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家姓三字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28516500000055

第55章 附录《历代圣贤家训》篇一修身养性(8)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义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选自《纪晓岚家书》

【译文】

父母有个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但我如今旅居北京,家庭教育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然而妇女心性,偏爱子女的占多数,她们哪里知道不讲原则的爱,反而坑害了子女,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些什么?简而言之有“四戒”、“四宜”:一不准晚起床,二不准懒惰,三不准奢华,四不准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须规劝“四宜”:一宜勤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众,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你要牢牢记在心上,随时用来教育三个儿子。虽然仅仅是十六个字,已全部囊括无遗了,你应该细细领会,子女们的成功立业,都全部在其中了。这封信不一一都谈到,容我以后再继续告诉你。

篇三勤奋敬业

贾昌朝诫子清廉

【原文】

吾见近世以苛剥为才,以守法奉公为不才;以激讦为能,以寡辞慎重为不能。遂使后生辈当官治事,必尚苛暴,开口发言,必高诋訾。市怨贾祸,莫大于此。用是得进者则有之矣,能善终其身,庆及其后者,未之闻也。

……

又见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资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一旦以贪污获罪,取终身之耻,其可捄哉。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我亲眼看见近来人们将苛刻视作有本事的表现,将奉公守法看作没有本事的表现;以能竭力揭别人的短处和阴私为能干,以少说话、慎重办事为无能。这样一来,就使年轻人做官处理事情,习惯于苛刻暴虐。每逢开口说话,必定要厉声诋毁他人,没有比这更加招惹怨恨和祸害了,用此办法得以升官的人也是有的,但能善始善终,幸福能传到后代的人却没有听说过。

……

又见一些奢侈的人,对服饰玩物,必定要追求华丽,对饮食必定要讲究贵重珍奇。如果家中没有很多钱财和优厚的收入,那么必定投机取巧,设法弄钱,拿来供自己挥霍,一旦因贪污获罪,那就成了终身的耻辱,这样还有救吗?

贾昌朝对子孙的“超前教育”

【原文】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众中语涉朝政得失,人事短长,慎勿容易开口。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吾少时见里巷中有一子弟,被官司呼召,证人詈语,其家父母妻子见吏持牒至门,涕泗不食,至暮放还乃已。是知当官莅事,凡小小追讯,犹使人恐惧若此;况刑戮所加,一有滥谬,伤和气、损阴德莫甚焉。

……

复有喜怒爱恶,专任己意。爱之者变黑为白,又欲置之于青云;恶之者以是为非,又欲挤之于沟壑。遂使小人奔走结附,避毁就誉。或为朋援,或为鹰犬,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吾愿汝等不厕其间。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现在教诲你们,居家要孝顺父母,事君要忠心耿耿,待人要谦和,对下要慈爱。在公众场合,凡议论到朝政得失,人事短长,千万别轻易开口。做官最为重要的是清廉,办案务必仔细慎重,用法务求宽恕。传讯证人,也一定要慎重。我小时看见里巷中有一子弟被官方传去作证人,他家父母妻儿见官吏拿着文书到门口,痛哭不已,饭也不吃,直到傍晚放回为止。由此可见当官的办事,只要小小的传讯,就使人恐惧到这样,何况处以死刑,万一有滥用或差错,没有比此事更伤和气、损阴德的了。

……

还有的人,喜怒爱恶,只任己意。爱起来,可以颠倒黑白,又想提拔他,并把他捧上天;恨起来,可以把对的说成错的,又想排挤他,并把他排挤到沟壑之中。于是使小人奔走投靠,听不进坏话,只爱听好话。或者作朋援,或者作鹰犬,以求禄利,毫不感到羞愧。唉,可怕啊!我愿你们不要混到里面,与他们同流合污。

包拯以石碑训子孙“廉洁”

【原文】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选自《包拯集》

【译文】

后世子孙做官犯有贪污罪的人,不得让他回老家,死后不得葬于祖宗的墓地里。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叫石工把我的这些话刻在石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下,用以告诫后代。

欧阳修母教子学父“为官清廉”

【原文】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选自《泷冈阡表》

【译文】

你的父亲为官清廉,又好施舍,喜欢宴请宾客,收入虽少,但常常不使有积余,他说:“不要让钱财来增加我的累赘。”所以,他死后,没有留下一间房,一块田地,我的生活没有依靠,凭什么能守寡呢?我对你的父亲,还是了解一、二……你的父亲做官时,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处理官府文书,见他多次搁下文书叹息。我问他为何叹息?他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给罪犯一条生路却做不到啊!”我说:“有生路可求吗?”你的父亲说;“想给他一条生路却不可能,那么死者与我都没有怨恨的了。况且有时还真能使罪犯得到一条生路。因为能得到生路,就知道如果轻率处死一个人,死者是有怨恨的。审理案件的人常常想为罪犯开脱一条生路,但仍不能避免误判死刑,何况有的人就是想把罪犯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回过头看见乳母抱着你站在旁边,就指着叹息说:“算命先生说我戌年将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就看不见我儿长成人了。等他以后懂事了,把我的这些话告诉他。”你父亲平时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子弟,所以我听熟了,牢记心里。他在社会上的活动,我不太知道;在家里没有一点装模作样的地方,所作所为都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啊!他有着一颗深厚的仁爱之心。所以,我知道你的父亲必定有好的后代,希望你以这些来勉励自己!赡养父母不在于一定要丰盛,主要看是否孝顺。为百姓谋利的事虽然限于个人条件不能博施于众,关键在于要有深厚的仁爱之心。我没有什么可教导你的,上面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意愿和对你的期望。

赵鼎诫子对待别人和顺

【原文】

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才之性各有短长,固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廉勤,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凡是在做官的人,都以廉洁、勤快为根本。人的才能各有长短,不能勉强。唯有“廉、勤”二字,人人都可以做到。廉洁、勤快,这是对待自己的准则;和顺,这是对人的准则,与人和气就可以安身,可以避开祸害。

陆游诫子清廉自守

【原文】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舣?判习比唐时,犹幸免笞棰。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自可营,勿用念甘旨。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但汝问起居,余事勿挂齿。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岂惟能文辞,实以坚操履。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汝去三年归,我倘未即死。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

——选自《剑南诗稿》

【译文】

我老了,你却离家远行,我知道你是出于无奈。临行说到要送你,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有谁会乐意离别呢?因为贫困才到这般地步的。你(由山阴老家去吉州)一路上经过钱塘江时要冒风浪的,接着过鄱阳湖。波涛中横游着可以吞舟的大鱼,林中有呼啸着的独脚鬼。荒野中没有什么店可生火做饭,孤舟又能在哪儿靠岸呢?宋朝做个小吏,比唐朝时好些,可以不受责打了。去参拜上司没什么可害羞的,玩忽失职才可耻。你身为吉州的官吏,只饮吉州的水;一枚小钱也公私分明,谁敢放肆毁谤呢?积聚俸禄为你长女阿惜出嫁用,选择学问好的老师来教你长子元礼。我自己会安排好饮食,你不用挂念我是否满意。衣服破了,无非露出肘子来,鞋子破了无非让人看得见脚。如此这般,出门虽然会被人嘲笑,但到了归处就可以美美地睡觉了。益国公周必大好像高山一样让人敬重。你凭着世交旧好,也许可以受到接见的。见得到,就算很荣幸了,切不要提出什么要求。又如杨诚斋杨万里,清正廉洁世人莫比。一听见俗人说俗话,就认为把他的耳朵弄污秽了,回到家要洗耳三天。你去时,只可问问起居的事,其它都不要说。陈希周是世交好友,杜敬叔是同乡。他们不但能诗善文,而且能坚持正直廉洁的操行。可从他们与朋辈一起切磋学问,(要知道)事业的成功在于积累。仁义本来不是出自天生,为某些人所常有的,只要认真坚持实践,就可以成为一个品德完美的君子。你三年后才能回来,我倘若还健在,你就“鱼传尺素”,经常寄书信回家。

陆游诫子不要贪心

【原文】

世之贪夫,谿壑无餍,固不足责。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羡,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若夫天性澹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选自《放翁家训》

【译文】

世上贪婪的人,他们的欲望往往是无法满足的,如同深沟一般难以填平,这是不以为奇的。至于一般人的心情,看见别人华美衣服和珍奇的玩赏物品,也不能不动心,这也是一种毛病。大凡人们的心情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希罕自己有的东西。如果你能够仔细想一想:这物品若是我的,究竟又有什么用?使别人羡慕,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能够这样做,贪婪之心自然就会消失了。假若一个人的心情恬淡,不图名利,或者学问已经到达一定程度的人,也就用不着这样做。

曹操教子要勤奋

【原文】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译文】

过去我做顿丘县令时,年仅二十三。想想那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毫无悔愧。现在,你也二十三岁了,可要勤奋努力啊!

颜真卿诫子孙恪守职责

【原文】

政可守,不可不守。

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苟时,为千古罪人也。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汝曹当须会吾之志,不可不守也。

——选自《颜鲁公文集》

【译文】

为官应当守职,不可不守职。

我去年向朝延直言己见,得罪当政者,又不能背逆道义来苟合时俗,做千古罪人。虽然被贬谪居远方,但我终身不把这当作可耻的事。你们应当领会我的心志,不可不恪守自己的职责啊。

欧阳修诫诸子侄“存心尽公”

【原文】

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得昨日递中书,知与新妇诸孙等各安,守官无事,顿解远想。吾此哀苦如常。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被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避思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阙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已寒,好将息。

——选自《欧阳永叔集》

【译文】

自从南方多事以来,日夜都惦念着你,收到昨日寄来的信,得悉新娘子与孙子们都平安,你也平安无事,顿时消除了远念,我现在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欧阳氏从江南来,世世代代都享受朝廷恩赐的官禄爵位,我现在又被授以荣耀显赫的高官,使得你们也都得到官职,应当随时想着报效国家。值此多事的年月,如有差使,要尽心向前,不能逃避。当遇到危难,守节义而死,也是你光荣的事。只要竭尽公正,神明自然也会保佑你的,千万不要想着逃避差使。昨日收到的书信中说想买朱砂来,我不缺这种物品。你做官应该廉洁自守,怎么能买公家的东西?我在官署内,除日常饮食之物外,不曾买过一件公家的东西,你应当以此为戒。现在天气已寒冷,希望注意保重。

胡安国诫子诚实不欺

【原文】

公使库待宾,并以五盏为率,自足展尽情意。

禁奸吏必止其邪心,不徒革面。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民讼既简,每日可着一时工夫,详与理会,因训道之使趋于善,且以风动左右,不无益也。

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慎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又谨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纵之:斯可为政,不在人后矣,汝勉之哉!治心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其可忽乎?

君实见趣本不甚高,为他广读书史,苦学笃信,清俭之事而谨守之。人十己百,至老不倦,故得志而行,亦做七分已上人。若李文靖澹然无欲,王沂公俨然不动,资禀既如此,又济之以学,故是八九分地位也。后人皆不能及,并可师法。

汝在郡,当一日勤如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若不事事,别有觊望,声绩一塌了,更整顿不得,宜深自警省,思远大之业。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因公事宴请宾客,饮酒以五杯为限,这就足够表示情意了。

要禁止奸吏做坏事必须先去掉他们的邪心,不是做做表面文章就可以的。为政必须把风俗教化、道德礼义放在首位,而风俗教化又必须以至诚不欺为根本。百姓的讼诉案件减少了,每天便可以抽出一定时间到百姓中去了解情况,以道德礼义去训导他们,使他们学好并成为周围左右人的榜样,这是十分有益的。

立志明圣贤之道,使自己成为范希文(仲淹)一样的人;居心忠心不贰,以坚守信用;诚实不欺为根本;行为端正庄重,操守清廉谨慎;处事明察敏捷,辨别是非果断;深刻理解立法的原意,以求谨慎执法。这样做,你的政绩就不落在人后了。你应该努力啊!修身养性,要注意饮食和节制房事,从古贤开始就在这些方面狠下工夫的,你难道能忽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