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28688100000100

第100章 何谓距骨骨折及脱位?病因如何?(1)

距骨位于胫骨与跟骨之间,是身体重力传导至足必经之路。距骨位于踝穴中,较稳定。距骨体先宽后窄,当踝关节背伸时,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不能向两侧摇摆活动。踝关节距屈时,距骨体在穴中有轻微的摇摆活动。因此,存在相对不稳定,故距屈位时易发生损伤。

距骨是全身骨骼唯一无肌肉起止附着的骨骼,有6个关节面,约30%的面积被关节软骨覆盖,外伤后其组织易被损伤,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在治疗时,要适当延长固定时间,以防止距骨发生缺血性坏死。距骨分为距骨体、距骨颈、距骨头3部分,距骨体上面覆有关节软骨,成为距骨滑车,上万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构成胫距关节,外侧与外踝相关节。距骨体的下面凹陷覆盖关节软骨,与跟骨的后距关节面构成距跟关节。后侧构成距骨凸起,这个凸起分成内外结节,屈趾肌行经其间,距骨颈对距骨体,内侧屈曲成10°~20°角,前面和舟状骨构成距舟关节。距骨体内、外侧软骨面是不平行的,其外侧关节面斜形向外,并非垂直,在足背仲时,距骨即间腓侧倾斜即外翻位,此为足踝背仲时,足即有外翻活动的原因。

由于暴力致距骨骨折时,亦可合并有脱位。暴力较轻,致距骨骨折,暴力重致距骨脱位或骨折脱位。为此将距骨损伤分为三类,即距骨骨折、距骨脱位及距骨骨折及脱位。

造成距骨损伤的暴力,可区分为下列两种:

一、踝背伸外翻暴力

汽车驾驶员足踩刹车或减速器时撞车,足强力背伸,胫骨下端的前缘,切入距骨颈,引起距骨颈骨折。当然胫骨下端前缘也不可能完整无损,它也会有损伤。如暴力继续,则引起距骨下关节后方的韧带断裂,距骨体向后脱位,跟骨、跟骨头连同足向前上方移位。待暴力消失,因跟健和周围肌腱的弹性,足向后回位,跟骨载距突常钩住距骨体随之向后移位,脱出于踝穴的后方。距骨上方滑车面转向后内侧,紧贴内踝部皮下,压迫皮肤,可致皮肤坏死,距骨体也可因缺血而发生坏死。

二、踝距屈内翻暴力

由于足踝在距屈位时强力内翻所致,如自高处坠下,足处于距屈内翻位,足外侧接触地面,强力便足内翻,可引起踝关节外侧韧带断裂,但踝部胫腓、胫距韧带未断,距骨仍保持在踝穴中,而距骨前方舟骨下方跟骨随同其他足骨向内侧脱位,称为距骨下脱位。若不仅距骨下韧带断裂,踝关节两侧的韧带也同时断裂,距骨与其他附骨分离,自踝穴中脱出称为距骨全脱位。单纯距屈暴力,可因胫骨与距骨后唇相撞,发生距骨后唇骨折。

如何诊断距骨骨折及脱位?

一、X线特点

一般行正侧位的X线片,经常看不出距骨骨折面或距骨体移位。此时可用thonsen摄影法,即踝关节背屈位,足的外缘置于平放着的底片匣上,焦点定在外踝的直接下方,对准垂线的球管,斜向足趾30°,足底方向25°拍片。但有学者则提倡60°斜方向摄影法。

二、CT及螺旋门

螺旋门可观察距骨的断面情况,而CT则可进行三维重建,全面观察距骨骨折情况。

三、诊断和影像表现

除根据受伤史及临床症状外,拍摄正位、侧位及斜位X线片对诊断和分型极为重要。依靠骨密度改变的X线片即可做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必要时行CT检查或核素骨扫描以进一步确诊。CT及螺旋CT可进一步观察骨折的类型及特点。螺旋CT可进行三维重建,立体观察距骨骨折及其周围损伤的情况。

跟骨骨折病因是什么?如何诊断?

跟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1.5%~2%,可能与老年人跟骨骨质疏松、耐受撞击力差有关。

一、病因

老年人跟骨骨折多见于自高处跌下,后跟着地,垂直暴力自胫骨传导至跟骨,便跟骨压缩或劈开。有时跟骨骨质不易被发现,所以凡自高处跌下而引起脊柱骨折时,一定要检查有无跟骨骨折。

二、分类

跟骨骨折的分类取决于是否累及距骨下关节,分为:

(一)跟骨前端骨折,可波及跟踝关节。

(二)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三)载距突骨折。

(四)结节的“鸟嘴状”骨折等。

(五)累及距下关节的距骨骨折。

(六)垂直压缩骨折,跟骨后关节面被相应距骨面垂直挤压塌陷。

(七)单纯剪切暴力骨折:距骨楔入跟骨,分成前内块的距骨前面部分与载距突前端和后面的内室部分,即第一度损伤。

(八)剪切和挤压暴力骨折,除前后两骨块外,前骨块有纵裂,形成凸面的三角骨块和附属的柱状骨片,嵌入后骨块内,即第二度损伤,也是较多见的一种骨折。

(九)粉碎性骨折,即第三度骨折。

(十)单纯跟骨骨折。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跟骨骨折后,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可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拍摄侧位片外,还应拍摄跟骨轴位片,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老年人跟骨骨质疏松,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需根据骨折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和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

颈椎病分类及诊断怎样?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如颈肩及上肢的麻痛、肌肉萎缩甚至发生四肢瘫痪。有人可表现为头晕、猝倒等,是最近20多年才逐渐得到全面认识的疾病。

一、诊断依据

(一)颈型

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二)神经根型

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试验)。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三)脊髓型

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四)椎动脉型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Ⅰ段(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五)交感神经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六)其他型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二、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一)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二)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一)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二)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三)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

(四)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试验)。

(五)临床表现与X线片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六)除外颈椎骨实质性改变(如结核,肿瘤),及胸廓上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一)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二)旋颈试验阳性。

(三)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四)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五)除外椎动脉I段和椎动脉Ⅱ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六)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七)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八)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五、颈椎病的X线检查

正常50岁以上的男性、60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下:

(一)正位

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7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二)侧位

1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

2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

3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

4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

5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

6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六、颈椎病的CT检查

CT业已用于诊断椎弓闭合不全、骨质增生、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像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如何?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一)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二)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三)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

主要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六、神经系统检查

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如何诊断椎间盘突出?

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做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椎间盘突出。

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

椎间盘突出应与何病鉴别?

一、腰椎后关节紊乱

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cm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椎间盘突出症相混。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mL,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骑自行车可无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三、腰椎结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烈,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四、椎体转移瘤

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线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五、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伴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脊椎滑脱分类及表现如何?

可分为以下3类:

一、真性脊椎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