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2834800000010

第10章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4)

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再次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人发现的,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基本原理。这个阐述与1883年德文版序言对这一原理的阐述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更加规范、更加明晰了。

恩格斯在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后,高度评价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意义。恩格斯指出:“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使历史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它成为真正的科学。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发现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再次见到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从恩格斯的这个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实际上也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但马克思最先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地整理出来了。恩格斯说这个思想是马克思发现的,说明恩格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马克思的尊重。

在前面的基础上,恩格斯引录1872年德文版序言的主要部分,意在说明《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强调理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后,对本版的译文以及附注作了说明。

(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解说

原文

1890年德文版序言

自从我写了上面那篇序言以来,又需要刊印《宣言》的新的德文版本了,同时《宣言》本身也有种种遭遇,应该在这里提一提。

1882年在日内瓦出版了由维拉·查苏利奇翻译的第二个俄译本,马克思和我曾为这个译本写过一篇序言。可惜我把这篇序言的德文原稿遗失了,所以现在我只好再从俄文译过来,这样做当然不会使原稿增色。下面就是这篇序言:

“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认为《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最多只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在《宣言》最初发表时期(1848年1月)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这从《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首先没有说到俄国和美国。那时,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向美国境内移民吸收着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这两个国家,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当时都是欧洲社会秩序的支柱。

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的农业生产能够大大发展,这种发展通过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作为美国整个政治制度基础的自耕农场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渐被大农场的竞争所征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

现在来看看俄国吧!在1848~1849年革命期间,不仅欧洲的君主,而且连欧洲的资产者,都把俄国的干涉看作是帮助他们对付刚刚开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无产阶级的唯一救星。他们把沙皇宣布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现在,沙皇在加特契纳已成了革命的俘虏,而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狂热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刚开始形成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

那么试问:俄国农民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工人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卡·马克思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于伦敦

大约在同一时候,在日内瓦出版了新的波兰文译本:《共产党宣言》。

随后又于1885年在哥本哈根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的一种出版了新的丹麦文译本。可惜这一译本不够完备;有几个重要的地方大概是因为译者感到难译而被删掉了,并且有些地方可以看到草率从事的痕迹,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从译文中可以看出,要是译者细心一点,他是能够译得很好的。

1886年在巴黎《社会主义者报》上刊载了新的法译文;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译文。

同年又有人根据这个法文本译成西班牙文,起初刊登在马德里的《社会主义者报》上,接着又印成单行本:《共产党宣言》,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著,马德里,社会主义者报社,埃尔南·科尔特斯街8号。

这里我还要提到一件奇怪的事。1887年,君士坦丁堡的一位出版商收到了亚美尼亚文的《宣言》译稿;但是这位好心人却没有勇气把这本署有马克思的名字的作品刊印出来,竟认为最好是由译者本人冒充作者,可是译者拒绝这样做。

在英国多次刊印过好几种美国译本,但都不大确切。到1888年终于出版了一种可靠的译本。这个译本是由我的友人赛米尔·穆尔翻译的,并且在付印以前还由我们两人一起重新校阅过一遍。标题是:《共产党宣言》,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经作者认可的英译本,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校定并加注,1888年伦敦,威廉·里夫斯,东中央区弗利特街185号。这个版本中的某些注释,我已收入本版。

《宣言》有它本身的经历。它出现的时候曾受到当时人数尚少的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热烈欢迎(第一篇序言里提到的那些译本便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不久它就被那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抬起头来的反动势力排挤到后台去了,最后,由于1852年11月科隆共产党人被判刑,它被“依法”宣布为非法。随着由二月革命相联系的工人运动退出公开舞台,《宣言》也退到后台去了。

当欧洲工人阶级又强大到足以重新对统治阶级政权发动另一次进攻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它的目的是要把欧美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因此,它不能从《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出发。它必须有一个不致把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拒之于门外的纲领。这样一个纲领即国际章程绪论部分,是马克思起草的,其行文之巧妙连巴枯宁和无政府者也不能不承认。至于说到《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的最终胜利,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进行斗争的人们明白自己一向所崇奉的那些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使他们的头脑更容易透彻地了解工人解放的真正的条件。马克思是正确的。1874年,当国际解散的时候,工人阶级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罗曼语族各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特有的拉萨尔主义已经奄奄一息,甚至当时极端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步,以致1887年在斯旺西,工联的代表大会主席能够用工联的名义声明说:“大陆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再不可怕了。”而在1887年,大陆社会主义已经差不多完全是《宣言》中所宣布的那个理论了。因此,《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可是,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当时都已经缩小成逐渐走向灭亡的纯粹的宗派。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想用各种万应灵丹和各种补缀办法来消除社会弊病而毫不伤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至于当时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那一部分工人,则把自己叫作共产主义者。这是一种还没有很好加工的、只是出于本能的、往往有些粗糙的共产主义;但它已经强大到足以形成两种空想的共产主义体系:在法国有卡贝的“伊加利亚”共产主义,在德国有魏特林的共产主义。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刻也不怀疑究竟应该在这两个名称中间选定哪一个名称。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只存在了9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已经真正联合起来了。

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呵!

弗·恩格斯

1890年5月1日于伦敦

解说

这次用德文出版的《宣言》是第四个德文本,也是恩格斯校阅过的最后一个版本。恩格斯在这篇序言中引录了1882年俄文版序言,重述了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主要内容,回顾了《宣言》发表42年来的传播情况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情况,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表示欣慰。这篇序言主要讲了以下五个问题。

1.说明刊印《宣言》新的德文版本的缘由

自从恩格斯上次为《宣言》1883年的德文版写了序言之后,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1889年7月14~20日在巴黎举行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大会听取了各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关于他们本国工人运动的报告,制定了国际工人立法的基本原则,接受了通过立法手续制定八小时工作日的要求,提出了实现工人的各项要求的途径。大会强调,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必须为实现工人的政治要求而斗争;主张废除常备军并代之以人民的普遍武装。代表大会最重要的决议是规定5月1日为国际无产阶级的节日。

1889年5月,德国有名的鲁尔爆发了10万矿工的大罢工,标志着德国工人运动发展到一个新时期。随着德国国内阶级斗争的发展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德国议会于1890年1月25日否决了继续延长反社会党人非常法令的提案。在1890年2月的议会选举中,德国社会民主党获得了35个席位,成为议会中的大党。这表明,德国统治阶级镇压社会民主党人政策的失败。3月20日,推行这一政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被迫下台,德国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为了使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时需要刊印新的德文版《宣言》了。

2.说明国际工人运动在《宣言》的指引下已在全世界扩展

引录1882年俄文版序言,意在说明国际工人运动在《宣言》的指引下,已经越出西欧狭小的范围,在全世界扩展。

3.回顾了《宣言》的出版及传播情况

回顾了《宣言》几个译本的出版及传播情况,对译文的质量作了评价。

4.说明《宣言》已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公认的共同纲领

重述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主要内容,意在通过《宣言》的遭遇,说明《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宣言》已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公认的共同纲领。

5.概括了《宣言》发表42年来的传播情况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表示欣慰

42年前,《宣言》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时,响应者还寥寥无几。当时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会员也只有几百个人。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各国政府对无产阶级的政党和组织进行镇压,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到了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重新进入高潮,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在1864年9月28日,产生了无产阶级联合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国际工人协会虽然只存在了9年,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它所创立的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依然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呢?恩格斯这篇序言是1890年5月1日写的。这个日子就是国际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日子。就在恩格斯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欧美十多个国家的工人同时举行了历史上空前的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示威游行。恩格斯指出,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事实表明“全世界无产者现在已经真正联合起来了”。恩格斯高兴地说:“如果马克思今天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呵!”

(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解说

原文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