的是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见到被白细胞吞噬的或者游离的尿酸盐结晶呈针状;并具有双性负折光现象,在关节炎急性期的阳性率为95%。

(四)组织学检查

对于可疑痛风石组织,可以做活检,用无水乙醇固定,切片分别在普通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尿酸结晶。紫尿酸胺试验里蓝色者为尿酸盐。

二、影像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在早期无明显的X线改变,或仅表现为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反复发作时可以在软组织内出现不规则团块状致密影,称为痛风结节。在痛风结节内可以有钙化影,为痛风石。由于痛风石在软骨的沉积,可以造成软骨破坏和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病程较长的患者,在关节边缘可见偏心性半圆形骨质破坏,小如虫蚀样,逐渐向中心扩展,形成穿凿样缺损,这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较为特征性的改变之一。第1距趾关节是具有特征性的好发部位。骨质缺损常常发生在第1距骨头的运端内侧或者背侧,其次是第一趾骨的近侧,常常合并软组织肿胀、外翻畸形,第1趾骨头增大。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近端和运端之间关节病变,其次是掌指关节、腕指关节及腕掌关节破坏。肘关节通常表现为滑囊炎及肘关节两侧肿胀,尺骨鹰嘴骨质破坏。痛风一般很少累及肩关节、髋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老年的男性肥胖患者,突然反复发作的大脚趾附距、踝等单关节红肿剧痛,间歇期无症状期伴有高尿酸血症,或者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均可作为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参考。但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急性发作时关节抽液中查到被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的针状尿酸盐结晶;当前,国内外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7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一)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1天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二)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整个关节呈暗红色。第一足趾关节痛。

(三)单侧附骨关节炎急性发作。

(四)有痛风石。

(五)高尿酸血症。

(六)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七)发作可以自行停止。

凡是具备以上条件3条者,并可以除外继发性痛风者即可明确诊断。

在临床上需要与类风湿关节炎、蜂窝织炎及丹毒、其他结晶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