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27234800000019

第19章 试才篇(2)

张生仔细地琢磨了这四句话,原来意思是:让我今夜到花园里来。红娘听不懂其中的意思,张生便向红娘一句一句地解释。

“待月西厢下”意思是“让我在月亮上来的时候来”,“迎风户半开”意思是“她开门等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意思是“让我跳墙过来”。红娘听后,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

当天晚上,趁月亮上来之时,张生跳墙进了花园,莺莺果然在哪儿等他。后来,这对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新娘的心愿

新婚之夜,新郎问新娘:“以后有何打算?”

新娘默默地没有说话,只写了这样一首诗谜:

相识默无言,日落星光灿。

绿丛人影去,残竹露半边。

新娘提示,以上每句诗可以猜一个字,四个字组成一句话,就是她的心愿。新郎想了一会儿,便猜出了谜底。

原来,新娘的心愿是:只生一个。

新婚之夜

秦少游博学多才,是一个很有名望的才子。苏小妹虽然早就听说,但从没有当面领教过。新婚之夜,为了考考丈夫的才学,她出了一个诗谜: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缝线路人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闺。

然后说:“你打四个古人名,猜对了就进洞房,没猜对就去厅堂。”

秦少游稍加思索,便一一说出谜底来。苏小妹听后非常高兴,答应他进入洞房。原来,这四个古人名是: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

猜谜迎亲

某地娶亲有个习俗,新郎必须猜中岳父的哑谜,才能把新娘娶走。

正值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一位新郎骑马备轿去迎亲。临近村头,只见一位老人和一儿童并肩坐在一块石头上,挡住路口。新郎明白,这是岳父出的谜,于是急忙下了马。

正想躬身询问,岳父从一旁走过来指着一老一小说:“这位九十九,那个一十一。”新郎不假思索,要过纸笔写了一个字。岳父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并示意把路让开。

新郎继续往前走,见村口道旁有一棵盛开的桃树,树下一位姑娘拦住了去路,不言而喻,这又是一谜,就主动答道:“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一句诗——人面桃花相映红。”岳父摇摇头说:“不对,还是猜一个字。”

新郎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岳父看后点头赞许,于是让花轿进了村。当走到岳父宅前,只见大门紧闭,正要上前敲门,门却慢慢地开了,露出新娘笑脸,她向新郎秋波一转,回身而去。

新郎正要请新娘上轿,岳父说道;“慢!猜中这个字再上轿不迟。”新郎凝思片刻又猜出了这个字,这才欢天喜地地把新娘子娶了回去。

原来!新郎前后写的三个字分别是:碧、赫、规。

才女试新郎

李清照,南宋着名女词人,不仅芳姿绰约,且善制佳谜。

洞房花烛之夜,李清照想试试新郎的才能,于是含情默默地对赵明诚说:“吾素闻官人才华横溢,乃佼佼俊彦,我愿当面领教。”

说完,娇声而吟:

三面有墙一面空,妙龄裙钗住其中,

有心和她说句话,可恼墙外有人听。

然后,掩面戏嗔:“郎君倘射不中此‘虎’,今晚请往厅堂独度良宵。”

赵明诚才思敏捷,思虑了片刻,嘻嘻一笑,取过文房四宝,悬肘落笔写了个字,然后双手捧上:“娘子,小生交卷了。”

李清照看罢,嫣然一笑,妩媚生采,让新郎进了洞房。原来,赵明诚在纸上写了的字:偃。

小姐出谜难书生

明朝时,一王姓员外有一千金小姐长得楚楚动人,而且很有才华。王员外想将小姐许配给人,就请小姐制谜作对,规定谁猜中了就把小姐嫁给谁,一时间,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但没有一个猜中的。

一日,一位年轻的书生上门求亲。小姐见他英俊潇洒,谈吐不凡,觉得很满意,便出了个谜语让年轻人猜,小姐的谜语是:

下朱楼奴只好焚香去卜卦,天欲明还不见人儿归家,想玉郎全无一点实心话,罢(罢)罢罢欲罢不能罢,吾只得把口哑,论交情原本不差,皂谣歌遭了许多不白话,分离时心中如刀割,鸠鸟儿一去不回家。

书生一听,也不懂其中的意思,他静静地思考了一会,才发觉小姐的谜语很有趣,每句话都能猜出一个字,便将谜底告诉了小姐。

小姐见书生猜中了自己出的谜语,心中大喜,很快便应允了婚事。

原来,这则谜语运用了拆字法,如第一句“下朱楼奴只好焚香去卜卦”,按照诗的意思是“下”字去掉下面的“卜”,即是一个“一”字,故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九个数字。

秀才吟诗点佳肴

古时候,徽州城内有一家酒店,店里有个小二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十分讨人喜欢。店里的生意也十分兴隆。

一日,有三位外地秀才来到杭州,得知此事后,慕名赶来,想当面见识见识。三位秀才走进店堂,坐了下来,店小二早已手捧菜单在一旁侍候。

三位秀才接过菜单,没有点菜,而是相视一笑,吟诗起来。

第一位吟道:

八个兄弟扛面鼓,扛到城里见岳母。

岳母说我兄弟多,后面两个你没数。

第二位吟道:

乌石起厝,簸箕堵门,

要开就开,不开打你的后门。

第三位吟道:

头戴尖尖帽,手执两把矛,

汤朝皇帝下圣旨,赐它一个大红袍。

三位秀才吟罢,让店小二照谜底上菜。只见店小沉思了片刻,说道:“三位公子,请稍等。”没过一会儿,从后堂端出三盘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三位秀才一看,对店小二佩服得五体投地。

原来,第一位秀才点的菜是螃蟹,第二位秀才点的菜是田螺,第三位秀才点的菜是虾子。

一见钟情

唐朝时,有个俊逸书生姓崔。他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其父和当朝宰相交谊甚笃,亲如兄弟。

一天,父亲闻宰相新病,命儿子崔生前往相府探望病情。崔生来到宰相家,不意间见到了宰相的女儿,宰相女儿情窦初开,见崔生面如冠玉,举止温文,谈吐风雅,顿起爱慕之心。

于是,小姐即刻回到闺房,取出纸笔,挥毫写了一个“您”字,然后让贴身丫环在无人注意时,悄悄递给那白面书生。

崔生回到自家书房,放下门帘,然后从衣袖中取出那丫环递给他的香笺,只见香笺上有一首小诗印在右上角:

横斜玉枝,着花甚繁。

寒葩冻萼,雪梅交香。

崔生读罢,不禁暗自惊叹:“行文飘忽,妙语顿品!”

崔生虽赞美香笺,但对宰相的千金小姐在笺上只独独写个“您”字却百思不解,踱来踱去,口中默默念叨着。

崔公子见此,被贴身书童看得一清二楚,书童细一沉思,突然大笑:“恭喜!恭喜!公子走桃花运了。”

原来,这个“您”字表示的意思是“有心与你配”。

三兄弟拜师

古时候,一家有三个兄弟,喜欢舞文弄墨。一次,县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于是,三兄弟一起前往拜师。

先生说:“我要出题来考考你们,看谁答得出来就收谁。”接着先生拿出了三张纸,分给三兄弟。每张纸上都写着:

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

三兄弟对先生要考什么一无所知,老大动了动脑筋,以这几个字题写起文章来。老二自以为是的以这些字为上联,对出下联。但老三则没有动笔,待老师收卷子时,才匆忙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王文。

先生看了看三兄弟交上来的卷子,最后,把老三留下来当了学生。

原来,先生考要考的是三兄弟的姓名。

正月无初一

古时,有一位秀才屡次应试均未上榜,生活十分拮据。一日,一位少时同窗完婚,托人悄来四句诗:

自西走到东连停,娥眉月上挂三星;

三从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

穷秀才见是“一心奉请”四字,忙说:“盛情难却,非去不可。”于是到邻居钱子敬家去借驴。

钱子敬见秀才来借驴,拿来笔墨,在纸上写道:“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三十。”写毕搁笔,给了秀才。

秀才接过纸条一看,拱手称谢,说:“多蒙相助,明早我就来。”说罢高高兴兴地出了钱家大门。

原来,钱子敬想试一试秀才的学问和才智,所以只是以笔代言,那段文字的意思是“正月没初一”,即为“肯”字。

厨师做菜猜谜

从前,有一位很精通诗词的厨师,他习惯将做的每道菜用一句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

一天,客栈来了一位秀才,他故意给厨师出了个难题——给厨师两只鸡蛋,要他办成一桌酒席,并且每道菜要用一句古诗来表示。

厨师欣然接受秀才的难题,做了四道菜。

第一道菜是: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

第二道菜是:把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个队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

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

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四只蛋壳。

秀才看见了,深表佩服。原来,这四道菜可以分别用下面的四句诗来表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秀才听后,连连点头,对厨师的绝妙之才赞不绝口。

智取玉雕

有个姓王的雕刻老人,年近八旬,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转眼间,女儿已长大成人,他想把女儿许配给人,一方面了却自己的心愿,另一方面想使自己的雕刻手艺后继有人。

这一年元宵节,老人设宴请来了村里的亲朋好友,把一只玉雕的玲珑小盒当着众人的面放在盘子里。

然后,指着那精雕细刻的玉雕盒说:“这是一则字谜,谁能准确猜中的话,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

众人看了看这个精致的小盒子,都说老人的手艺高超。这时,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从人群中走来,他左手把盘子放在地上,右手托着玉雕盒举过头顶转身就走。

老人连忙叫住这位青年,说:“你猜中了,我说话算话!将女儿许配给你。”众宾客无不惊奇。

原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拿。这是由“盒”变化来的,故事中的“盘”子就是“皿”,小伙子左手将盘子放在地上,意味着将“盒”中的“皿”去掉,而右手托在盒子上,意味着在底下又加了一个“手”字,也就是一个“拿”字。

唐玄宗谜考孟浩然

唐朝时,孟浩然和王维两人是好朋友。两人都擅长以五言诗吟咏自然景物,世称“王孟诗派”。但孟浩然在科举应考中屡遭失败,年过四十,还是一介布衣。

一天,孟浩然受王维邀请到翰苑读诗论文,正好玄宗皇帝驾到,孟浩然一时来不及回避,便在床侧躲避。

王维见了玄宗,不敢隐瞒,便将浩然来访事相告,玄宗微微笑曰:“朕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了,愿赐一见。”

玄宗当即召见了孟浩然,并要他当面吟诗,孟浩然于是以悠扬缓慢的声调,吟咏了自己的一首近作《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冷笑不语,没有评价。

当时正值盛夏,玄宗稍微一沉吟,嘲笑道:“孟才子在诗中自伤遇,朕倒想当面试才。”说罢,笑吟诗谜两句:

荷花露面才相识,梧桐落叶又离别。

孟浩然沉思片刻,以诗作答:

一户没有墙,好汉内中藏。

人说像关公,吾云是霸王。

玄宗点头称是,一笑而去。原来,二人咏的物品都是扇子。

老僧智解谜

有四个书生赶考归来,途宿寺中,晚上,邀老僧饮酒吟诗。

老僧道:“贫僧有幸与众相公同饮,但不知道诸位赶考结果如何?”

老大道:“我们每人根据考试结果作诗一句,师父要猜中了,我们各饮一杯;若猜不中,你来饮酒一杯,如何?”

老僧同意。于是,四人沉思片刻,按顺序每人各说了一句,连起来是:

夕阳匆匆滚下山,

羞月冉冉露平川,

残蝉飞鸣哭声上,

秋去冬来天地宽。

老僧听后大笑,逐一揭出谜底,并指着其中一位书生说:“原来只有你一人中了。”

四位书生点头称是。

你知道哪一位书生中了吗?每句诗的隐意如何(各隐一字)呢?

答案:落,升,完,空。“升”,即考中了。

贵姓

应试日子到了,三位忙于赶路的书生匆匆走进一家客栈投宿。走进大门,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打扫,便问这里客满没有。

中年妇女抬头一看他们,便知是赶赴应试的考生,忙道:“还有客房,多谢光临。”说着,拿来三张凳子让他们坐下。

女店主拿来茶壶,倒了三杯茶,走到一位书生面前,问道:“请问相公贵姓?”

这位书生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站起来说:“十八子。”

女店主微笑着说:“李相公请喝茶。”

她又走过去问另一位:“你贵姓呢?”

他答道:“易(亦)十八。”

店主说:“杨(杨)相公也请吧。”

她脸上始终带着微笑,问了最后一位:“这位相公又姓什么呢?”

只见这人站起来,彬彬有礼地回答:“我双十八了。”

这妇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微笑着说:“林相公请用茶吧!”

他们三人用茶,见此妇人还在一旁,忙问:“请问你尊姓?”

这妇人略看三人,微笑着应道:“我比你们都大四年就是了。”

三个书生听了,想了许久,也没猜出她姓什么。

答案:她姓甘。这是根据“甘”字的结构特点猜谜的。

羞羞答答

江南才子唐伯虎虽才艺纵横,仍遍访名师高手,以求画技更上一层楼。一年,他听说百里之外的深山老林里,有位别开蹊径作奇画的隐士,于是专程前往拜教。

唐伯虎在途中见大地春回,河山添姿,不禁诗兴大发,边走边吟:“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金,村村户户花如醉,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才子走着走着,不觉来到了一处岔路口,有左、中、右三条路,不知往哪条路才能到达梅庵朱隐士家。

正在这时,前面来了一位娉娉婷婷,打着把小花伞的姑娘,唐伯虎想问又不便开口,但见路上又无行人可问,于是拱手笑问:“请问这位姐姐,去梅庵朱隐士家该往哪条路走?望赐教。”

那姑娘本是一位老学究的小女,平日娴静柔顺,见一位俊逸书生站在面前问路,羞羞答答也不回话,只拣了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个“句”字,便朝前走了。

唐伯虎蹲下身子凝目注视了片刻,恍然大悟,于是按照那姑娘所指的方向继续前行,终于找到了那位隐居深山的丹青妙手。

原来,那害羞的姑娘暗示问路的唐伯虎“向左一直去”。因为,“向”字去掉左边的一竖,为“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