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聆听自然的歌唱
27950500000016

第16章 都是自然的宠儿,他们怎么成了我们的牺牲品(2)

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由所有成份彼此相互协调。这种平衡状态是靠一种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反馈是自然界一个普遍的调节机制。即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份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它成份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份。反馈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份所发生的变化叫负反馈。反馈的结果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份所发生的变化叫正反馈。负反馈是常见现象,它是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机制所在。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千百万年进化适应的结果。它们多处于食物链的顶位或生境条件苛刻,生态失衡后它们首先受害,形成濒危物种。因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遭到破坏,出现各种不平衡现象,是形成濒危动物的根本性原因。

农业生态系的发展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大范围地缩小和恶化。

森林自然生态系是顶位动物最佳栖息地。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口急剧发展,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据估计原来地球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对陆地面积覆盖率为60%。到目前全球只剩林地38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8%。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仅1.15亿公顷,覆盖率仅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使野生动物失去栖身、避敌、活动场所,繁殖率急剧下降,形成濒危状况。

农业发展、森林减少使动物食物总量减少,种类减少,产生觅食困难,营养不良,繁殖率下降。当二、三级消费者动物数量和密度低到一定程度后,顶位动物就无法继续生存,形成濒危和绝灭的后果。

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造成“三废”污染环境,低级食饵动物、水生动物大量死亡,甚至直接毒害濒危野生动物致病致死。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在顶位动物中富集,最终慢性中毒或发生疾病死亡。例如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DDT,如果海水中的浓度为O.00005ppm,那么浮游植物含O.04ppm,刚毛藻含O.08ppm,螺类含O.26ppm,鱼含1.24ppm,河鸥含18.5ppm,顶位的银鸥含75.7ppm。

商业狩猎、新奇动物的食品和药用价值能为商人带来暴利,它促使人们扫荡式地狩猎濒危野生动物,形成越少越贵.越贵越猎,越猎越缺的恶性循环,直至灭绝。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玩赏动物贸易也很活跃,它也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

根据粗略分析,造成动物濒危和绝灭的因素比例如下:栖息地破坏30%,商业狩猎21%,引进外来物种16%,体育狩猎12%,防治有害动物7%,食物狩猎6%,玩赏动物贸易5%,迷信活动2%,污染1%。不同的濒危动物种类其形成原因的比例也大不一样。

四、人类血手的灭绝

接下来就让我们列举一些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当然它们只是灭绝了的动物中的极小一部分。当今的人们都很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时间也下意识地被用金钱来加以衡量,所以在这里只提供一个小小的名单,并附上它们的肖像。为的是让斡旋于嚣崖利薮的大忙人们匆匆瞄上一眼,或多或少能形成些微印象。

无论把人类说成是这些生灵的终结者还是刽子手都不过分。正是人类的原因,众多的动物才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各自独有的DNA遗传信息也随之永远丧失,它们的进化步伐戛然而止,它们的家园、环境也因它们的消逝而失去了勃勃生机。

1.原牛

分布:欧洲。

简介:原牛是家牛的祖先,犹如猿是人的祖先。体格壮硕,略小于象。欧洲传说中的牛多以原牛为原型,如古希腊神话说腓尼基王之女被宙斯化为白牛,这白牛就是原牛。

灭绝时间:1627年。

原因:人们以捕杀原牛作为强身之法,又用杀死的原牛角镶上银饰制为饮具。

2.隆鸟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简介:灭绝前是世界第一大鸟。高5米,比新西兰的恐鸟还高2米,比今存鸵鸟就更高多了。蛋达10公斤。

灭绝时间:1649年。

原因: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居民增至以前的十几倍,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隆鸟的栖息地,并捕杀作为肉食,以其羽毛作为装饰品。

3.大海雀

分布:大西洋的各个群岛。

简介:体形粗壮,行动缓慢,是一种不大会飞的水鸟,外观肖似企鹅。繁殖率低,每次只产一枚卵。“夫妻”极为恩爱,孵卵时双方交替进行。

灭绝时间:1844年。

原因:19世纪初各岛的欧洲移民不断增加,他们以大海雀的鸟肉和鸟蛋为食,到40年代,短短几十年,就把大海雀赶尽杀绝了。

4.西非狮、北非狮

分布:非洲大陆。

简介:体长1.4~1.92米,体重120~250公斤。灭绝时间:西非狮1865年;北非狮1922年。

原因: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大量猎杀、捕捉。

5.拟斑马

分布:非洲南部。

简介:体长2米,体重约350公斤。

灭绝时间:1875年。

原因:非洲人的狩猎,19世纪起欧洲移民大量猎杀、捕捉。

6.太平洋管舌鸟

分布:美国夏威夷群岛。

简介:共有两种:夏威夷太平洋管舌鸟,黑太平洋管舌鸟。黑太平洋管舌鸟体长约0.2米,羽毛为带有黄闪的黑色,喙细长弯曲。夏威夷太平洋管舌鸟,已无相关的描述资料。

灭绝时间:夏威夷太平洋管舌鸟,1898年;黑太平洋管舌鸟,1907年。

原因:1898年美国占领前,夏威夷卡米哈王朝的贵族用太平洋管舌鸟的羽毛做饰物,大量捕杀。1898年后,移民涌入,森林栖息地被破坏。

7.小笠原鸽

分布:日本距东京南面800公里的小笠原群岛。

简介:体型大,长0.5米。灰色的羽毛在阳光下发出绿色、紫色、金色的光彩。雌雄配对后就一辈子互相厮守。数量极多,性情温和,不懂得怕人,不懂得躲藏。

灭绝时间:1900年。

原因:1827年英国军舰到达这座荒岛,三年后船员们与波利尼西亚人开始在此居住,1853年群岛则成为捕鲸船队的中转站。居民吃鸽子肉,随船带来的老鼠则贪婪地大吃鸽蛋。人们砍伐丛林以作为渔船的燃料,鸽子窝也就随之被摧毁。

8.旅鸽

分布:北美大陆。

简介:擅长旅行的鸽子。欧洲人到来时,有50多亿只旅鸽,每到迁徙的季节,它们遮天蔽日,在北美洲是很普通的鸟类。

灭绝时间:野生灭绝,1900年;人工饲养灭绝,1914年。

原因:由于旅鸽肉味鲜美,欧洲人到来后大量捕杀。

9.白狼

分布:加拿大纽芬兰岛。

简介:世界上原有30多种狼中唯一白色者,大雪时白色皮毛是最好的保护色。体型较大,身长近2米,体重70公斤。

灭绝时间:1911年。

原因:1800年英国人灭绝了土著贝尔托克族后,成为岛上的新居民。因白狼袭击家畜,1842年开始悬赏打狼。除了枪杀,还通过在鹿的尸体中注入毒剂的方式成批地杀灭白狼。

10.加拿大荒地盘羊

分布:加拿大南部,美国,北部。

简介:雄性体重达120多公斤,头上长有巨大的卷曲的角,群居可达100头以上。

灭绝时间:1910年。

原因:欧洲拓荒者涌入落基山脉后,大量捕杀,以获取其美味的羊肉和奇特的羊角。

11.马里恩象龟

分布:印度洋中西部的塞舌尔群岛。

简介:为草食动物。体长1.2米,体重270公斤。1708年的一篇航海日记曾描述它们晚上聚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多如铺路石。马里恩象龟又称塞舌尔象龟。马里恩是一个探险家的名字,1766年他把一只象龟当作吉祥物赠送给了毛里求斯的法国战领军。1800年,岛上的象龟已绝迹,马里恩象龟是绝无仅有的唯一幸存者。1810年成为英国的战利品。直到百年后的1918年它被走火的手枪打死,都作为一个物种受到保护。

灭绝时间:1918年。

原因:象龟不吃东西也能存活很长时间,这可为长期漂泊的船舶提供新鲜的肉源。从18世纪初开始就被航海来往的船只当作食物的补给不断遭到捕杀。

12.暹罗鹿

分布:泰国。

简介:为马鹿的一种,但不迁徙,生活在泰国西南的热带雨林中。体长1.6米,肩高1.3米,体重200~220公斤。其角特大,主枝长度可达1.1米,两角间距达1.2米。

灭绝时间:1932年。

原因:19世纪后期英、法殖民统治者入侵后,大量猎杀,鹿肉作为美食,鹿角作为装饰品。

13.巴基斯坦沙猫

分布: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

简介:山猫的一种,大小与家猫相似。身材娇小,性情温顺。

灭绝时间:20世纪40年代。

原因:20世纪起被作为宠物饲养盛极一时,但又无法人工繁殖,于是野外被过度捕捉,作为宠物的结果是宠即害之。

14.红鸭

分布:印度的恒河、布拉玛普特拉河等流域。

简介:大小和家鸭差不多。雄性的颈脖子呈淡红色,身体为深茶色;雌性头和颈为白色,稍显点淡红。

灭绝时间:野生灭绝,1924年;人工饲养灭绝,1942年。

原因:1757年起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原本沼泽遍布交通不畅的红鸭栖息地开始遭到殖民者的侵扰,森林被开垦,惊飞的红鸭成了猎人们追逐的目标。

15.亚洲猎豹

分布:南亚和中东。

简介:体长1.4~1.5米,高约1米,体重50~60公斤。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113公里,是跑得最快的陆栖动物。

灭绝时间:1948年。

原因:达官贵人捕来驯养以显示富贵。美丽的带黑斑棕褐色皮毛更为它们引来杀身之祸。丛林、草原等栖息地被大片破坏。

16.格陵兰驯鹿

分布:北美洲格陵兰岛。

简介:岛上唯一的大型食草动物,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北的鹿科动物。

灭绝时间:1950年。

原因:驯鹿的肉可食,皮可用,鹿茸可入药。原住民是爱斯基摩人,其原始的捕猎方法对驯鹿种群不构成威胁。1814年丹麦占领后,殖民者带来了猎枪,格陵兰驯鹿成为猎杀的主要对象之一,爱斯基摩人也改换了狩猎方式,大规模枪杀驯鹿。

17.奥勒什蒂鱼

分布:南美洲的喀喀湖。

简介:体长0.27米。鱼鳞黄中透绿,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淡水鱼。其名字取自古希腊神话关于山中美少女的传说。

灭绝时间:1950年。

原因:1937年美国人向湖里放入鳟鱼,占领了奥勒什蒂鱼的生存水域。

18.指猴

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西北部。

简介:如猫般大,加上尾巴全长可达1米,体重约2公斤。中指细长如铁丝,故名。以中指抠树中的虫卵,被视为“树木的医生”,相当于岛外其他地方的啄木鸟的作用。

灭绝时间:野生灭绝,20世纪60年代。

原因:因叫声凄厉,如同哭一般,居民认为是不祥之兆而不断捕杀。外来移民的涌入,将森林变为农场和牧场,林地缩小到不足原来的20%,栖息地遭到破坏。

五、全球植物濒危情况

IuCN红色名录评估了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状况。《1996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全球物种评估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应用IUCN1994年创建的新的量化标准,对所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保护状况都做出了评估,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名录,结果比以前的更加综合和系统。

为了更好的编制全球物种红色名录,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组建了一个在世界各地运行的科学家及合作组织网络系统,通过对物种生物学和保护状况的了解,提供最全面的有关物种的科学知识库。从1998年起,物种生存委员会启动了IUCN红色名录项目,试图提供全球生物多样性衰退情况的索引,并确认和整理出急需保护的物种以采取措施减少全球的灭绝速率。

1998年4月28日,同时在伦敦、华盛顿、开普敦和堪培拉发布的第一份《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揭示了每8种植物就有不只1种植物濒临灭绝。这份由世界保护监测中心(WCMC)编写,由IUCN出版的《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IUCN与世界许多科学家和重要植物学研究机构20年合作的成果。其中包括英国邱园及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史密松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植物园,澳大利亚环境部、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生物多样性信息协会,以及南非国家植物研究所等。IUCN集中了各地专家的评估,展示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

(1)已知的约270000种高等植物中,有12.5%,即33798种被认为濒临灭绝。这些植物归属于369个科,分布于世界200个国家或地区。

(2)在红色名录收入的植物种类中,91%的种仅分布于一个国家,局限的地理分布会导致物种更为脆弱,并且可能减少其接受保护的机会。

(3)大量已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正濒临消失,使其尚未完全发挥治愈人类疾病的潜力。例如,红豆杉科植物75%的种都是重要的抗癌药物资源,但它们正受到绝灭的威胁。阿斯匹灵提取于柳科植物,但该科植物12%的种受到威胁。

(4)分布于东南亚的龙脑香科植物,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用材树种,其32.5%的近亲种都受到威胁。

(5)随着一个个物种的消失,我们便失去了获得重要遗传材料的机会。这些遗传材料可能对生产供人类和动物消费的耐用消费品曾有过贡献。

(6)许多常见植物的近亲种濒临绝灭。例如14%的蔷薇科植物、32%的百合科植物及32%的鸢尾科植物都受到绝灭的威胁。

植物迅速消失的原因各异,但生境的消失和外来种或非乡土种的引种是两个主要原因。红色名录揭示的现状,在全世界范围内敲起了警钟:生物财富最易受到绝灭的威胁,因为各个民族对其生物资源的认识和鉴赏远不如对其物质和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鉴赏,所以,要保护全世界的植物种类,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植物园及自然保护组织之间更多的合作。

《1997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了每个国家的濒危植物种数及所占本国高等植物总数的百分比,其中,巴西2.4%,中国1.O%,德国0.5%。濒危植物种数越多说明这个国家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做得就越彻底,而那些种数低的国家则可能表明还没有或没有充分地对本国的高等植物进行调查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提供资料最全的3个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它们的濒危物种在本国的高等植物中所占的百分比都很高,分别是29%、14.4%和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