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终生必修课
2701200000016

第16章 忧患之心让自己久安

古人早就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只有在压抑的时候,才知道警惕和预防;而在如意的时候,往往会放纵自己。

从一生的命运来看,快乐总是暂时的,而痛苦永远是长久的。假如自己一味地追求享乐,那么灾祸就会始终追随。因为自己有一颗忧患之心,即使位居高位,也会头脑时时清醒,言行处处谨慎小心,以躲避潜在的陷阱和麻烦。自己多会以恬静来得到人生的智慧,以稳重来去掉自己的浮躁。一个智慧的人宁愿用忧患的意识来激励自己,也不愿意用别人浅薄的赞美来沾沾自喜安慰自己。

案例分析

诸葛亮一生勤劳、谨慎加忧患,才得到了人们的敬佩和爱戴。从他的《前出师表中》可以看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正因为诸葛亮的忧患意识,使他常在盛时想衰时,常在安时思危时,并且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才使得蜀国的实力不断增长。诸葛亮经常提醒将士和人民,要居安思危,这样才不至于被灭亡,同时他精辟地分析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刘备只能仰仗人和。”诸葛亮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来自内外部的压力与危机,所以自己一点不敢放松警惕与懈怠。假如诸葛亮挟先帝之令,骄傲自大,那么不仅是他个人的灾祸,也会给蜀国带来灭顶之灾。

思考题之一

为什么一个没有忧患意识,时常忘乎所以的人,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经常栽大跟头?

自己的思考

自我的反省

思考题之二

怎样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己在得意的时候是否会产生乐极生悲的现象?

自己的思考

自我的反省

本课程提醒用忧患之心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处境,正确地分析自己的环境,自己就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过高地估计自己,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自我检查(是的,用“△”;不是的,用”○”)

自己能否把人生的忧虑化为人生的动力?

自己是否存在时常忘乎所以的现象?

自己是否经常自我感觉良好,并且比较张狂?自己是否认为无忧无虑是一种人生的奢侈品?

自己能否冷静地估计所处的环境?

自己能否看清楚前进道路上的陷阱?

自我改进的措施(一个月检查一次,年底总检查)

需要反复朗诵的人生格言

1.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礼记》

2.倘若时时忧虑着最大的不幸,那么在较小的不幸来临的时候往往可以安之若素。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