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27081900000246

第246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8)

荀跞还想趁机消灭掉赵氏,韩不信和魏曼多坚决反对。一则韩、赵两家世代友好;二则这次讨伐中行、范氏,荀跞获利最大,韩、魏二人都担心荀跞一家独大,不希望看到赵家就此灭亡。于是他们向晋定公求情,晋定公当然没什么意见,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同年十二月,赵鞅又回到了新田,与晋定公在公宫举行了盟誓。但是荀跞还是不想轻易放过赵鞅,梁婴父也对荀跞建议:“赵鞅手下的董安于是个人才,只要他在赵鞅手下,赵鞅必定强大,迟早有一天会称霸晋国。您何不先剪除其羽翼,将这次动乱的责任推到董安于身上,问他个死罪?”

荀跞派人对赵鞅说:“据我所掌握的情况,这次国内动乱,中行氏、范氏虽然主动发难,董安于也有重大责任,是他故意挑逗他们,才会这样的!先君有命,为乱者死。现在那两个人已经逃出晋国,怎么处置董安于,您看着办吧。”

赵鞅对此十分苦恼。这一次赵氏家族可谓岌岌可危,如若不是老韩家和老魏家出手相助,只怕难以幸免。事情刚刚平静,荀跞又来这么一手。早知如此,当初不如听从董安于的建议,说不定早就大局已定,吞并了中行氏和范氏,不用受荀跞的鸟气了。

董安于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位自幼追随赵氏的老臣看出了赵鞅的烦心事,主动提出来:“如果我的死可以让晋国安定,让赵氏安全,那我愿意。自古人生谁不死,我活到这把年纪,够了!”自缢身亡。

赵鞅闻讯大哭。哭完便做了他该做的事,将董安于的尸体拉到大街上示众,派人告知荀跞:“主人(他尊称荀跞为主人)命令处罚罪人董安于,现在他已经伏罪了,请示下。”

荀跞这才表示满意。不久之后,智氏与赵氏也举行了盟誓。因为董安于的牺牲、赵鞅的隐忍,赵氏得以保全。

对于齐景公来说,晋国的内乱无疑是个极好的题材。公元前496年夏天,晋军围攻朝歌。齐景公隔岸观火,拉上鲁定公、卫灵公在著名的风景区梁上开会,商讨营救中行氏、范氏。荀寅、士吉射的党羽士鲋、小王桃甲(复姓小王)则引狼入室,带领狄人偷袭新田,被新田军民打败。士鲋逃入雒邑,小王桃甲逃回朝歌。

同年秋天,齐景公又与宋景公在曹国的洮地会面,主题还是讨论救援中行氏、范氏。这就意味着宋国也被拉入齐景公的同盟,晋国完全失去了对东方各国的控制。

同年冬天,郑国在齐景公的授意下,派兵帮助中行氏、范氏进攻新田。晋军在潞城(今山西省境内)大败中行氏、范氏,接着又在百泉(今河南省境内)打败郑国干涉军。

公元前494年,晋军围攻赵稷盘踞的邯郸,齐卫联军则包围了晋国的五鹿,以救援邯郸。不久之后,鲁国加入,三国联军攻下了棘蒲(今河北省境内)。

此时,齐国的同盟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变故。

其一是鲁定公病死,鲁哀公即位。孔丘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关于这件事,以后还将讲到,在此不多说。

其二是卫国大子蒯聩出逃。《左传》记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个极其风骚的女人。南子原本是宋国公主,还在宋国的时候,与大夫公子朝打得火热。公子朝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对付女人很有一套。南子在卫国久了,思念公子朝的好处。卫灵公这老家伙也是与众不同,非但不吃醋,还专门派人请公子朝到卫国来与南子相会。这事被大子蒯聩知道了,蒯聩感到十分耻辱,命令手下戏阳速刺杀南子。戏阳速答应得好好的,到了关键时刻却不行动,导致蒯聩事泄,不得不逃到宋国,后来又逃到晋国,投入赵鞅门下。

公元前493年夏天,卫灵公去世,留下遗言命庶子公子郢即位。南子也想立公子郢,但是公子郢拒不答应,而且说:“蒯聩虽然在外,可他的儿子还在卫国啊!”南子没办法,和群臣商议后,立蒯聩的儿子公孙辄为君,也就是卫出公。

同年秋天,齐景公派人向朝歌运送粮食,郑国的罕达、驷弘带兵护送,士吉射出城相迎。晋国派赵鞅袭击运粮部队,双方在戚地相遇。

阳虎对赵鞅说:“我们的战车少,请引诱郑军深入,我再正面拦截。罕、驷二人看到我的样子,必然害怕,那时候再全军合战,可大败郑军。”赵鞅采纳了这一建议。

阳虎为何对自己的相貌有这样的自信,史上无人能解。但是有人推测,阳虎在鲁国当政时期,确实是威风八面,以至于齐国人和郑国人看到他,都有些害怕。本书对此不予深究,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