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站在巨人肩上-从汤姆生谈粒子物理学
28669300000001

第1章 自我介绍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汤姆生

我是约瑟夫·约翰·汤姆生,1856年12月18日我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郊区。我父亲是苏格兰人,他专门印制大学课本。由于父亲的原因,我有机会和一些学者接触。14岁的时候我进入曼彻斯特欧文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受到了司徒华教授的精心指导,学业提高很快。1876年我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电磁场理论的实验研究工作。

1884年,我27岁时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同年,我的老师瑞利辞职,他推荐我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在当时,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微粒说,认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分子流”,代表这种学说的有克鲁克斯、佩兰等人;另一种是波动说,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代表这种学说的有哥德斯坦、赫兹等人。与此同时,我利用旋转镜法测量了阴极射线的速度,否定了阴极射线是电磁波。我又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得出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的结论。此外,我进一步测定了这种粒子的比荷,和当时已知的电解中生成的氢离子的荷质比相比较,假定阴极射线的电荷与氢离子的电荷相等而符号相反,从而得出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约为氢原子的千分之一。我还给放电管中充入各种气体进行试验,发现其荷质比跟管中气体的种类无关。并且又用铅和铁分别作电极,其结果也变。由此我得出结论,这种粒子必定是所有物质的共同组成成分。

我把这种粒子叫做“电子”。从此使人类认识了第一个基本粒子。

1906年,由于我在气体导电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生(1856—1940年)1856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近郊,他父亲是书商和出版家。汤姆生原来打算成为一名工程师。14岁汤姆生进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后改为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工程专业。父亲去世后,家里经济困难,无法替他交纳工程实习所需的一笔保险费,就改学本来就很喜爱的物理和数学。他在欧文斯学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因为这里很早就开设实验课。毕业后,他得到了靠奖学金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指导他在电磁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老师,是著名物理学家瑞利。瑞利很注重动手能力,一开始就让他进行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所以很早时他就发表过关于静电单位和电磁单位比值的论文。

在物理学经典理论方面汤姆生有很深造诣,尤其在热学和电磁学方面。麦克斯韦的名著《电磁学通论》(第三版)就是经他整理出版的。汤姆生自己虽然并不是很擅长实验技术,但他很熟悉实验中的实际工作,善于设计,思维活跃,在选择研究课题、组织和指导实验室成员开展工作等方面,都能很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他在同事们和学生们的协助下,自己也完成了很多精彩的实验。在连续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35年中,他把卡文迪许实验室建设成了世界第一流的物理学研究基地。

1895年起,在汤姆生主持下,卡文迪许实验室开始从世界各国招收研究生,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研究集体。经他培养的研究人员中有七人获得诺贝尔奖。他从事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研究阴极射线导致了电子的发现,研究正(离子)射线,导致了质谱仪的发明和同位素的研究;研究原子模型,为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和玻尔发展原子理论开辟了道路。汤姆生还根据自己和他人的实验(包括勒纳德的铝窗实验)判定,阴极射线的微粒(即电子)要比普通分子原子小得多,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下面,本书就将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巨大贡献为主线,向您讲述粒子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