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相约在微博——尼采的快乐物语
28444100000015

第15章 领悟快乐的真谛(2)

这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为论述边际效用时讲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位农民面前合理的选择,就是用剩下的四袋谷物供应最迫切的四种需要,而放弃最不重要的需要。最不重要的需要,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边际效用最低的部分。庞巴维克发现,边际效用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要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量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因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就越高。反之,边际效用和价值就越低。经济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执着地追求幸福,就是因为幸福能给人带来效用,即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农夫拥有的五袋谷物,就好像是幸福能为我们带来的不同层级的效用——有健康,有美食,也有精神的享受。我们追求幸福其实就是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幸福效用的实现。不过,幸福终究逃不脱边际效用递减的厄运,好不容易实现的幸福很快就会让你不满足,追求幸福的道路注定永远没有尽头。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我们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凡事要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欲望会带给你快乐;不懂得适可而止,欲望只能成为你的包袱。

有一个印第安人酋长对他的臣民说:“上帝给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体味生活。”生活确实就是一杯水,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你有权力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地体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让自己那杯水色香味俱佳,不停地往里面加各种各样的调料。诸如爱情、友情、金钱、喜、怒、哀、乐等等,所以都感觉活得非常“累”。其实,只要你适度地、有选择地放入调料,你的生活便会过得有滋有味。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然而人的欲望却是没有底线的,什么都不愿意放弃的人,往往会被欲望冲昏了头脑。我们会面临着很多的诱惑,不可能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归自己所有。学会放弃的人,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加轻松、自在。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经过大师的点拨,年轻人心中顿悟,如果要把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悉数收入囊中,一旦遇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承载。可见,要想人生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学会舍得放弃一些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的。

如今,职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学毕业后的小林进入公司工作已经五年了。

虽说已经是部门的经理,但是由于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他经常会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老化,力不从心。尤其是最近新入职的员工都已经是研究生学历了,更增加了他的危机感。所以,他也打算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然而,过了半年,他发现自己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缠绕。工作之余,要么是有人约他出去唱歌,要么是各种各样的聚餐,再有就是出去旅游。总之,经常疲于应付这些事情,根本抽不出时间来集中精力学习准备考研的事情。时间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小林冷静下来,认真审视了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发现自己在无关紧要,甚至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倒把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给挤占了。这使他下定决心,必须要改变现状,专心来应对学习。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时间是最公平的,然而,在同样的时间内,每个人取得的成绩差异却很大。

究其原因,对事情的取舍就是其中之一。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着把自己每天的日程表列出来,再看看每天在这些事情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自己竟然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占用了如此多的时间。如果把这些宝贵的时间分配到重要的事情上来,我们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要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里的放弃是要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放下一些事情,即所谓的舍得有方。

有舍才会有得。当你收获了价值更大、更为重要的成果时,你会明白收获的代价就是学会放弃。

人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但在世俗的生活中抛弃一些内心的欲求,做一个知足常乐者,才能更真切地享受人生。

——腾讯网友离经叛道

保持本色

有时候,尽管你已经十二分客气地对待一个人,但他仍然不会对你产生好感。而且,他甚至还认为你只是一个表面殷勤的伪君子。不要奢望能赢得所有人的好感,因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按照平常自己接人待物的处理方式对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足矣。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

“风吹云动心不动,见到境界不动心。”禅的最高境界是心无外物,而人的终极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不动心”是一个人修养和定力的体现,若一个人无此定力,则可能被外境左右,随外境而动摇。想获得这种禅心,就要做到不为财动,不为情动,不为名动,不为谤动,不为苦动,不为难动,不为力动,不为气动。五色幢幡升空时迎风飘动,一僧说是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六祖惠能从旁边经过,笑谈,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乃二僧心动。风动、幡动,都不过是外境的变迁,不动心,才能时时与清净同在。面对诱惑时,不能动心;面对批评时,也应保持沉稳。修行讲的就是修心,要修心先定心,外不着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不为外物所扰。心定则气闲,气闲则神明,使精神反观自身即是“禅”。

苏东坡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东坡做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做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

苏东坡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宣纸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

苏东坡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哪知苏东坡的船刚刚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

苏东坡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东坡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看,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东坡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心动则生杂念,导致人很难认清自己。只要我们有一颗不动的心,不生是非…分别的梦想,不起憎爱怨亲的颠倒,就能够安稳如山、明净如水、悠闲如云、自在如风。

有一次,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坐飞机前往英格兰。

在机场问询处,福特想要找当地最便宜的旅馆。当班的接待员认出他是着名的汽车大王于是就说:“要是我没搞错的话,你就是亨利·福特先生,我记得很清楚,我看到过你的照片。”福特回答说:“是的。”

接待员疑惑地说:“你穿着一件看起来像你一样老的外套,还要找一个最便宜的旅馆。可是我曾见过你的儿子上这儿来,他总是询问最好的旅馆,他穿的也是最好的衣服。”

福特说:“是啊,我儿子还年轻,好出风头,他还没适应生活。对我而言没必要住在昂贵的旅馆里,我在哪里都是亨利·福特,即便是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里我也是亨利·福特,也没什么两样。这件外套是我父亲的,但这没有关系,我不需要新衣服,我是亨利·福特,不管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我还是亨利·福特。”

无论别人如何风光,你都不必去羡慕,更不可以妄自菲薄;无论你自己如何落魄,都不必看低自己,更不可以消沉下去。无论情境怎样变迁,你还是你自己一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黑人记者。他勇敢勤奋,功绩卓越,创造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在回忆自己童年经历时说:

“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那时,我父亲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之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也许一生只会像父亲所工作的船只一样,漂泊不定。”

伊尔·布拉格9岁那年,父亲带他去参观梵高的故居。在那张着名的吱嘎作响的小木床和那双龟裂的皮鞋面前,布拉格好奇地问父亲:“梵高不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大画家吗?他难道不是百万富翁?”父亲回答他说:“梵高的确是世界着名的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穷人,而且是一个连妻子都娶不上的穷人。”

又过了一年,父亲带着布拉格去了丹麦,在童话大师安徒生墙壁斑驳的故居,布拉格又困惑地问父亲:“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可是,这里的房子却这样破旧。”父亲答道:“安徒生是一个砖匠的儿子,他生前就住在这栋残破的阁楼里。皇宫只在他的童话里才会出现。”

从此,布拉格的人生观完全改变。他不再自卑,不再以为只有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才会出人头地。他说:“我庆幸有位好父亲,他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而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又告诉我,人能否成功与贫富毫无关系。”

很多时候,贫穷的人常常羡慕富有的人,其实,这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低了自己。有钱人不一定都能干成大事,白手起家不一定不能成功。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靠个人的努力。

在英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马戏团,马戏团的台柱子是两个对比鲜明的男女演员,男演员是一个奇丑无比的小丑,女演员是一名貌如天仙的驯兽员。一美一丑两名演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使马戏团的生意日益火暴。

由于女演员长得太美了,身后总有大批追求者,那些追求者中有英俊不凡的,有家财万贯的(当然也有小丑,只不过他只敢把爱埋在心里)……但她却一个也看不上,谁也没有料到她竟然爱上了奇丑无比的小丑,并和小丑商量准备举行婚礼。如此美事从天而降,小丑幸福得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离婚礼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小丑偷偷地找到了一名医术非凡的整容师,花大价钱为自己整了容,小丑想给未婚妻一个惊喜。经过精心整容后的小丑与从前相比已是判若两人,看着镜子里英俊的面容,小丑欣慰地笑了。

当小丑信心十足地来到未婚妻面前,把一切都告诉她时,未婚妻先是无比惊奇地看着他,然后十分痛苦地对小丑说:“我们分手吧!”小丑大惊失色地问:

“这是为什么?”

未婚妻告诉他:“你那些被别人认为奇丑的面貌特点,在我眼里是那样美,那样令我着迷,那是你与生俱来的别人不可能有的个人特点,那是你生命的本色,而你却把它丢了,如今你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你让我感到非常陌生,你走吧!”

小丑因为丢掉了自己生命的本色而同时丢掉了爱情。

在自然界中,天然的才是最真实的;对于人而言,也是如此。无需为自己的容貌而苦恼,无需为自己的不如意而失落,不要刻意去改变自己,保持平常心,保持自己的本色,就是最美的。

和别人打牌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自己拿到不好的牌而懊恼不已呢?在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抱怨自己缺少了某些东西呢?

艾森豪威尔总统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玩牌,一看到自己手上拿起来的牌,艾森豪威尔忍不住地埋怨自己手气不好。母亲突然停下,告诉艾森豪威尔,玩牌的时候要接受自己抓来的牌,并说明生活也是这样:上帝发给每个人牌不尽相同,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玩好自己的牌。

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很愚钝,什么东西都学不好,于是他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他怎样做才能够学到老师所有的智慧。他的老师是一位极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没有急于给他讲大道理,在笑了笑之后,反问那个学生:“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那个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希望老师能够一次教会他所有智慧的关键,让他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所了解的事情!大师只是笑笑并不言语,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大师望着他的学生,开始咀嚼着苹果。过了好一会儿,大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大师伸出手,将已嚼烂的苹果拿到学生的面前,然后让那个学生把他咀嚼过的苹果吃下去。学生惊惶万状表示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大师哈哈哈大笑起来,不紧不慢地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但为什么又想要汲取我的智慧的精华呢?你要想真正使自己变成有智慧的人,你必须亲自去咀嚼的自己的苹果,你才能真正知道其中的滋味,得到其中的乐趣。”

其实,人生有时候就像在打牌,并不是每一次你都能拿到如你所愿的牌,千万不要认为别人能帮你找回运气。请记住,不管你拿到什么样的牌,你要做的就是接受你拿到的牌,并尽最大的努力把它玩好。

曾几何时,在人生之旅中因为种种沉重的打击,你也许曾经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