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蕴含人生哲理的100个成语故事
28276000000094

第94章 一笔勾销

解释: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典故: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范仲淹是北宋时候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生计,他的母亲只好改嫁,他就跟随母亲到了继父家里。

范仲淹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有旺盛的求知欲望。成年后,他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决心通过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刻苦地攻读,成为了学识渊博的人。他考取了进士,后来当过司谏、吏部员外郎、知州、枢密副使等官职,在这些位置上他都做出了很好的政绩,为人们所称道。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在仁宗皇帝的支持下,他作为领导者与韩琦、富弼等大臣们一起推动了一场以整顿吏治为重点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庆历新政”。

范仲淹在为官的实践中,深知吏治腐败及官员不称职对国家的危害。因此,在这次改革中,他十分注重考察下属各级官吏的品德和才能,发现有不称职的,就立即毫不犹豫地将其姓名从官吏的花名册上一笔划去,再从下一级官员中选拔德才兼备者填补空缺的官位。“一笔勾销”成了范仲淹当时工作作风的一种体现。

富弼敬慕范仲淹的为人和才学,自己又比范仲淹年轻,所以对待范仲淹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出于好意,富弼曾经劝范仲淹:“你这样用笔一勾,就把人家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官职免了,他们全家都会痛哭的。”

范仲淹回答说:“如果我不这样做,他管辖下的百姓都会痛哭的。一家人的悲伤与千家万户的不幸相比算不得什么。”

范仲淹没有听从富弼的劝告,仍然毫不留情地清除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使当时的官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