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迷航
27085800000005

第5章 译者的话

《迷航———航空运输经济与营销》(以下简称《迷航》)是一本被航空运输业热捧了20余年的经典之作,有人甚至将其誉为航空公司经营管理的“圣经”。很多年前我就有了将其译成中文,以使更多人从中受益的想法。适逢《迷航》一书第四次再版,在航空工业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一多年的愿望。

“Flying Off Course”是个英文俗语,常指迷路或辨识不清方向。按照道格尼斯教授的解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世界航空运输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航空公司却始终步履维艰。调节自己的运力很容易,但影响和调控市场需求进而使自己获利却难上加难。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航空公司经常会“迷失航向”,不知所措。

我国的航空运输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航空公司常常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足够的利润而困扰。在经济形势较好的2005~2007年,我国航空公司曾签下大笔的飞机订单。但进入2008年后,当这批飞机的交付逐渐达到高峰时,全球金融危机不期而至,航空运输市场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在2009年初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针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严格2009年新增引进运输飞机项目的审批,鼓励航空公司尽可能取消或推迟已订购并于2009年引进的飞机”的方针。

令人欣喜的是,当全球航空运输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时,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却在2009年保持了13.4%的高速增长,全行业实现利润122亿元。这一佳绩的取得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有些航空公司甚至为运力短缺而叫苦不迭。

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利润有望超过2009年。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司献民就曾经表示:“今年( 2010年)以来,国内航空公司的盈利大幅上升……但是,在需求增长的同时,运力也会快速增长。由于盈利上升和预期乐观,国内航空公司都将加快飞机引进速度,供求缺口会很快缩小。所以我们预计,2年内国内航空业仍能保持较好的盈利格局,但未来3~5年内不排除出现运力过剩、行业亏损的可能。”?[1]

合理安排运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将是摆在每一位航空公司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希望本书中文版的出版能为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使我国的航空公司在前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再“迷失航向”!

道格尼斯教授对本书简体中文版的出版自始至终表现了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对于翻译工作亦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本书在翻译过程中还得到了航空工业出版社刘宁、宗苏宁等同志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别是夏洪山教授,给了我一个系统更新知识的机会,这为本书翻译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时间仓促,书中内容定会有很多不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邵 龙

2010年12月于北京

注 释

[1]. 资料来源:《司献民:民航业的火爆是暂时的》,财经, 201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