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067700000038

第38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3)

“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要按照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维护司法权威,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建设和对他们工作的监督,防止他们滥用权力。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容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也需要人的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展。因为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又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又具有特殊的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法律体系仍有待于健全和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包括干部队伍在内的全民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任务,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政治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使社会政治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切实保证人民民主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从理论上看,我们着重强调了民主的本质,忽视了民主的实现机制和具体实现形式;强调了权力的统一和集中,忽视了对民主程序和保障机制的建设,一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偏差,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从实践方面看,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是过去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虽然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其本身存在着各种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这些弊端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必须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和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真正从制度上和体制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机构臃肿等现象,从而滋生官僚主义,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所有这些都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扫清道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但是,“**********”的“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结束以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正是在深刻总结“**********”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确保集体领导和**********的实施,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将社会生活纳入到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根据这一总的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健全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在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事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这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形成健全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严格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才能有序地进行。

第三,抓紧机构改革。这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机构庞大、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都与现行政治体制有关。如果不能有效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建立不起来。

第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因此,要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权力的滥用。

第五,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第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发展的目标就难以达到,改革的措施就不能落实,人民的生活就失去了保障。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据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以下五个“有利于”原则,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上五个“有利于”的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缺少哪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只有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既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又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是较之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更困难、更艰巨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采取全方位推进的、剧烈的方式,而只能采取渐进式的、逐步推进的方式。

为了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的******对新世纪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划和部署:

第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

第二,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程度的直接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意、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治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第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行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第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人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

第六,要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腐败的源头是无约束的权力,源头治理就是要加大对权力的约束和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千百年来,前仆后继,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民主、自由、人权是历史范畴,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不一致。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民主、自由和人权问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