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2834800000027

第27章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21)

无产阶级是最具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是受剥削、受压迫最深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它不仅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而且是最具革命彻底性的阶级,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因此,无产阶级的运动与以往一切运动有着根本的区别。“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整个人类都获得解放,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这就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说明资本主义的暂时性,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五)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1852年3月5日,马克思在给魏德迈的信中,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作了一个非常简明的概括。他说:“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在《宣言》中得到了完整的阐述。

首先,《宣言》阐明,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简要地叙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情况。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客观的、必然的现象。所以《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其次,《宣言》阐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造社会的杠杆。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受这一矛盾制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历史上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阶级战胜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反动阶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是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过渡的过程。有时被剥削、被统治阶级所进行的斗争虽然没有根本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但由于他们在斗争中所显示的力量,迫使剥削阶级不得不进行某种改革,作出某种让步,也在不同程度上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社会的进步。由于旧的社会形态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因此原有相互敌对的阶级就被新的敌对阶级所代替。正因为如此,所以《宣言》指出:“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第三,《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趋势。在《宣言》的第一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多种形式,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发展为暴力革命。他们指出:“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宣言》第四章还强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在《宣言》第二章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最后,他们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主要是两项:一是变革资本主义所有制,消灭阶级;二是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社会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在《宣言》的第二章,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当这些任务完成以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作为“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就消亡了。“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于是,新的社会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就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六)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会建立自己的政党。无产阶级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可以更好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首先,他们阐明了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的必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只有组织成为政党,才能领导无产阶级更好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宣言》第一章在叙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时谈到:“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它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就是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组织成为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其次,他们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多样性。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建立了众多的工人政党。当时的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只是众多的工人政党中的一个。在《宣言》第二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谈到了其他工人政党,并指出了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联系与区别。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说:“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这个时候,共产主义者同盟早已解散了。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就有许多工人政党。比如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爱森纳赫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