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出门在外
27743100000027

第27章 防 抢

在外防抢

路上防劫

首先,一定要告诉朋友或家人外出的目的地和返家时间,并保持联络,尽量避免深夜外出。

走路要有自信,即使迷路,应力求镇定,不要将慌张写在脸上。

带少许现金为佳,以备不时之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带很多现金肯定不安全。

避免在夜间使用提款卡提款,提款时应注意周围有无可疑人士窥视。

证件要放在内口袋等较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现金最好分开放。

如果到大城市观光,相机、摄影机最好放在背包里。不要一边走,一边查看地图。

夜间行走时有同伴同行最佳,走行人道及照明充足的街道,避免走阴暗的巷道。

夜间行走,提防陌生人问路,并与他们保持距离。若陌生人搭讪,可不加理会,但以不惹恼对方为原则。

夜间回到家里,应在到达住所之前备妥钥匙,在最短时间内进屋。

住治安不佳的地方时,夜间尽量少在外逗留。如有事外出,最好成群结伴。

路中遇可疑的人时最好转向,朝人多处快速走去,避免与其同行。

乘坐地铁前,应先应记好路线及转车地点,除非必要,尽量少看地图。若感觉乘错方向,则可查看贴于车厢内的地图,或询问列车长。尽量不要太早或太晚搭乘地铁,如不得已,可搭计程车。

行车经过治安不佳的地区时,应将门窗上锁。车内勿放置贵重物品,即使普通物品也以少放为宜。

如果坐出租车回居所,最好请求司机待自己进入室内后再开车走。

在人行道走动时,应靠近车道,必要时走到马路靠中间点的地方。这样,即使有人埋伏在房端屋角或胡同口,也不能马上接近自己。

天黑外出,要携带手电筒。万一遇袭,可用手电筒照射匪徒面部,使其眼花缭乱,自己可乘机逃走。

防飞车劫包

提着包的女士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忽然背后疾驰来一辆摩托车,伸手抢夺提包,如果被抢者拉着提包不放,还有可能被拖行的危险。

针对这种抢劫的方式,外出者该怎样防范呢?

女用手提包是提包抢劫者最主要的目标。买手提包时,要选择既有短背带又有长背带的款式。短背带提包很容易被抢走,长背带可以斜挎在身体上,这样提包抢劫者就不能轻易得手。

就携带公文包的商人而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因为很多公文包和文件夹并没有长背带,所以最好不要把贵重物品放在包内。

挎提包及打手机的市民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不要靠近马路边,在公交站等车时,尽量不要靠路边太近,同时要注意身后摩托车。

校园防劫

受校园环境的制约,校园内的抢劫案件有其显著特点。

抢劫的作案时间一般为师生休息,或校园行人稀少、夜深人静之际。大多抢劫案件发生于校内比较偏僻、人少的地带,一般为树林中、小山上、远离宿舍区的教学实验楼附近,或无灯的人行道、正在兴建的建筑物内。

另外,抢劫的主要对象是携带贵重财物的、单身行走的、晚归无伴或少伴的、谈恋爱滞留于阴暗无人地带的大学生。

抢劫者一般对校园环境较为熟悉,往往结伙作案,作案时胆大妄为,作案后易于逃匿,外地流窜作案的可能性较小。

只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就有可能避免成为抢劫攻击的目标。

不要独自在偏远、阴暗的林间小道、山路上行走,不到行人稀少、环境阴暗、偏僻的地方,尽量避免深夜滞留在外、晚归或不归。

发现有人尾随或窥视,不要紧张,露出胆怯神态,可回头多盯对方几眼,或哼首歌曲,并改变原定路线,朝有人有灯的地方走。

遇劫怎么办

遇到抢劫时,要保持精神上的镇定和心理上的平静,克服畏惧、恐慌情绪,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比双方的力量,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首先,要尽可能采取智斗,智斗应成为搏斗的思想准备。有些抢劫者看上去来势凶猛,实际上色厉内荏,并不是被抢者的对手。当他以威胁的口气向被劫者索要钱物时,聪明的被劫者一定会很快估计出对方的实力。

在佯装掏钱取物时,被劫者可以冷静地瞅准时机,继而迅速地对抢劫者实施猛烈的反击,若能就地将其捉拿当然更好,即使不能,也可以在猛烈的反击后,趁其慌乱之时,抽身跑走。

要强调的是,反击一定要经过对对方实力的冷静判断,切莫莽撞行事。

有时,被劫者可借助有利地形,利用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武器,与作案人僵持,使作案人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赢得时间引来援助者,并给作案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当已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无法反抗时,可按作案人的需求交出部分财物,理直气壮地对作案人进行说服教育,晓以利害,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

遭遇抢劫时,切不可一味求饶,要保持镇定,或与作案人说笑,采用幽默的方式,表明自己已交出全部财物,并无反抗的意图,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反抗或逃脱控制。

在被劫的过程中,可趁作案人不注意时,在其身上留下暗记,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在作案人得逞后,悄悄尾随其后,注意作案人的逃跑路线和去向等。

尽量准确地记下作案人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疤痕、语言、行为等特征。

被劫者要及时报案。作案人得逞后,有可能继续寻找下一个抢劫目标,更有甚者在附近的商店、餐厅挥霍。如能及时报案,准确描述作案人特征,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布控,抓获作案人。

反抗防卫

抢劫是一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案犯一旦被抓获,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不仅断送自己的前途,连累父母、配偶及其家属,而且要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因此,抢劫者在作案过程中,必然怀有一种极其复杂的矛盾心理,即非分的欲望、强烈的作案动机与受着法律道德制约的心理相冲突。

案犯都是外强中干的,凶残只是表面现象,正义掌握在受害人手中,只要受害人不畏强暴,敢于反抗和善于反抗,犯罪分子本能的惊慌和恐惧会加剧,出现手忙脚乱甚至顾不上作案,于慌乱中夺路逃窜。

从法律意义上讲,被害人的反抗行为是一种正当防卫,受到法律的保护。反抗作为一种仇视、排斥犯罪侵害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其形式是体力上的拼搏和抵抗。

体力上的反抗多种多样,有被害人主动进攻加害人的,也有遇到加害人的暴力胁迫后与其搏斗、撕打的。

正当防卫有徒手与歹徒搏斗的,也有顺手拿起家什与其扭打的;有当案犯一侵入室内即与其搏斗的,也有中途与其搏斗的;有搏斗后迫使案犯逃跑的,也有搏斗后将其擒获等。

非体力上的反抗可以称之为“软反抗”,“软反抗”对震慑歹徒也有特殊的效果。有时,痛斥、咒骂、呼救可以震慑住犯罪分子,规劝可能使犯罪分子停止犯罪,周旋可拖延争取时间,待其他人赶到时获救。

特别是呼救,它既是一种反抗的手段,也是一种报警的方式,它可以惊动四邻以及过往行人,最后获得他们的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