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64

第64章 造访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之最(2)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在巴黎著名的蒙玛特高地——青年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安顿下来。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有关专家评价说,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1950年,慈善家贝特希·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购得此画。后来为了筹集一笔慈善基金,她将这幅画交由索思比拍卖行进行拍卖。

《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拍卖价,一举打破了凡高的《嘉谢医生的画像》此前创下的名画拍卖价纪录。当时,一位日本的亿万富翁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 250万美元的高价购得凡高这幅名画。同时,这个拍卖价也超越了毕加索另一幅作品创下的纪录。2000年11月,毕加索的名画《双手抱胸的女人》拍出了5 500万美元的高价。

拍卖结束后,拍卖师托拜厄斯·迈尔表示,能主持历史上最昂贵的艺术品拍卖,他激动得都发抖了。

据悉,此前有不少名人曾经表示有兴趣竞买《拿烟斗的男孩》,这些名人包括软件巨头、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世界顶尖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公司的继承人罗纳德以及拉斯韦加斯赌场大亨韦恩等。

最早的铜鼓乐

铜鼓是现代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声音洪亮激越,热情奔放。铜鼓乐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二战”结束的喜讯一传到位于拉丁美洲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们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并敲打所有带响的东西表示喜悦之情。

由于当地盛产石油,汽油桶特别多,于是体积庞大、发音洪亮的汽油桶就成了人们敲击的对象。后来有人发觉,油桶的不同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略加改动便能击打出一些简单的旋律。这一发现奠定了铜鼓的地位。以后不断改进、完善,现在已可以按交响乐队的正规编制组成二管、三管、四管的大型乐队。

早期的铜鼓制作简单,外表粗陋,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铜鼓逐渐成为一种主要伴奏乐器。铜鼓乐很有力度,节奏感强,表演形式热情奔放,极富艺术感染力。它的音域宽广,音响丰富,能够演奏出类似于弦音、木管、铜管及管风琴等乐器的音乐效果。从黑人的民间祭祀歌谣到典雅庄重的交响乐,甚至复杂、对位严格的赋格曲、卡农曲等,均能够胜任。

所以,铜鼓在其发明的短短几十年间便由民间乐器而跨入音乐殿堂,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了。

最早的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

小提琴最早由何人发明已无从查考。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有决定性影响。

人们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小提琴的诞生地。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1540~1609年)和他的学生马吉尼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历经几百年,至今仍属上等珍品。

最早的吉他

吉他,被人们称为“乐器王子”,英文为“guitar”,又称六弦琴,是一种很古老的弹拨乐器。关于它的起源,人们说法不一,但很多人认为,它原是阿拉伯的古代乐器,名叫乌德。

13世纪,摩尔人把它带到西班牙,后来由西班牙琴制作者改制成维忽埃拉琴,被公认为是吉他的前身。16世纪,西班牙出现最早的五弦吉他,当时在西班牙和法国宫廷里风靡一时。由于它外观华丽,演奏方便,很快在欧洲盛行起来。

18世纪,在德国和意大利出现了六弦吉他,也就是现代通行的吉他,使吉他逐渐进入盛行时期。

19世纪,吉他传到亚、非、拉美各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80年代,吉他备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又出现了新型吉他——电吉他,它以悠扬、圆润的乐音和丰富的表现力,赋予了吉他新的生命力,成为“乐器王国”的骄子。

最早的钢琴

钢琴是意大利人克里斯托佛利(1655—1731年)发明的。他早先的时候制造出了钢琴的前身“哈波西考特”。1687年,克里斯托佛利受雇于佛罗伦萨亲王菲迪南,一直到1713年亲王去世。1709年,他发明了一架外形与“哈波西考特”身完全相同,但内部琴弦发音装置不一样的钢琴,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台钢琴。

这架钢琴用羽管拨动琴弦,所以有人称之为“羽管键琴”,它使用能被弹回的小锤子敲击琴弦,力度可以控制,能使音量有大小不同的变化,所以当时将这种新式乐器命名为“有强弱变化的哈波西考特”,可以看出,这架钢琴的装置与现代钢琴的原理类似,被认为是现代钢琴的鼻祖,克里斯托佛利被称为“最早发明钢琴的人”。他这种构造的钢琴是钢琴制作上的一大发明,被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的电子琴

电子琴最初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1920年,苏联人特里明制作了第一台电子琴,这台电子琴被列宁命名为“特里明琴”。但那时的电子琴还很不完善,30年代又出现了电风琴。

后来,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管振荡器的电子琴代替了电机式电风琴。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使电子琴的结构越来越精,功能也越来越好。

现在使用的电子琴,共有12个振荡器,振荡频率分别同钢琴最高8度的12个半音相对应。每个振荡器连有5个分频器,每一级分频器的分频,使频率降低一半,这样就获得6个8度共72个不同的音响。这些音响通过各种不同的滤波器,就可以出现不同的音色。

此外,由于电子琴中装有调制电路,所以又可获得颤音或打击乐效果。

最早的双簧管

在管乐器中,双簧管由于其独特的音色和音域,深得广大乐迷的喜爱。

双簧管原是户外举行仪式用的一种乐器名称。17世纪,法国宫廷音乐家J.奥特泰尔和M.菲利多尔发明了正规的双簧管,即管弦乐队乐器。17世纪末,双簧管已成为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主要乐器。

最初,双簧管只有两个键。19世纪60年代,C.特里埃贝尔和其子弗雷德里克制造了一种乐器,与20世纪法国的双簧管相似。1906年,F.洛雷和C.吉莱制造的指孔用穿孔板遮盖的双簧管,现在美国和法国广泛采用。在德国和奥地利,多键的双簧管出现得比较早,其管体和簧片的改进使音量增加。

19世纪末,由于R.施特劳斯的努力,双簧管才重新受到重视。

最早的手风琴

手风琴是由欧洲传入我国的西洋乐器。实际上,它的“祖先”是我国的民族乐器——“笙”。

很久以前,“笙”便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皮尔·阿米尔特神甫又将中国的“笙”传入欧洲。1818年,奥地利人黑克尔根据活动簧片的结构原理,发明了一种叫做“physharmonica”的乐器。三年后德国人弗里德里克·布希曼制成一种命名为“辉光”的门琴,同年又对这种乐器进行改良,加一个按钮键盘和一个子控风箱。这种琴结构简单,声音单调。

在这以后,奥地利人西卫勒斯·达密安,集中前人发明创造的优点,对这件乐器进行再创造,增加用于伴奏的和弦键,1829年将其正式命名为“手风琴”。

当时琴的音高结构还只是全音阶式的,琴键也较少,一般只有10~12个高音键和两个低音键,这种琴音柔和但音量较小。

1859年,巴松发明一种手风琴,有三个八度音域的钢琴式键盘和一个压动风箱,命名为“键盘式手风琴”。它能发出颇似当代簧风琴那样的均匀音调。这种琴源于英国人威斯顿于1844年制造的“六角手风琴”或叫“Aeola”的活簧乐器。巴松发明的这种乐器问世后,引起各国乐器制作者与乐器厂的兴趣和重视。人们逐渐将过去手风琴内的铜制簧片改为钢制簧片,使琴的音量变大,音色变丰富。为适应演奏者的需求,乐器的高音结构也由原来的全音阶式演变为半音阶式。

至此这种手风琴已基本定型,被认为是一种标准型的乐器。

最大的风琴

广义上说,风琴是一个乐器类别,不论什么样的风琴,都有着共同的发声原理。风琴属于管簧乐器,它利用某种动力(有机器的,或人力的等等),使气流吹过制好的各种不同长度的音管,发出乐音。

早先的风琴是一种外形类似立式钢琴,通过脚下的大踏板送风,配合双手键盘弹奏的一种乐器。踏板鼓风进入风道,如果不弹奏,则整个风道是密闭的,当手指按下某琴键后,该键对应的音管的管塞打开,气流通过,吹响音管,则发出一个乐音。风琴基本就是这样出声的。

其实这种像是钢琴的风琴已经不多见,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风琴是手风琴。它的发声原理和上述相同,只不过通过双手拉动风箱供气而已。

风琴中最最有名的莫过于管风琴,它的发声原理也是一样的,但它的结构要远比其他的小风琴复杂得多。再加上它历史悠久,体积庞大,在历史上随宗教普及甚广,所以很有知名度。

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因为体积巨大,其设计和制造需要根据摆放它的建筑因地制宜,因此,管风琴的体积虽是世界之最,却没有一定之规,没人说得出它到底有多大。因为每一台管风琴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每一台管风琴都是孤品,全世界仅此一件。

许多城市有一定水平的音乐厅里都有管风琴,以北京为例,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都有,并且都能很直观地被观众看到。

最大的乐器

世界上最大的乐器是管风琴,管风琴不仅体积大,而且它的声音宏大。正如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曾评价管风琴为“乐器之王”。不过,莫扎特并不是从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界定的,而是从它的体积和音量的大小来评价的。

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在美国的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会议大厅里。它建于1930年,当时造价高达50多万美元。这架管风琴共用了33 112支用于发音的风管,1 477个控制音调的音栓,设有19个音色区,共有7排键盘。这样巨大的管风琴,当然无法靠人力鼓风来演奏。因此,专门为它安装了一台365马力的鼓风机。

由于风压太大,用简单的机械装置已不可能掀动键盘,于是采用液压传动装置操作。演奏时,在254厘米水柱高的压力的操作下,发出震耳欲聋的音响,相当于25个铜管乐队的总音量,比6台蒸汽机火车的气笛还要响。

管风琴的声音宏大丰满,圆浑和谐,音域宽广,适宜于用来演奏庄严肃穆的乐曲。如:巴赫的很多作品,瓦格纳、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等。

在欧洲的大教堂里,管风琴用于做礼拜时用。管风琴的声音同唱诗班的歌声一同响起时,充分地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来。不过,由于它的体积笨重巨大,只能固定在高大的建筑物之中,如大教堂、大礼堂和大歌剧院等。我国北京的音乐厅,就有一架固定的管风琴。

最小的乐器

最小的乐器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民间乐器——“口弦”。口弦是一支细薄的竹片上挖出簧牙,放在嘴边用指弹拨而发音的,它的重量仅是管风琴重量的百分之一。现在,口弦已登上舞台,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独特乐器了。

口弦的历史久远,流行于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地区的民族不同,名称也各异。据战国时期所撰的史书《世本》“女娲作簧”。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载文“簧……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因此,口弦也叫口簧。清代檀萃《滇海虞横志》载文:“口琴,剖竹成篾……民家及夷妇女多习之,且和以歌”。因此,口弦也有叫口琴的。

口弦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用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也用于舞蹈伴奏。曲调大多是即兴创作的,妇女尤其喜爱吹奏。目前,口弦经过音乐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加工已登上了音乐舞台,成为一件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独奏乐器。

最古老的乐器

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乐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骨哨”,其年代的上限为距今7 000年左右,发现于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骨哨”是截取鸟禽类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长度4~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其中有一件骨哨,出土时腔内插有一肢骨,将有孔的一段放入嘴里轻吹,同时抽动腔内肢骨,就可以吹出简单的乐曲。

猎人使用骨哨模拟动物,特别是鹿的鸣叫,以诱引异性鹿,从而伺机猎杀。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遗骨,其中以鹿科动物居多,仅鹿角就有400多件,可知当时人们狩猎的主要对象是鹿类。骨哨的出土,至少证明了河姆渡氏族捕获鹿类甚多的原因之一,也证明了乐器最初的发源还是来自于生产劳动。

人类最初的乐器造型比较简陋,以实用为主。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能够非常能动地进行生产活动,在某些骨哨上,留有磨制的痕迹,特别是其中深色的一个,尤为明显。可见当时的人们已意识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地将骨管打磨得光洁一些,这也是原始审美的发源之一吧。

第一张金唱片和白金唱片

有些国家有这么一种“规定”:谁灌制的某张唱片只要卖出了100万张,那么第一百万零一张就被称为“金唱片”。世界上第一张金唱片上录制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写的歌剧《小丑》中的一首曲子,名叫“穿着花衣”。

除了金唱片以外,还有用更贵重的金属——白金制作的唱片。白金就是铂,是一种稀有金属。当然,要拿到这种唱片,条件就更高了。第一个拿到白金唱片的是美国人哈利·李丽斯,是由好莱坞商会于1960年6月9日赠送给他的。1970年9月15日,他又得到了第二张白金唱片,以纪念他的第三亿零六十五万张唱片。到1975年7月为止,他灌制的唱片总共售出了4亿多张。因此,他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灌片艺术家。

§§§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