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28308000000026

第26章 闭门守坐地震来,沉着坚强有生路

小明是班长,他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沉着冷静,组织自救。因为教室不在一楼,小明让同学们不要着急往外跑,也没有让同学往外跳。而是组织大家趴在地上,同时用书包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躲起来,过了一分钟之后,小明才带着大家有组织地离开教室。因为组织得当,同学们在离开教室之后,维持着良好的秩序,没有发生踩踏等其他事故。所以,这个班的所有学生全部生还。

小明的机制冷静挽救了大家。地震是可怕的恶魔,是无法逃避的。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地发生,造成了异常惨重的伤亡,举国震动。事实上,中国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时有地震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所以,了解地震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距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发生时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自救自护措施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没有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3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4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同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我们,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救援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预防措施

预防地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救灾,减轻地震的破坏。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熟记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走熟这些路线。在地震来袭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撤离。

2学会并掌握基本的自我医疗救护技能,如止血、包扎等。

3要知道家里准备好的紧急备用品(饮用水、食品、急救医药品、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现金、贵重品、毛巾、手纸等)的摆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