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28688100000102

第102章 何谓距骨骨折及脱位?病因如何?(3)

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

3.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

骨盆骨折患者行外固定

支架固定术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实施术前三观察(观察病情变化、情绪变化、术区皮肤)和三指导(指导正确卧位与搬运、个人卫生、平卧位大小便)。术后三观察包括观察病情变化、针眼渗血情况、外固定架牢固情况。三指导为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对骨结核患者如何进行出院指导?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勿进食辛辣、寒凉食物。

注意休息。

继续抗结核药物应用,一年不可间断,定期复查。正确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如何进行术后出院指导?

术后两周伤口愈合好,根据医嘱床旁站立或行走,但伤肢不负重,站立时防止受伤摔跤。骨质疏松者尤应注意物过早负重行走。

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认识主动和被动活动的重要性,坚持锻炼,原则为站—立—坐—蹲(3个月后),若关节疼痛,体温升高,关节充血肿胀及时就诊。

关节活动时家属在旁陪伴至术后4周,关节活动无痛及无肿胀,督促并协助患者行膝关节活动。

合理饮食,进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

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年随访。

对牵引患者如何护理?

一、对新牵引患者的护理

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肤牵引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对皮肤牵引的患者,还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二、保持反牵引

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三、保持牵引效能

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以下事项:

(一)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二)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三)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致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四)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

四、预防并发症

(一)预防褥疮

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尾骰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易发生褥疮,所以应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在晨、晚间护理时,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搽涂滑石粉。如要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应保持牵引方向正确。尤其是颈椎骨折,不得扭曲头颅,翻身时头部与身体保持一致。

(二)调节饮食,增加营养的摄入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多进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

(三)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

由于牵引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痰不畅和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引起坠积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尤以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应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上身,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胱尿液。

(四)预防垂足畸形(足下垂)

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由于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受压,腓总神经受伤后,可导致足背神经无力,发生垂足畸形。所以牵引患者应防止被褥等物压于足背,保持踝关节至90°。

五、防止感染

用75%乙醇每日2次点滴针孔处,直至拔除。如局部渗出、结痂,形成一个保护层,可不必去除。另外,为防止牵引针外露部分损伤皮肤或勾破衣被,可用空抗生素药瓶套上(青霉素过敏者,忌用青霉素瓶)。

六、注意检查皮肤

牵引所引起的皮肤溃疡胶布粘贴时会刺激皮肤,可引起皮炎或皮肤溃疡。采用一次性皮肤牵引带,可防止皮肤炎症的发生。

七、定期做床上沐浴

定期做床上沐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患者全身的清洁。冬天注意保暖,可用特制的牵引被盖严躯体。

八、功能锻炼

在整个牵引期间,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

九、吊带牵引护理

(一)枕颌牵引

用于颈椎病、颈椎半脱位、颈椎结核等,以牵拉颈椎之用,要求牢固、安全、舒适,务必注意带子不可压迫两耳及头面两侧。

(二)骨盆牵引吊带

用于牵拉脊柱,多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时,要抬高床尾,以产生反牵引。吊带必须合身。骨盆吊带的压力须作用在髂骨翼上,并保护骨突部位,以防发生褥疮。

关节镜患者术后如何护理?

关节镜术后,具体护理如下:腰麻后常规护理;卧位术后6小时平卧位,头侧向一侧;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抬高患肢一般用枕头或软垫,使患肢抬高约20cm,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一般切口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位的清洁;观察足趾的末梢循环,温度、肤色和运动,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术后第2天开始做抬腿运动;如果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可做膝关节伸屈练习,过早会加重关节腔内积液;应早期下地活动,但不可过早负重。

全髓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如何护理?

按硬膜外或全麻木后常规护理。

保持患肢外展、轻度外旋位。术后6周内避免做如内收、屈曲动作,以防髓关节的脱位。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全身情况及局部切口出血情况。

切口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患肢皮肤牵引2~3周。一般采用皮肤牵引,老年人皮肤易受到胶布粘贴而过敏、破溃,可使用海绵包扎做牵引,牵引重量应小于2kg。

常进行功能锻炼,主要包括以下事项:术后6~12小时即可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牵引拆除后,可将上身抬高20°~30°,在腋窝下垫软枕1只,使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同时可以活动踝关节,以防远端关节僵硬;6周内忌屈曲、内收及内旋,可在两下肢中间放软枕1只,以防止髓关节脱位;6~8周后可下床,适当负重。

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感染,主要包括:为预防肺炎、肺栓塞及血栓性静脉炎,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身躯,以促进呼吸及血循环;预防尾骰部褥疮,经常保持床铺平坦、干燥、清洁、无渣屑;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使用吹哺妥因做膀胱冲洗。

术后预防够关节脱位术后6周内应嘱告患者不能将两腿在膝部交叉放置,3个月内不能坐小矮凳,不能蹲下,不能爬陡坡。

椎体压缩性骨折

减压Dick棒内

固定术患者如何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二)练习深呼吸:胸腰段骨折后因后腹膜血肿、骨折疼痛等,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故术前要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尤其年龄较大者,要预防术后肺部的并发症。

(三)尿管护理:每日清洁尿道口2次,对术前留置导尿者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插粗细适宜的一次性双腔尿管,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引流通畅。

(四)掌握病情:术前须对神经损伤情况做全面了解,认真测生命体征,防止感冒。

(五)严格备皮,按医嘱术前用药。

二、术中护理

(一)此类手术持续时间长,有的合并他处损伤需时更长,且损伤大,出血多,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10分钟测血压一次,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对心电监护者,要保证导联的正确位置。输血时随时观察反应。保持尿管通畅,及时放尿。

(二)手术后期,因上Dick棒时动作较大,加之患者俯卧时间长,往往因疼痛、肢体酸痛、麻木,尤其年龄大且瘦弱者会出现烦躁、心急、气促等,应及时给氧气吸入,帮患者擦汗。

三、术后护理

(一)术后应保持脊柱水平使患者平卧于木板床上,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30分钟测一次,注意患者反应,认真检查各管道位置,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保证液体或血顺利输入。

(二)注意伤口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伤口处常规放置一次性输血器做负压引流,期间要保持通畅,防压迫、脱落,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的变化;倾倒引流物时应钳紧引流管,防气体和液体倒流,并在恢复引流袋呈负压状态时再与引流管连接。一般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每日少于30~50mL即可拔管。

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患者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