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家姓三字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28516500000042

第42章 改良女儿经

\[原文\]

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难尽说看古人多贤德宜以之为法则

\[注释\]

三从:《白虎通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出自《礼记·昏仪》,指:

1.妇德:要有封建道德思想。2.妇言:说话要遵守封建礼教。3.妇容:容貌打扮要合乎封建礼教的规定。4.妇功:操持家务,伺候公婆、丈夫、儿子。

礼义:封建伦理道德。

古人:指文中所举十八个故事中的人物。

之:这个

法则:这里指标准、规则、制度。

\[译文\]

妇女要按照“三从四德”去做。学习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难以说尽的、你看看本书中所举的那些烈女节妇是多么贤德,应该以她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原文\]

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学针线莫懒身

\[注释\]

闺:女子居住的内室。

\[译文\]

女子清早起床出门,首先是烧茶煮饭、敬奉父母。还要勤于梳洗打扮,学做针线活儿,切不可懒惰。

\[原文\]

凡笑语莫高声慢开口勿胡言坐起时要端正举趾时切莫轻

\[注释\]

举趾:一举一动

轻:轻浮、轻飘。

\[译文\]

凡是说话、开玩笑的时候,不要高声,说话前要考虑好,不要胡言乱语。坐着要端端正正,一举一动都不要轻浮。

\[原文\]

有儿女不可轻抚育大继宗承或耕耘教勤谨或读书莫鄙吝倘是女严闺门训礼义教孝经能针黹方成人

\[注释\]

轻:轻视。

鄙吝:鄙视、吝啬。

倘:如果。

针黹(音zhǐ指):针线活儿。

孝经:孔老二对他的弟子讲孝道的一本书。

\[译文\]

有了儿女的妇女,不可轻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果是男孩,要教育他种地,或者读书,长大了可以传宗接代。倘若是女孩,要教育她严守闺门,学习孝经,按封建礼教去做。要学做针线活儿,这样才可以成人。

\[原文\]

李氏负夫骨因牵断其臂

\[注释\]

负:背着

李氏:有的书作“季氏”。

这个故事见《五代史·冯道等传序》、《五种遗规·闺范》和《列女传卷二》。五代时,虢(音国)州司户王凝在外做官,因病死去。他的妻子李氏带着唯一的儿子,背着王凝的遗骨回乡。路过开封,要住店,店主不接待。李氏见天色已晚,不肯走,店主就扯着她的胳膊把她拉出店门。李氏哭着说:“我是个女人,这只手被男人拉过了,还怎么守节呀。”于是,她自己用斧子砍断了这只胳膊。

\[原文\]

令女志誓孀引刀割其鼻

\[注释\]

孀(音shuāng双):寡妇。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令女是三国时魏国曹爽的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文叔早死,令女想自己年轻又没有孩子,恐怕家里人叫她改嫁,她自己剪了头发,表示决心不改嫁。不久家里人果然让她改嫁,她听说后,就用刀割掉了自己的两个耳朵。后来曹爽全家都被司马氏杀了,令女的叔父强行把她接回家,暗中找人劝令女改嫁,令女听后,又用刀把自己的鼻子割掉。有人说:“令女太认真了。”她就学着孔老二的腔调说:“讲仁义的人是不能为盛衰存亡而改节变心的。”

\[原文\]

玖英畏贼辱先自投粪秽

\[注释\]

投:抛、扔。这里当“跳”讲。

秽(音huì会):肮脏。粪秽:这里指粪坑。

这个故事出自《新增幼学故事琼林·卷二·新增女子》。唐朝大地主韩仲成的女儿玖英遇贼,她恐怕被“贼”污辱,损坏了贞节,就跳到粪坑里,还喝了粪,“贼”就走了。

\[原文\]

最不孝斩先脉夫无嗣劝娶妾继宗祀最为切

\[注释\]

斩先脉:断了后代,这里指没有男孩。

无嗣(音sì四):没后代。

\[译文\]

把祖先的血脉斩断了是最大的不孝,丈夫没儿子,要劝他娶小老婆,生子传宗接代,最为紧要。

\[原文\]

烧茶汤敬双亲

父母骂莫做声哥嫂前请教训

\[译文\]

妇女出嫁前,在家烧茶煮饭,孝敬双亲,若遭到父母的责骂,要顺从,不能言语一声。在哥嫂面前做到恭恭敬敬地请求教训。

\[原文\]

缇(音tí提)萦(音yíng营)朝上书,愿婢赎父身。

\[注释\]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卷十·孝文本记第十》、《前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汉文帝时,有一个官吏叫淳(音chún纯)于意,犯了罪被判刑。他有五个女儿,没儿子,当他被逮捕押走时,他生气地骂女儿们说:“尽生女孩,不生男孩,到紧要的时候不顶用。”他的第五个女儿名叫缇萦的听了很伤心,痛哭流涕地跟着父亲到了长安,她上书给皇帝,情愿自己做官婢来赎父亲的罪,皇帝看后很“怜悯”她,于是就免了她父亲的罪。

\[原文\]

出嫁后公姑敬

事公姑如捧盈

公姑病当殷勤丈夫病要温存爷娘病时时问

姑儿小莫见尽叔儿幼莫理论

\[注释\]

姑:婆婆。

盈:充满。捧盈:捧着盛满液体的器皿。

\[译文\]

妇女出嫁后,首当孝敬公婆,侍奉公婆要尽心尽意,如同捧着盛满水的器皿那样,小心翼翼。如果公婆病了要殷勤护理;丈夫病了要体贴温存;爹娘病了要时时关心。小姑小,凡事不和她计较,小叔年幼,有理不和他争论。

\[原文\]

卢氏不避盗冒刃宁卫姑

\[注释\]

这个故事出自《唐书·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三十·烈女》。唐朝大地主郑义宗的妻子卢氏,读过些经书,非常孝顺婆婆。有一天夜里,“强盗”抢劫她的家。家里的人都躲藏起来,只有她婆婆不能走,卢氏就冒着危险站在婆婆的身边,差点被“强盗”打死。“强盗”走后,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害怕,卢氏说:“人和禽兽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人是讲仁义的,邻居出了事都能互相帮助,何况自己的婆婆呢?我怎能抛弃不管?若是婆婆死去,我也就没脸活下去了。”

\[原文\]

唐氏乳迈姑孝名啧啧(音zé责)称

\[注释\]

这个故事出自《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八十八·柳玭传》。唐朝有个唐夫人,是节度史崔琯的祖母。她的婆婆年岁大了,掉了牙齿。唐氏每天在大门的台阶下给婆婆叩拜,然后就到堂上给她哺乳。据说她的婆婆因而能不吃粮食活了好几年,身体很健康。

\[原文\]

少君更短衣提甕出自汲

\[注释\]

甕(音wèng):一种盛水、酒等的陶器。

汲(音jí急):提水。

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鲍宣妻》。少君生在有钱的人家。他的父亲有个学生叫鲍宣,家贫。少君的父亲喜欢鲍宣很懂孔孟之道,就把女儿少君嫁给了他,并陪送了大批嫁妆。鲍宣对他妻子说:“你阔家生长,我家贫穷,可不敢接受你这么多的陪嫁。”少君说:“我父亲认为你是一个通晓仁义道德的人,才让我来侍奉你。当然,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鲍宣笑着说:“能这样,就合我的心意了。”于是,少君换上短布衣,与鲍宣一同回到家乡。到鲍宣家,少君拜见了公婆,连忙就去提水、操作家务。

\[原文\]

守淡薄安本分他家富莫眼热行嫉妒损了心

勤治家过光阴

\[译文\]

安于贫穷,遵守本分,别人富,自己不要眼热、嫉妒。嫉妒人自己的心也就坏了。要勤俭持家过日子。

\[原文\]

丈夫穷莫生嗔夫子贵莫骄矜

\[注释\]

嗔(音chén):生气、埋怨。

矜(音jīn斤):自夸自大。

\[译文\]

丈夫穷,不嫌贫,不要生气,丈夫贵,不要自夸和自荣。

\[原文\]

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贫

\[译文\]

大小家庭过日子,也要由命来注定。如果命不好,带来的只能是贫穷。

\[原文\]

他骂我我不听不回言人自评升斗上要公平买物件莫亏人

\[译文\]

别人骂我,我就当没听见,也不还嘴,人们自然会有公正的评论。在升斗上要公平,买东西不要亏人。

\[原文\]

奴婢们也是人饮食类一般平不是处且宽忍

十分刻异心生若太宽便不逊

\[译文\]

男女奴仆们也都是人,在饮食上应该和主人一样,他们做了错事,对他们要宽仁、容忍。对他们太刻薄了,他们就要生二心,如果太宽了,他们就会不听话。

\[原文\]

无是非是贤良姆婶事决莫言若闻知两参商

伯叔话休要管勿唧唧道短长孩童闹规己子

是与非甚勿理略不逊讼自起公差到悔则迟

\[注释\]

姆:伯母。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两星出后不相见,用以比喻两人见不到面或两人不和睦、不往来。

\[译文\]

不搬弄是非的女子是贤良的,伯母和婶子之间的事情,一定不要插言、传话,如果传话让她们知道了,会使她们不和。伯父和叔父之间的事,也不要过问,更不要嘀嘀咕咕、说长道短。孩子打架,首先要规劝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多地去追求是非道理,如果你态度不好,就可能引起双方打官司,等公差到来的时候,你后悔也就晚了。

\[原文\]

仲妻止夫召灌园自食力

\[注释\]

这个故事出自《古列女传·第二卷·楚于陵妻》或《龙文鞭影·下卷·灌园陈定》。战国时,楚王曾用大量的金钱聘请齐人陈仲子(字子终)去做宰相。子终对他妻子说:“我如今要做了宰相,往后就能宾客盈门,吃穿不愁了。”他妻子说:“你做了宰相,所能享受的不过也就是这些,但是你却要天天为楚国担忧处在这个乱世,你要干不好,还会保不住性命呢。”于是,子终夫妇就逃走隐居,给人家管理菜园子去了。

\[原文\]

出仕日劝清政抚百姓劝宽仁

\[注释\]

仕:做官。

抚:慰问、安抚。

宽仁:宽,指思想上的软化。孔丘曾说:“宽猛相济”(《左传·昭公廿年》)。意思是说,对奴隶起义,一方面要实行血腥镇压,另一方面要进行思想上的腐蚀软化。宽仁就是采用软刀子杀人的办法。

\[译文\]

丈夫出去做官的时候,要劝他政治上清明,对老百姓要宽厚、仁爱、多加抚慰。

\[原文\]

我家富莫欺贫借物件就奉承应他急感我情积阴德贻子孙

\[注释\]

奉承:恭敬地用手捧着送上。

贻:遗留。

\[译文\]

我家虽富但不要欺负穷人,人家向我们借东西,就借给他,帮助他解决了困难,他就会感激我们,我们就为子孙后代积下了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