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2759800000009

第9章 加强社会主义公德教育是荣辱观的强烈要求(6)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古今中外的智者哲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也是数代人们实践活动的追寻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思想著作中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也就是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的发展,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变成为社会公德教育的目标之一,成为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的努力方向。

1.关于人全面发展涵义的阐释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根据各自的考察视角也众说纷纭。例如有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从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中去研究。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知识不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体验必然不同”;有人则认为“应从人的需要或人性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只有制定顺应人的本性的规则,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应从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去理解和把握”。综合考究前人学者的定义,笔者认为厘清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人的本质”视角进行划分。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不仅仅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是具有自主性的社会人。所以笔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从两个维度梳理:其一从个体人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体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体人需要的和谐发展”、“个体人自由的真正发展”;其二从社会人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人的利益的共同发展与实现”。

个体的人角度,人的全面发展中的“能力的充分发展”是指在社会实践中人所具有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它是主体对客体对象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是人的综合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与充分发展。“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实现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需要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复合体,其自然属性制动下的物质层面的需要与社会性制动下的精神层面的需要得到共同的满足与和谐的发展。单纯追求物质需要和单纯追求精神需要满足的人,其发展必定是不全面而不完善的;“自由的真正发展”是指个体摆脱外在力量束缚压制、摆脱自身局限的虚假认知,而使自觉、白为、自主的自由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人的角度,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是指有无数个单个个体而组成的“共同体”的人,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彼此之间形成的和谐、积极而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利益的共同发展与实现”是指人类共同体的成员自身利益与共同体以及共同体成员利益的共同实现。如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客观上也提出要求,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人享有自身利益得以实现的权利,也负有尊重和促使共同体及其共同体成员利益实现的义务。

追求“全面发展”对于现代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

一方面,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价值实现的确证。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人的发展推动之下,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不在一味的屈服于自然、受制于众多外在力量的桎梏,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拥有了较大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自由王国中的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的自觉、自主的主体性亦不断提高,这是人生存和发展价值实现的确证。人需要在理想信仰的支撑之下生存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理想信念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一种追求。它通过对未来的一种高于现实的构建,形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正因为这种差距,才会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和希望,激励着人们把它变成新的现实。也正因为这种差距,才使它能超越时代变迁,经过时间的不断沉淀升华,从而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信仰,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推进。现代人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旧社会分工和落后观念及力量的束缚和压迫,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随着人全面发展的逐步推进,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觉悟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民主政治权利和文化社会权利得到良好的维护。文明开化、多元发展的社会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不断被推进。

此外,追求全面发展意味着我们在正视现实中的问题。社会中缺乏人全面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诸多外在条件,其中生产力高度发展积淀下的物质条件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众多社会成员的发展意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关键的观念保障。目前我国虽已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总体仍有待提高。种种现实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瓶颈,正是因为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当代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任重道远的发展之路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发展途径,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努力是个很关键的发展路径。

2.以社会公德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实现

一个社会的公德状况和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体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为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公德的基本功能就是保证公共生活领域的正常进行,一方面社会公德约束社会成员遵守的最基本的规范和准则,使社会成员形成了基本的道德素质和品行,完善道德人格的社会成员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完善化。另一方面它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必要条件,稳定、和谐、清平的社会秩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因此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德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公德教育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具体而言,则要求:

其一,社会公德教育要引导社会成员实现“能力的充分发展”和“需要的和谐发展”。现代公民社会中,对文明社会人的能力发展的要求不仅仅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中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是道德能力的具备。具体到社会公德领域就是要具备认知公德规范的能力、感知公德情感的能力、坚定公德意志的能力,进行公德实践践行的能力等等,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能有能力去成为一个道德的人。“需要的和谐发展”亦是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任务。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取向的过度彰显,自我价值衡量标准往往单一定位于直观物化的尺度评价,倾向于物质需要满足的疯狂追求。然而同样为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却被忽视或者淡化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精神需要满足的匮乏,心灵上的空虚无所归依,精神家园的迷失。所以,社会公德教育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追求和谐地结合起来,“提倡顾全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培养人民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个人需要追求走出狭隘的个人圈子,融入到宏观的公共生活中去,在服务公共利益和实现社会价值中达到需要的满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其二,社会公德教育要引导社会成员实现“真正自由发展”。“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自由是人的基本生存价值之一,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主体性的表现。人的个性自由从本质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也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意味着个性的模式化、同步化、标准化被消除,个性的单调化、定型化被打破,每个人都追求并保持着独特的人格、理想、社会形象和能力体系,显现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即个人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不可取代性,社会因此而充满生机和活力”。但需要明确的是追求自由是每个的基本权利,个性发展需要解放,但绝不是无拘无束,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强烈地感受到了道德模糊性的时代,这个时代提供了以前从未享受过的、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把我们抛人了一种以前从未令人烦恼的不确定状态”,自由实质上存在异化的趋势。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的事实证明,道德是人自由权利实现的条件,社会公德更是人自由得以持久性实现的重要保证。社会公的教育要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真正的自由观:不是极端自私化、损人的自由,而是尊重他人权利和人格的自由;不是不违背社会道德得自由,而是遵守公共伦理规则的自由;不是眼前一时的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长远的持久利己的自由。

其三,社会公德教育要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利益的共同发展”的观念。无论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使“个体人”变成“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得到实现,个人的发展才能随之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这便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还应现实地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然而市场经济的“利益之上”价值取向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给现代人的社会关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生物学的弱肉强食原则被片面夸大,彼此之间频繁的利益博弈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缺少了应有的真诚、宽容与关怀,如此下去,我们不能说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社会公德教育要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教育公共生活中的社会成员,形成公民社会应有的“彼此尊重”、“遵法守规”意识,引导其在利益诉求上具备“取之有道”、“己欲利利人”道德观念。这是维护现代人的社会关系发展、利益共同实现,协同共进的良途佳径之一。

其四,社会公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具备较高公德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之下,“社会主义公德建设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依照责、权、利相统一的人性预设,将当今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体的情感、意志、信念和理想,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公民,也就是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出众多公共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成员,社会才能够稳定而有序发展,只有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才能带来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