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2759800000023

第23章 爱岗敬业是荣辱观与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体现(2)

再次,爱岗敬业能够调整职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通过各种职业活动来实现的,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发扬主人翁精神,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求各行各业之间要紧密团结,互相协作。即各行各业既要明确分工,又要通力合作。这种分工和协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爱岗敬业是调整职业内部和职业外部各种关系的有力杠杆。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大力推动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爱岗敬业是企业及从业个体实现利益和价值的保证

岗位和职业,既是一个人为社会服务和作出贡献的基本场所,也是一个人实现自己抱负和价值的基本途径。所以,爱岗敬业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普遍要求,对那些从事重要工作和特殊职业的人来说,爱岗敬业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按劳取酬、按质取酬、多劳多得、高质高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主要方式。因此,企业通常要求员工做到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多出成绩,多出优良的成果,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取得较高的报酬,企业才能最终获得更多的利益。

其次,当前我国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都非常激烈,产品在市场上的淘汰率及人才的更新率都呈上升趋势。企业只有不断跟踪市场变化,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商品质量过硬,并领先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点,在企业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不仅企业要如此,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也都一样,无不要求自己的员工努力工作,与时俱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同时,从业人员也只有忠于职守,视岗位如阵地,多干事、出效率、有成绩,才能避免被企业、部门、单位“炒鱿鱼”,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职业岗位不被人取代,并在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再次,重要的工作往往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特殊的职业常常有着特殊的责任。这就要求从事重要工作和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如担任领导干部就是在从事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领导干部拥有审批权、管理权、行政指挥权、命令权等多项权力,他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工作范围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如果他们不爱岗敬业,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再如,医疗医药行业是承载着太多人生命安危的行业,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工作认真专注、精益求精且服务热情周到、不弄虚作假、视病人如亲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否则,医务人员任何的敷衍和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误诊,延误病人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必须辩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就是劳动态度,它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社会、对其他劳动者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基础。人们的劳动态度不仅揭示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客观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劳动过程中人们的主观态度,即人们从事劳动的动机及其在劳动中的行为价值。人们是否乐于参加劳动,仅仅为个人利益劳动还是着重为社会公共利益劳动同时也兼顾个人利益;在劳动过程中是拈轻怕重、马虎应付还是不辞辛劳、全心全意。这些问题涉及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这样,劳动、特别是劳动态度也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普遍的道德意义。对劳动采取什么态度,也就成为衡量人们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尺度。

国外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选择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和一群平庸的人进行调查,以知道那些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那些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的原因。结果非常令人吃惊: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是他们外在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外在能力。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在每天晚上休息前,都会看一些科技或哲学方面的书籍,至少要看半个小时,然后才休息。香港还有个景泰蓝大王叫陈玉书,他过去很穷的时候就很爱读报。每天他都把别人看过扔掉的报纸拿回家,晚上学习。这种习惯。使他比别人成长得更快。正是这种学习态度使李嘉诚等优秀人才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新信息,并拓宽了思维空间,这种学习态度成为其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态度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因此,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注重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使员工认识到,职业既是每个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以及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我们只有注重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才能够做到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追求,并通过自己的职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奉献,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意味着大公无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先人后己。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人才已不再是清高者,而是在市场中进取、接受合理配置、实现自身价值的群体。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呢?现代管理者认为:人才,应该除了具有诸如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宽和的心态、遇事不惊的练达等成分外,爱岗敬业是其先决条件和基础!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服从国家的分配,国家按计划把每个人安排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要求人们不论走上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这种就业方式的好处,就是能使更多的人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能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更好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这一改革与爱岗敬业的要求并不矛盾。

首先,提倡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并不是要求人们终身只能干“一行,爱“一”行,相反,它要求从业人员通过本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做到全面发展,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多面手。我们不能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片面地理解为绝对地、终身地只能固定在某一特定岗位上,而是选定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合理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可以增强人们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意识,促使大多数人更加自觉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实行双向选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使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主权,可以择优录用,实现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者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所强调的爱岗敬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