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幸福婚姻我做主——著名婚恋专家为你支招
27357500000010

第10章 科学择偶(2)

(1)生理上的相似:在男性强势的前提下,体型、外貌、生理功能越相似,就越般配,尤为突出的是相貌和性生理。

①越像的男女越般配。曾经做过最佳夫妻相的调查,确实有很多夫妻长得越来越像。感情越深,长得越像;反之长得越像,爱得越深;长相越相似的男女,会爱得越深。

为什么好夫妻会越长越像,恩爱夫妻总认为对方长相最好,无以挑剔、长相厮守、欣赏对方美丽(英俊)的同时,就在无形中向对方学习,而不断修饰自己的长相,于是会越长越相像。

看到自己的相貌自会有浓郁的亲切感,尤其是那些自尊、自恋者更然。

再说每个人的“爱之图”多是父母年轻时的相貌,每个后代的相貌又必具备父母年轻时的相貌的许多特点(不同程度的相似),两个方面迭加起来,必然对跟自己相貌相似的异性更有亲切或爱慕感。

②性欲性能力相似者更合适。在男性略强于女性的前提下,男女的性欲水平、性交频度、性交持续时间及其他性能力越相似越好,更容易在婚后达到性和谐,得到性满足。

③其他生理素质的相似性。相似的生理节律,如大家都不是“夜猫子”——喜欢夜里工作的人。相似的体能体力,一个健壮,一个疲乏;一位健康,一位多病等等就不是好的配合。相似的消化能力和饮食习惯。

饮食种类,饮食精细程度,饮食烹调方式,饮食的色、香、味等等,越相似越好。一位吃肉,一位吃素;一位吃咸,一位食淡;一位食冷,一位食热。久而久之就难以协调了。相似的健康需求,卫生习惯,一位健康要求高,一位健康要求低俗;一位卫生习惯良好,一位肮脏邋遢,生活在一起会很别扭。

若有喝酒、抽烟或特别嗜好相似,或许只有彼此容忍在一起才能过好。

(2)心理上的相似:100多年来的研究一致表明,夫妻之间在态度、价值观、兴趣和其他方面具有相似性;又经跨时间的纵向研究也表明这种相似性几乎没有改变。

①相似的性格脾气。在男性强势的基础上越相似越好,男性性格极度外向,女性性格极度内向,磨合困难较大;但若男性脾气暴躁,女性脾气也暴躁,就不应该是越暴躁越好,此处强调的是就男女具有的优良性格而言,若仅具有极端性格,则应该强调互补原理,而不适用相似性原理。

②相似的智力、能力。具体体现在学历和实际能力方面,男性略显强势,女性也不宜太弱势,女性越接近于男性,配合越好。

③气质风度相似。一位风度翩翩的大学士和一位土头土脑的山野女人相配,自然并不雅致。

④心理过程的相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的效力和速度反映一个人的心理能力。心理过程的效力和速度相似,即有相似的心理能力当然更好,效力和速度若相差太大,相应配合也不会很理想。

(3)观念上的相似:观念是受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观念对个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目标、认知和思维方式等等。

观念决定了个人的信仰、信念、信条,能起决定一切的作用。观念上的相似极为重要,志同才能道合,否则会分道扬镳。“文革”中因观念冲突而反目甚至成仇的恋人、夫妻比比皆是。观念上的根本冲突是婚恋之大忌。恋爱期尚不突出,而共同生活后短期内就会显现,而且不可调和。这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恋爱过程的原因,通过倾诉、交流来观察对方对人对事的态度,处世方式等等,了解洞悉对方的观念和人生态度,并与之磨合、适应。

(4)道德标准的相似:人们把道德品质作为一个人内秀的主要标志,心地善良、品行优秀、道德高尚无疑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美感。设想善良配以歹毒,优良配以丑陋,高尚配以低俗,即使是取以互补的原理,也只能是在一定的限度内。

(5)兴趣爱好的相似:不仅是职业,而且包含业余生活的兴趣爱好都要有相似性,一般人对职业的差异尚能接受,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兴趣爱好则必须有些共同之处,甚至是越多越好。都喜欢运动,相同或相似的运动项目;都喜欢跳舞,尤其是某一种舞曲更能相随相伴;都喜欢声乐,甚至迷恋同一首歌曲;都喜欢旅游;都喜欢。许许多多的共同爱好、兴趣,许许多多的共同感受,人生的体验。都把对方视为同志、挚友、搭档、拍档。共同参与、共同生活、共同享受。

7.婚姻中的互补性原理

婚姻的真正意义是把两个个体结合成一个全体、完人,不仅是肉体上的结合,精神上的结合,也是各自社会性方方面面的全面结合。结合不仅是优势的相加、协同和增效,也是劣势的相互抵消、互补和完善。婚姻中最好的互补形式是男性优势和女性弱势互补,最不好的互补是女性优势和男性弱势互补,但是不管哪一类互补形式,有互补的婚姻又比没有互补的婚姻要好。

互补可以是单因素的互补,也可以是多因素的互补,还可以是交叉互补。例如:男优女劣和女优男劣,混合性或交叉性互补形式。人们比较熟悉的互补多指心理因素方面的互补,以下几种互补形式较为常用:

(1)智力能力互补:男方有较好的组织领导才能,但写作水平较差,而女方有较强的文秘工作经验,两人组合有较好的互补效果。

(2)性格互补:男性性格外向,但办事粗糙,女方较内向,但办事认真仔细,他们结合互补效果也好。

(3)多项互补:男方胆小、内向,又有恋母情结,与一胆大、较外向,有母子恋、姐弟恋倾向的年龄又大一点的女子结合,也能组成双方比较满意的婚姻。

8.多因素平衡原理

影响爱情、婚姻和家庭和睦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既能单独起作用,也有相加、协同和增效作用,或有相互抵消作用、互补和相互完善作用,比较复杂。与爱情、婚姻有关的这些复杂因素,要进行综合分析,反复平衡、比较,才能分清主次,科学对待。可以让婚姻分析师针对影响爱情、婚姻的主要因素与恋爱双方或婚姻当事人共同讨论,并提出婚姻建立或婚姻建设的良好建议。

多年来婚恋专家们一直在研究科学择偶的婚介模式,即如何对双方的婚姻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多因素平衡,提出最佳婚恋匹配方案,如何对已有的婚姻进行评估并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提出良好的建议。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由南京爱之图婚姻咨询中心和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南京几家婚姻介绍机构,研制了“婚恋匹配测试软件”,以期实现市际、省际、甚至国际联网,联手寻找具有“爱之图”的最佳配偶。并大力提倡科学择偶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婚恋质量,并作为婚姻分析的有效工具,加强婚姻建设,提高婚姻质量,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夫妻相越像越般配

27岁的素娟谈过一次恋爱,那是婶婶介绍认识的,对方180的个头,方脸阔胸,本科毕业,公务员,家境颇丰,说起来条件优越。开始感觉还好,素娟还总有点配不上对方的感觉,前后也谈了三个月,素娟始终觉得“不来电”,没有什么激情,很平淡,约会见面,心也不跳,脸也不红;不约会的时候脑子里压根没有他的影子,基本上都是对方打电话约见,听到对方电话,心情也很平淡,实在没兴趣时,连约会也忘了。

后来素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邂逅一位男士,长相一般,论条件,真无法与第一位帅男相比,可是一见面,素娟突然就有一种感觉,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正好分组交流和活动两人都在一个小组,几次面见,这感觉逐渐明朗起来,再与他走在一起,或者说个话,自己就心跳加速,脸也燥热起来。于是总想多看他几眼,与他多说几句。会议散了,素娟特地要了他的手机号和QQ号。短信、QQ,几乎天天不断,感觉越来越真实,两人都发现,他们互相喜欢上了对方。素娟始终不解为什么对帅男毫不来电,而对一位普通男士会这么快有了好感。

婚恋专家经过会谈进一步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天素娟与对方在视频聊天,母亲看到了视频,她差不多喊了起来,这是谁,怎么那么像你爸爸。素娟诧异,妈妈,他怎么会像我爸?是的,你爸爸年轻的时候就他这个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见钟情的亲情基础。正因为这个男孩像素娟出生时的爸爸,很自然就有了一种亲情之感,虽然说不清,但确实存在,成了素娟爱上男孩的基础。

许多年前,南京的宝庆银楼举办了“最佳夫妻相”评选活动,从省内外数百对恩爱夫妻中评选出7对夫妻为“最佳夫妻相”。

在“最佳夫妻相”颁奖的广场上,当魏申、奚宁夫妇登上领奖台时,围观的群众不禁发出阵阵感叹,简直太像了,两个都是圆圆的脸,淡淡的眉,细细的眼,笑起来一团和气尤为神似,小两口接过宝庆银楼赠送的价值9998元的钻石对戒时,那份甜蜜自豪的劲儿真是羡煞旁人。

最引人注意的还要数当年已88岁的徐澄和84岁的毛秀玉这对金婚夫妇。他俩自小青梅竹马,徐澄在年轻时被火车轧断了腿,但毛秀玉仍看中了他的聪敏好学,坚强忠厚,毅然决定嫁给了他,52年恩恩爱爱的婚姻生活,他们不仅心心相印,而且两人的面貌也神奇地越长越像。

参赛者中有数百对夫妻,他们中有年过八旬,历经生活磨难的古稀老人,有通过上网相知相识而走到一起的纯真恋人,也有酷似兄妹生活平常而美满的夫妻。面对这局部地区的数百对长得相像的夫妻,虽然他们未评上“最佳夫妻相”,但至少已经是“明显夫妻相”了。许多人都很惊奇,这夫妻为何越长越像?

要说“女大十八变”,大家都能理解,其实说的就是人的相貌是能变的。

美国一位研究人类相貌学的学者雷伯特·惠斯泰尔经过大量调查发现,相貌是后天文化因素造成的,或者可以说是学来的。他指出,初生婴儿的相貌都差不多,几乎没有明显的面部特征。他们通过以后的观察,模仿自己身边的亲属及其他人,逐渐学会安置自己的相貌位置与形态。例如,把眉毛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嘴唇、鼻子也都按大脑中的脸谱图(主要是同性父母的)发育;嘴的外形就不是生来就确定的。它要等到恒牙出全后才能确定,许多人进入青春期后才能定型。

孩子一出生最亲密接触的就是父母(或抚养人),父母的相貌和父母为孩子提供的视觉环境,左右了孩子对自己相貌的塑造,父母或抚养人的脸谱就成了孩子脸谱发育的模型,孩子也就越长越像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或者一部分更像父亲,一部分更像母亲或其他抚养人。

人到成年以后相貌还会再变,成人后则会以崇敬和爱恋的对方的相貌模型而来改造自己。恩爱夫妻,长相厮守,共同生活几十年,在天天赞赏对方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在改造自己的相貌,于是越变越像。究其原理应该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互动效应,观察、赞赏对方的美丽,同时就会产生与对方一样美丽的心理期望,这求美的意念会无形中影响生理的相貌改造、调整的过程,日积月累,逐渐发展而成夫妻相。

一位社会学家在追踪研究了数百对夫妇的婚姻生活情况之后,注意到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凡是夫妻感情浓郁、和和睦睦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的相貌会越来越接近——更趋向于双方优势美丽的一种组合。

反过来则可以说夫妇越长越像或者说能评上最佳夫妻相的夫妇才是最好的夫妻,说明他们的关系最纯真、最美好,这样的夫妻肯定有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相敬如宾、相依相恋的真诚情感。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或称光环效应,永远铭记恋人(妻子或丈夫)的美丽,而不能去放大他(她)的缺点,一旦你发现他(她)是那么丑陋,经过真诚的努力而又再也不出现晕轮效应的时候,你们的相貌就再也不会越长越像了。婚后晕轮效应容易失去,也就是人们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真正原因。

英国王子查尔斯爱戴安娜王妃,因为王妃的美丽,而他更爱后来的妻子卡米拉,因为卡米拉像他小时候抚养他的完全替代(女王)妈妈的保姆。而夫妻相形成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更相像的人更相爱,因为女方有更像母亲的因素,而男方有更像父亲的因素,相对于双方而言,产生钟情的情感因素的基础存在更多,钟情的、相爱的感觉就更容易产生,或者更为强烈,爱情就会更浓烈,更持久。

可以说夫妻相是相互有更相像的基础和相爱后长期保持晕轮效应的结果,愿更相像者更相爱,愿每一对夫妻永葆晕轮效应,更能获最佳夫妻相。

无恋不婚是原则

小薛今年23岁,温文尔雅,一脸书生气,性格内向偏抑郁,大学毕业,工作也不错,收入颇丰,家境也不错。家里急,找了媒人,给介绍了一女友,大专毕业,精明能干,有工作,收入也可。薛家人挺满意,孩子还未接触几回呢,家里就给对方下了聘礼,花费4万~5万元,还说明年是小薛的本命年,不适宜结婚,要小薛今年就结婚。小薛很苦恼,做夫妻最起码要有感觉,两人在一起很愉快,不愿分离,分离就会思念,可是小薛甚至不愿跟她在一起,因为她太强势,在家做姐姐做惯了,小薛适应不了。更重要的是小薛觉得她不美,形态仪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方面面没有吸引他的地方,跟她在一起很不舒服。小薛很苦恼,这样的婚怎么能结呢?

婚姻没有爱情的主题行吗?婚恋专家给小薛说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他对自己的情况作个判断,小薛也就会知道该怎样去做了。

琴看上去文静秀气,来自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育女儿,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她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人见人夸,好苗子,更有好的教育,父母精心地照顾,耐心地教育,她逐渐长大,不仅如花似玉,亭亭玉立,而且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待人处事更是无可挑剔,亲戚朋友都夸她是个理性很强的才女。

她向婚恋专家叙述了她的往事,在她22岁那年,母亲的同事给她介绍了一位正读研究生的男友,这男孩英俊潇洒、满腹才气、品行端正、正直可靠,德智体样样冒尖,真可谓百里挑一的好男儿。她十分高兴,欣然接受。男孩也早听介绍人说过这个女孩不仅出自书香门第,而且是才女佳人,两人一拍即合,来往甚密,男友也成了她家里的常客。

在男孩心目中,她的家庭是标准的文人之家,从外表到内涵,都可称是最标准化的,全家对己对人都是中国最典型的、最传统的、最高文化境界的要求:诚实、勤恳、端庄、举止文雅、谈吐大方。全家处处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理性的氛围:高尚、典雅、严谨、正统、超脱世俗。

因此,男孩在她面前,男孩在未来的岳父母面前,显得那样腼腆,拘谨,循规蹈矩,他只能唯唯诺诺听着“老师”的教导,小心翼翼地与这位大家闺秀交往着。

终于有一天,男孩无法忍受这种逼人的气氛,对这种生活感到疲倦。他虽然是位研究生,向来严谨惯了,可是在这样的家庭进出他实在感到压抑。

想到将来要同这家人生活在一起,要把自己融在这一家庭之中,他竟不寒而栗。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