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Hey,考神君
27012200000002

第2章 序

我们的青春由自己定义

彭治旗

雨晨这部小说《Hey,考神君》,最初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上连载。连载不久,就收到读者反馈,说喜欢这部小说。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做过这样的尝试,就是由一位“货真价实”的初中生在我们的杂志上刊载长篇。

第一次见到雨晨,是李晶编辑约她做“写作达人”。我看她文章出落得极为标致,就像夏天生长在水边的那些肥嫩而青葱的植物,恣肆得烂漫。这种原生态的“野蛮”生长,是少见的来自内心自然的写作状态。

由此,我便说“找雨晨要一部长篇来试试”。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没底。在繁重的初中学习中,且不说每天被各科作业逼迫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再提笔写什么小说;即使愿意,也会被家长耳提面命:学习是第一位的,什么都比不了学习。

出乎意料的是,雨晨答应了,且每月按时提交。这时我就知道,小说予她而言,不是差事,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这就很有意思了!

雨晨谈及《Hey,考神君》的创作时,说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现场,自己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厉害的“考神”。在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纠结中,她由此找到了这部小说主角的原型。而她积淀的对校园生活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更为这位主角搭建了一个展示魅力的平台。

“考神”是校园中一种独特的生物。他们面容冷峻,我行我素,思维缜密,唯我独尊,在排名表上一直坐着头把交椅,无人撼动。他们带着这种荣誉光环,睥睨“众生”,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这是比“学霸”更高等级的一种生命存在。

雨晨绘出了“考神”生命基因,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生命独特的气质。考神的完美并不虚幻,因为他始终徘徊于我们的脑际。是雨晨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无法抵达的梦想——原来考神是这样生活的!这就很令人惊喜了!

雨晨的《Hey,考神君》,与我看到的其他校园青春小说有所不同。

有的直击叛逆,解构学校教育;有的书写忧伤,表达成长的无奈;还有的表现情感,初心萌动……

我很难把雨晨的小说归类,因为她的题材类型和表达风格的确有一些独特的味道。她的文字有着明媚的幽默,漫画似的描摹,让里面的每个故事场景都像一幅画,有很强的视觉感和冲击力。在《第九卷 危机乍现》中有一段,雨晨把她的表达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纵然苏子莫再白痴,她也知道一个男生(尤其是柯盏这种花花公子)莫名其妙地把脸凑这么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果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啊!一簇明艳的怒火在苏子莫的眼底绽开,只可惜柯盏完全没放在眼里,不然说不定他就能躲开接下来的那一击了——

一本不知是谁放在桌上的《现代汉语词典》,被苏子莫随手抄起就痛痛快快地拍在了柯盏迷倒万千少女的脸上。于是乎,浪漫言情剧就在一秒钟之内被一本足有1835页厚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拍”成了暴力惊悚片。

“嘭”的一声,光是听着都觉着脸疼。一旁的带队老师也从“诶!要是那会儿我也有这胆量就不会错过”的感慨,转为了“嘶!幸好我当年没这胆量”的庆幸。

毫无疑问,血溅当场!

刚开始接触小说,我以为这是一部灰姑娘被“考神君”青睐的朦胧言情剧。随着情节的发展,雨晨颠覆了我的这个观念。我发现她的小说总是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性。

苏子莫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灰姑娘。她的身高绝对算是鹤立鸡群,她的总分成绩虽不耀眼,但英语和语文分数也足以秒杀一片。她和“考神君”的故事,不是生活中能找到的故事,但比生活更真实。

这就是雨晨小说的魅力。当懵懂的青春开始吟哦生活,我们的心事谁能读懂?这无关早恋,无关叛逆,更无关品德。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心路历程。只是,作为大人,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那份初心,那份纯净得如阳光下树叶闪亮的颤抖。

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她背着大大的书包,站在车窗边。

外面是淅淅沥沥的冷雨,车内是拥挤的人群和阻滞的暖气。车窗上凝着许多雾气,所有人都被包裹在这一团雾气之中。没有人愿意动手擦拭玻璃,因为窗外是冷冷的景色,坐着的站着的似乎都更愿意昏昏欲睡。这个孩子在窗玻璃上用手画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又把它完善成了一株向日葵。

看到她认真作画的模样,我笑了。孩子永远不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厌倦。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定义自己的生活,就像这个孩子在冷冷的风景中定义阳光的温暖一样。我们曾经都是孩子,但我们却忘了曾经的自己,忘了过去青春的模样。

雨晨在最恰当的年龄,以最恰当的方式把成长中的那段青春绘了出来。这是独一无二的一段,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段,也是应该由我们自己定义的一段。这样,我们才能够说我们的青春是这样的姿态,而不是他者口中的另类描述。

我想,雨晨小说的意义便在这里。

(作者为《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主编) 2015年1月19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