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下)
27471000000018

第18章 务实讲方法,成效是关键(1)

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

结果是一切工作的目标,任何规则和程序都是以服从和服务于结果为旨归的。

“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就是英特尔公司在过去的岁月里为自己定义的六大价值观之一,它是英特尔不断追求突破的基石。英特尔相信这种“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的思考模式可以让英特尔务实而创新,不管在产业、工艺或服务上,都能为客户带来最大的利益。同时,英特尔的这个价值观也肯定了积极的目标、具体的结果与产出,使每个人了解团队的方向,设定高目标,并以量化的手法,务实地实现进度和成果的指标。

与此相同,诺基亚公司也是在这种“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的企业价值观的引领下,使其员工在工作中呈现出一种高绩效的状态,为诺基亚创造了巨额的效益。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这都离不开最后的结果。企业要在结果中得到利益,没有最终的利益,一切都是白费。所以,商场上正是以成败论英雄,结果要比过程重要的多。员工做得好不好,看成果,是赏是罚也得看成果。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结果是一切工作的要务”的工作理念,要想方设法去实现企业以及自己的目标,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不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置工作成效于不顾。所以,重要的不是做完一件事,而是做成功一件事。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没有结果,意味着我们将回到起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务实型人才,一定要记住,务实永远都只有一个主题:务实最重要的是结果,而不仅仅是按照标准做完事情!

要出实招就是拿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力所能及的招数,加快企业发展。不论出主意、作规划、谋方略,还是上项目、扩产业、搞建设,都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摆花架子,铺空摊子,图虚名而招实祸,搞形式而损实益。

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走

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找到办法解决问题的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总是社会的稀有资源。只要这样的人出现,他们就能够像明星一样闪耀。对于他们,机会会主动找上门来。

2002年的一次世界华商大会上,一位姓杨的著名华商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先生是浙江温州人,他是十多年前帮一位远方亲戚开饭店来的欧洲。没料到,他到欧洲不久,亲戚就突然患病去世了,饭店很快也垮了。

杨先生不想回国,就在当地找了份工作。几年后,他到一家中等规模的保健品厂工作。公司的产品不错,但知名度却很有限。他从推销员干起,一直做到主管。一次他坐飞机出差,不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度过了惊心动魄的十个小时之后,在各界的努力下,问题终于解决了,他可以回家了。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当被劫机的人从机舱走出来时,总会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为什么自己不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自己的公司形象呢?于是,他立即做了一个在那种情况下谁都没想到的举动: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浓描重抹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的××牌保健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抢救我们的人!”

他打着这样的牌子一出机舱,立即就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住了。他立刻成了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多家新闻媒体都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等他回到公司的时候,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带着所有的中层主管,都站在门口夹道欢迎他。原来,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得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几乎在一瞬间家喻户晓了。公司的电话都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结果他不但被任命为主管营销和公关的副总经理,还被奖励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杨先生的故事说明:在任何单位、任何机构,能够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好的方法能不仅能为人解除不便,让他人有更大的发展,更能给单位创造最直接的效益。所以,哪个单位的领导都没理由不格外重视想方法帮单位解决问题的人。

众所周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这款汽车式样、功能都很好,价钱也不贵,但是很奇怪,竟然销路平平,和当初设想的完全相反。公司的经理们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这时,在福特汽车销售量居全国末位的费城地区,一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这款新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艾柯卡。艾柯卡当时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毫无关系。但是,公司老总因为这款新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开始琢磨如何让这款汽车畅销。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逐步付清。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结果,这一办法十分灵验,“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人人皆知。这个做法,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创造了“每个月才花56元,实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在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中产生了:短短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就从原来的末位一跃而为全国的冠军。

这位年轻工程师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和升迁。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举措,最终成为了福特公司的总裁。

当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步就班做下去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优秀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更快地提高效率,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认可。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1793年,守卫土伦城的法国军队叛乱。叛军在英国军队的援助下,将土伦城护卫得像铜墙铁壁。前来平息这次叛乱的法国军队怎么也攻不下。土伦城四面环水,且有三面是深水区。英国军舰就在水面上巡弋着,只要前来攻城的法军一靠近,就猛烈开火。法军的军舰远远不如英军的军舰,根本无计可施,法军指挥官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在平息叛乱的队伍中,一位年仅24岁的炮兵上尉灵机一动,当即用鹅毛笔写下一张纸条,交给指挥官:“将军阁下:请急调100艘巨型木舰,装上陆战用的火炮代替舰炮,拦腰轰击英国军舰,以劣胜优!”果然,这种“新式武器”一调来,英国舰艇无法阻挡。仅仅两天时间,原来把土伦城护卫得严严实实的英军舰艇被轰得七零八落,不得不狼狈逃走。叛军见状,很快也缴械投降。这位年轻的上尉就是后来成为法国皇帝、威震世界的拿破仑!

拿破仑的成功,像很多杰出的人一样,在相当程度上是抓住了一个关键的脱颖而出的机会,走上了一个有高度的新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新起点,就有了更大的舞台,能吸引更多的人向自己看齐,从而汇集更多的资源。

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为你的组织解决难题,你就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学会“换地方打井”

我们常说,一个地方打井,如果老不出水,就不要继续打,而考虑重新换一个地方。这就是说,任何人、任何企业要发展得快,必须学会开拓新领域。善于“换地方打井”,创造发明的思路会更宽阔,解决问题就会有更好的方法,个人就更容易在单位脱颖而出,组织在竞争中更容易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位青年报的科学编辑,工作很出色,但单位人才济济,还不能展现出她最理想的光芒。在工作过程中,她发现有不少青年读者,当工作和生活遇到了问题,却没有地方表达和交流。于是她提出一条新的思路:开办一条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心理热线。

这是一个全新的想法,但更多的编辑和记者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写作和发表新闻稿件,要花时间干这样的事,未必值得。但领导还是同意了她的想法。热线很快开通了,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电话几乎打爆。众多青少年的心声,通过一条简单的电话线汇集到了一起,自然也为这位编辑提供了很多写新闻的素材。再后来,根据实际需要,报社干脆在报纸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版面,名叫《青春热线》,每周以4个整版的篇幅发表这些读者的心声。《青春热线》后来成了该报社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而这位编辑,很快获得了中国新闻界最高编辑奖——韬奋奖。

这位编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因为她在工作中具有自动自发的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往往能创造别人无法创造的机会和价值。并且,从智慧的层面上来说,她懂得“换地方打井”。

一、“换地方打井”与“开拓新思路”

“换地方打井”是著名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提出的概念,用来形容他提出的平面思维法。他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在一个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来。按纵向思考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按平面思维法思考的人,则考虑很可能是选择井的地方不对,或者根本就没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挖到水,所以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纵向”大大局限了创造力,因为它习惯于放弃别的可能性;而“平面”则不断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创造力。

其实很多优秀的人进行创造正是在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换地方打井”的。

蒙牛乳业连续3年获得中国成长最快企业称号。有这么大的进步,与蒙牛老总牛根生的经营智慧有关。牛根生再三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人、任何企业要发展得快,必须学会开拓新思路。”牛根生在蒙牛从零开始,5年就做到了100亿元的销售额。能达到这一点,除了他独特的经营理念外,还与他引进了著名的摩根财团有关。由于摩根的加盟,蒙牛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而且还在香港顺利上市。

蒙牛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就是依靠这种在资本运作等方面“开拓新思路”的做法。

二、善于“换地方打井”,解决问题就会有更好的方式

有时候,遇到问题,应该学会改换思路。思路一改变,面对原来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豁然开朗。

美国纽约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但是总有一些游客趁管理人员不注意,将一些花卉偷走。后来,植物园来了一个新管理员,他只将公园的告示牌,作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偷花的现象就彻底消失了。

原来的告示牌上写的是:“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而改换后的告示牌为:“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

管理员解释道:“原来那么写,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来监督。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在帮我监督。”可见,换种思维方式,就能轻易解决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