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8283600000074

第74章

张仪和逢侯丑一路饮酒谈心,亲如弟兄一般,入了咸阳,张仪忽然诈醉从车上跌落下来,叫左右扶往就医,嘱咐逢侯丑暂住馆驿住宿,待伤好了再去朝见秦王。一面秘密入宫奏知秦王,如此这般应付楚使。

张仪回家躲了起来,闭门谢客,逢侯丑往见,俱遭拒绝,想见秦王又不得。这样等了一天又一天,三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逢侯丑等得不耐烦,乃上书秦王,说及张仪许他的话。秦王回信给他,写着:“张仪如有约,寡人必当践行,但闻楚与齐尚未绝交,寡人恐受愚,非等张仪亲自奏明,不敢信也。”逢侯丑便又去见张仪,始终见不到,乃遣人回去报告楚王,楚王也明白秦王意思,就差勇士宋遗到齐国边疆上去辱骂齐泯王,泯王大怒,乃遣人到秦国去,想联合秦国去攻打楚国。

张仪得知齐国使者到了咸阳,认为计划已成功了。便宣称入朝,在朝门碰着逢侯丑,故作惊讶地问他:“你还未回去吗?受了地没有?”

逢侯丑将经过情形告诉他说:“秦王专候相国当面决定,今幸相国病好了,请早些对秦王说清楚,早定地界,我可回复楚王。”

“什么?”张仪说:“这件事无需和秦王商量的,这是我自己的事呀!我说过,愿将自己的封地六里献给楚王的。”

“呀——!”逢侯丑大声惊叫起来,“我在楚王面前奉命来接收商于六百里地方的,未闻是相国的封邑六里呢?”张仪笑将起来,说:“楚王老昏了,听错了数目,你想想,秦国的土地,皆百战得来的,岂可轻易送给人?尺土必争,况六百里?”

逢侯丑知道中了张仪的计,不再说什么,匆匆赶回楚国去报告楚王。楚王大怒,恶狠狠地骂道:“张仪你这个反复小人,非捉你剥皮抽筋不可!”便下令出兵打秦国。

这一仗,楚国打败了,丧失汉中地方。楚王正想号召全国动员,再度和秦国决战的时候,韩国和魏国也想乘机捣乱对楚国宣战了。楚王看见危机四伏,慌忙退却罢兵,和秦国讲和。

过了一年,张仪又声言要和楚国联盟了,且愿以商于之地和楚国的黔中交换。使者对楚王说起。楚王的宿恨未消,愤然回答,“寡人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如果秦国肯派张仪到楚国来,寡人情愿奉献黔中地方给秦国。”

使者回报秦王,左右有妒忌张仪的,都说此计可行,以一个人换来几百里地方,利莫大焉。

秦王说:“张仪乃我的左右手,为国家立下许多大功,我宁愿不得此地,万不能丧失张仪!”

张仪却从容地说:“微臣愿只身入楚国。”

这话使大家惊骇起来。秦王说:“楚王已恨到你入骨了,去后即杀,为何你反要去?”

张仪说:“我张仪一身能抵得过黔中一片土,虽死犹荣!何况未必死?”

“身入虎穴,还想幸免?这确是奇迹,不知先生有何脱身之计?”秦王问。

“现在不便宣布,总之我会安全回来,同时可以使整个楚国向大王一面倒!”

张仪毅然到了楚国,楚国立即把他绑起来,择日祭告太庙,处决张仪。

张仪早已派人去打通了宠臣靳尚的关节,叫他怎样去打动楚王宠姬郑袖。

靳尚去见了郑袖,便说:“夫人的宠幸不会太久了!”

“为什么?”郑袖大惊,问道。

靳尚告诉她:“秦王派张仪到楚国,大王已把他定了死罪,张仪这个人,是秦王的功臣,秦王得了消息,已准备退还汉中地方给楚国,并且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带给楚王,以赎张仪之罪,目前秦使已来讲条件了,一旦说妥,秦国的美人便列队而来,那时,夫人想保持这个地位是不可能了。”

郑袖已被吓坏了,慌忙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呢?”

靳尚说:“唯今之计,只可诈做不知这件事,在楚王面前下工夫,送张仪回秦国,张仪回去,必感盛德,不遣秦女来。”

郑袖于是在楚王面前哭诉,告其枕头状。她说:“大王欲以黔中地方换取张仪,地方未给,张仪却先至,这是秦王有礼于大王,如果将张仪杀了,秦王一怒,必起大军报复,那时,我夫妇的命运怎样,可想而知!妾为此事,食不下咽,睡不安枕。况且人各为主,张仪为秦王尽忠,乃当然之事,如果大王优厚他,也可以一样是大王的忠臣。”

楚王被枕头一撞,心已软了一半,答应再行考虑。靳尚又乘机唆使说:“杀一张仪,于楚无补,于秦无害,而又白白丧失几百里地方,这一来,秦国不是更强盛,楚国更衰弱吗?”

楚王一想,果然划算不来,终于听了郑袖的话,再把张仪送回秦国去。

张仪脱险回来,再度拉拢楚王,同样用连环计,离间六国,彻底粉碎了合纵同盟,扭六国逐个拉过来,成为连横阵线,尊秦国为盟主,为秦国以后统一中国铺平道路。

希特勒称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两国为欧洲最强国家,法国在非洲拥有许多殖民地,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欧洲地上的非洲帝国,其野心希望独霸欧、非两洲,英国殖民地散布全球,其政治目的却是永远保持均势。但在德国希特勒眼里,已看出英、法两国目标绝不一致,认为要翻身,必先拆散英、法联盟,要削弱法国,非拉拢英国不可。因此在他得到权势后,便一面高唱和平,却秘密重整军备。此时英国有意讨好德国,建议“平等军备”,法国却强烈反对。到塞尔区人民投票重返德国之后,希特勒乘机宣布不向法国作领土要求,即暗示不索回阿尔巴期和劳林两割地,引诱法国同意“平等军备”。此时英、法两国已开始貌合神离,希特勒再借口法国与苏联结盟,突然进军占领非军事地区莱茵河,使法国外交陷于彷徨境地,在得不到英国的军事支持下,只可诉请大而无当的“国联”,不了了之。英、法矛盾日益加深,希特勒再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发动军变,怂恿意大利墨索里尼进占非洲的阿比西尼亚,而他却又乘意军南进之机,把奥地利从意国手里夺过来,几年之间,从一个孤立国家进而成为轴心盟主,公然向全世界挑战。这样制造矛盾、利用矛盾的希特勒手法,确是近代历史上最巧妙而又最成功的连环计。

蒋介石退台湾

1946年10月25日,这一天是台湾从日本占领下光复一周年。

台北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到台湾视察。从当时的情况看来,内战刚打了一年,蒋介石还是有不少的本钱的。可是,他心里明白自己不是毛泽东的对手。当年朱毛红军只有几万人时,已是屡杀不绝,屡剿不尽,如今共军已达百万之众,要想消灭谈何容易!

此次台湾之行,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丰富的物产,秀美的风光,还有四季如夏的气候,令蒋宋赞叹不已。

1948年12月24日,蒋介石突然任命陈诚为台湾省的主席,许多人为之不解。10天之后,也就是1949年1月5日,陈诚便走马上任了,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为国民党内所鲜见。

在陈诚到台湾去的前几天,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密令一艘军舰,停泊在上海黄浦中央银行边上,秘密运走了大量的黄金。据后来中央银行稽核处处长李立侠回忆,抢运的黄金分为三批,共277.5万两。同时运到台湾还有1520万块银元,另有1537.4万美金存进了美国银行。

紧接着蒋介石又任命他的长子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的主任,陈诚兼台湾警备司令。这样蒋介石对台湾的党政军财全都做好最后的安排。

1949年6月1日,大上海落到了人民解放军的手里,蒋介石只好飞到了高雄。到了6月13日,蒋介石来到了台北的大溪,只见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绿竹成阴,山水风光十分像他的故乡溪口,就连名字也特别像,这让老蒋的心里十分高兴。

6月24日,蒋介石来到台北十三公里的草山,只见半山腰上有一座典雅的别墅。“这是叫什么山呀?”蒋介石问道。

随行人员告诉他:“这叫草山。”

“草山!”蒋介石摇了摇头。也许,他联想到落草为寇了吧!

“名字要改一下,我看就改成……”他想了一下:“就改成阳明山吧,表示我对王阳明的敬意。”周围的人连连说好。

他又问道:“这个别墅叫什么名字?”“它叫士林。”

“这个名字还可以,起得好,有学问,不要改了。”

从山上下来,蒋介石又来到了总统府,这里原来是东南军政长公署,现在改成了“介寿馆”,这是为了纪念蒋介石六十诞辰。总统府所在地的路名也改成了“介寿路”。

这一切退路全都准备好了,蒋介石这才又打起精神,飞往成都,要与毛泽东作最后一战。其实这不过是摆摆样子,蒋介石明白败局已定,只是把它当作“最后的奋斗”吧。

蒋介石没用多久就回到了台湾,这时候毛泽东忙着建国,可蒋介石却无事可做,他坐在“介寿馆”的三楼上,一个人静静地看起书来。在这一段时间里,国共两党的要人里面,真能静下心来,潜心攻读毛泽东着作的人可能非蒋介石莫属了。

在此之前,他也粗粗地读过一些毛泽东的文章,他那时认为,毛泽东的文章,其文笔极有风采,但不一定管用。可这一回毛泽坐了天下,你还能说他的文章不管用吗?

他打开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不看不要紧,一看打败他蒋介石的办法全在上面。

毛泽东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解释……一切的‘走’都是为了‘打’。”

这就是毛泽东走走打打的战术,蒋介石下决心要好好学一学毛泽东的这一套了。不然,他在台湾这个弹丸之地是站不住脚的。

果然,蒋介石进行了整党整军,土地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弃台改成了保台,蒋介石这才有了立身之地。

张自忠脱险

中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发生时,张自忠方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兼天津市长,事变不断扩大,北平危急,二十九军军长兼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宗哲元决定放弃防地,率军离平,命张自忠在后掩护退却。

日军入城了,张已无法出走,乃化名匿居于美国的同仁医院,后又转入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

日军成立治安维持会,汉奸江朝宗粉墨登场,第一步工作就是捉拿张自忠,挨门逐户搜查,终无所获。张自忠虽躲于外国医院。始终怕有被俘的一天,于是铤而走险,利用局势尚混乱之时,只身出走,伪装成孝子,头扎白布,身披麻衣,携带一串纸钱及香烛,一清早就骑脚踏车直出朝阳门。守城门的日军不认识张自忠,检查时,张告以出城扫墓,竟被瞒过,得以放行。

张出城,乃飞驰疾驶,途中车子坏了,自己修理,一直到晚上才抵达天津,与北部李文田会合。撤回后方,消息一传,日方懊丧不已。

张自忠回重庆后,又奉命鏖战湖北襄河,随枣一役,歼敌一师团,后以众寡不敌,壮烈殉国。

曹操果断弃“鸡肋”

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张鲁被迫投降曹操。曹操便让张鸽、夏侯渊在汉中镇守。217年刘备率军驻汉中,与曹军相持在阳平关。219年正月黄忠大败曹军,斩夏侯渊于定军山。得到这个消息,曹操十分气愤,亲自统率大军驰救。在阳平受到刘备的阻击。曹操本打算速战速决,夺回汉中,但没想到刘备死死拖住,粮草供给眼看接济不上,如果再相持下去,曹操肯定占不到一点便宜,如果撤退,把汉中之地让给刘备又实在不甘心,这时,曹操的内心十分焦急。一天,士兵送上一盆鸡汤,曹操夹起汤中的鸡肋,若有所思,并下意识地将“鸡肋”二字作为口令。面对曹操这种矛盾的心情,杨修巧妙地劝谏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终究啃不下多少肉来,不如趁早撤退为好。曹操一时恼羞成怒,杀了杨修,但最后还是于当年五月知难而退,撤出了汉中。

在这里曹操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在自己处于不利情况下与刘备决战,能够果断地忍痛割爱,及时地知难而退,尽管没有夺回汉中,但没有使自己的军队受到损失,这是非常明智的,尤其是能“杂于利割”,不为口中“鸡肋”所贻误,实在难能可贵。

李时珍巧戏昏官

我国16世纪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过四川蓬溪知县,为了继承父志编写《本草纲目》,便毅然辞官返乡。

离任前那天,接任他的知县为李时珍饯行。席间,那位新知县恳求道:“久闻李公医道高明,能否为下官开一滋补良方?”

李时珍早闻这位县官是个“酒色财气”四大全的昏官,于是沉思一下,拿起笔来信手开了贴药方:

柏子仁三钱木瓜二钱

官桂三钱柴胡三钱

益智二钱附子三钱

八角二钱人参一钱

台乌三钱上党三钱

山药二钱

写好后,笔一搁,便拂袖而走。

那位新知县得了李时珍的一贴“滋补良方”,非常高兴,随即令人去抓药。那人拿到药方一看,不禁一怔,忙说:“大人,您被他骂了。”接着解释为什么说被他骂的奥妙,这十一味药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台(抬)上山。”那县官一听气得直发抖。

孟优戏扮孙叔敖

春秋时,矮戏子孟侏儒即孟优,身长不满五尺,平日以滑稽调笑取欢左右,甚得楚庄王宠信,时贤相孙叔敖刚死,楚王非常悲伤。一天,孟优在郊外见到孙叔敖的儿子孙安在山上砍柴,问起情况,才知此位贤相身后萧条,儿子要靠打柴度日。回来的时候,乃特制一套孙叔敖平日喜欢穿的服装,练熟孙叔敖的一举一动,在楚王宴客的时候,他扮成孙叔敖模样赴宴。楚王远远一望,误以为孙叔敖复活,起身相迎,及近前,才知是孟优所扮,楚王因思念贤相心切,就拜孟优为相,说:“就是假的也好。”孟优答:“家有老妻,请准回家商量一下才行!”次日,孟优回奏楚王,说黄脸婆不要他做相国,还再三再四告诫说,孙叔敖做了十几年相国,无丝毫积蓄,一旦死了,他的儿子要上山砍柴卖才能过活,你要做相国,岂不成想饿死老婆吗?这番话,楚王一听,猛然省悟,即下令叫孙安入朝,封地给他,免使他再过艰苦的日子。

孙武斩王妃

春秋时期,孙武刚到吴国,吴王对孙武献上的《孙子兵法》,称赞不已,便对孙武说:“孙先生,你写的兵书挺不错。不过这只是纸上谈兵,不知先生能否实践,亲自示范一下练兵方法,让我们饱饱眼福。”

孙武回答:“大王,这有何难。不过我有一个条件,练兵的人必须绝对服从我的命令,违者格杀勿论。”

吴王说:“当然,当然。朕想请教先生,你的练兵方法对妇女也适用吗?”

孙武回答:“可以。”

于是,吴王集合180名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把180名宫女编成了两个队,每人各持一戟,并由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妾分别担任队长。

站好队后,孙武便对她们说:“大家听好,你们每个人都要记住前、后、左、右位置,明白吗?”

宫女们同声回答:“明白。”

部署好后,孙武设下了执行军法用的斧钺,并三令五申,对不执行命令者执行军纪。

孙武击鼓传令:“右!”宫女们听了哈哈大笑,你打我戳,极不严肃。

孙武立即严厉地对她们说:“大家严肃点!你们初步训练对军令不熟悉,责任在我,请大家注意,三令五申击鼓,当左则左,当右则右,当前则前,当后则后,记住了吗?”

她们依旧同声回答:“记住了!”

于是,孙武再三令五申,然后击鼓向左,殊不知这些宫女又嘻哈打闹。

孙武见此情况,十分生气,对她们大声批评:“刚才我已经明白地告诉了你们,为什么不照我说的去做?军令如山倒,士兵不听从指挥,队长应受军法惩处!来人,将两位队长推出斩首示众!”

此时,正在观台看操练的吴王,见孙武要杀自己的爱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下去传话说:“大王已看出先生会用兵了。请先生手下留情,宽恕大王的两位宠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