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000000059

第59章 心灵的禅悟(4)

禅师走过来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罗唆呢?你捐钱给佛祖,建造法堂,是在为你自己积累功德,为什么还要我跟你说声谢谢?你如果把它当做一种买卖,我就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好了,你把‘谢谢’带回家去吧,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了!”说完禅师又去忙别的事情了。

信徒愣在那里,一脸茫然。

佛与禅是摒弃功利的,积德行善是不求回报的。如果怀有目的去做好事,那佛的教化与禅的开示还有什么意义呢?

佛陀与金箔

在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有一位信徒来找云峰禅师。

他说:“禅师!外面寒风刺骨,可我的妻儿却多日未进粒米,他们已经奄奄一息。连日来的霜雪使我旧病复发,我也无法给她们温饱。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都会被冻死、饿死。禅师!请您开恩帮帮我们吧!”

云峰禅师听后非常同情,但是身边既无钱财,又无足够的食物,拿什么帮他们呢?想来想去,想到了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他于是拿出那些金箔对信徒说:“你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物应急用吧!”

听到这话,座下的许多弟子都非常惊讶,纷纷抗议道:“老师!那些金箔是替佛陀装饰金身用的,您怎么这样轻易地就送给了别人呢?”

云峰禅师听后平静地对众弟子说:“我这样做正是因为尊敬佛陀。”

弟子们一时不解其意,愤愤地说道:“老师!您这么做还说是为了尊敬佛陀?那我们把佛陀圣像变卖成钱财用来布施,不是更能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吗?”

云峰禅师不再辩解,只是说:“我重视信仰,我也尊敬佛陀,即使要我下地狱,我也不会后悔这么做!”众弟子还是议论纷纷,没完没了。

云峰禅师于是大声喝斥道:“佛陀修道,割肉喂鹰、舍身饲虎都在所不惜,难道他还在乎施舍给信徒的这点金箔吗?”

佛陀不是让人瞻仰和供奉的偶像,而是警示和鞭策世人的神明。如果真正具有佛心,不一定非要对着金身佛像烧香磕头。积德行善就是佛、就是禅、就是修行。

炉中拨火

唐代沩山灵佑禅师,俗姓赵,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家,曾师从寒山、拾得禅师,他与其弟子仰山共创“沩仰宗”。

沩山禅师最初在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学禅时,百丈禅师对他说:“灵佑,你拨一拨炉中,看看有火没有?”

沩山灵佑拨了拨,回答说:“师父,炉中无火。”

百丈禅师于是站起来,走到炉边往下深深地一拨,拨出一点火星,对沩山说:“你说没有火,这是什么?”

沩山由此而受到启发,随即施礼谢过师父,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百丈禅师说:“你先前未悟只是暂时的。想要认识佛性的义理,应当认真观察时节的条件和关系。时节到了才能体悟本体心性不在本体之外。所以祖师说:悟了同未悟,无心也无法,本体心性自身就具备。你今天已经有所开悟。”

第二天,沩山随师父百丈上山打柴。百丈禅师问沩山:“灵佑,你带火来了吗?”

沩山回答说:“师父,我带来了。”

百丈怀海又问:“在什么地方呢?”沩山随即拿起一根木柴吹了两下,递给师父。

百丈怀海禅师十分高兴,不仅赞叹他已开悟。

沩山“只因灰火拨开,便见柴头发现”。拨火未见火,深拨见其火,无火亦有火;拾柴吹两吹,无火又生火。

“火”喻比本体心性,原本自己具备,迷时不见,悟时又现。问题的答案往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只是我们没有开悟。

鸟粪与佛头

长沙东寺有个老禅师叫如会,他讲授佛法生动有趣,经常把佛理融入事例,从而使深奥的佛理变得浅显易懂。所以每次讲经,他的门前都聚满了弟子,以至于挤塌了禅床。因此他的法会有“折床会”的美誉。

湖南观察使崔群久闻其名,一天他领着随从前来拜会。刚一见面,崔群便问:“禅师名声远播,不知因为什么而得法?”

当时如会正害眼病,揉眼答道:“因识见本性而得。”

崔群平时目空一切,总爱奚落别人。这回他又抓着机会了,于是朝随从们看了一眼,讥讽道:“你患有眼疾,又怎么能识见本性呢?”

如会捂着双眼,朗声答道:“又不是靠眼睛识见本性,和眼病有什么关系?常人的俗眼不识悟者的法眼啊!”崔群听后不禁脸上一热,只好为自己的傲慢言行向如会道歉。

正在这时,一只山雀突然从外面飞进了大殿,它鸣叫着绕大殿飞了几圈,最后竟然落在了佛像头上拉了一泡屎,然后才转身飞了出去。

崔群趁机问如会:“鸟雀也有佛性吗?”

“有。”如会答道。

“那为什么还将粪便拉在佛头之上?”崔群不禁又有些得意起来。

如会扫了他一眼,回答道:“你放心,它再怎么也不会站在你的头上拉屎的!”

崔群听后哑然,顿悟了其中的道理。

佛在心中,而不在脸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连鸟儿都有佛性,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宽容和博爱呢?

寒山与拾得

苏州城外有一座著名古寺,这就是寒山寺,它是为了纪念寒山而立的。

寒山原是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一位隐士,他既不出家,也不参禅,却整日吟诗作乐,经常搞得食不果腹。为了度日,他于是不得不在饭后到厨房内吃别人剩下的饭菜。当时拾得在国清寺厨房内做事,一来二去他们便成了要好的朋友。这两位朋友无话不说,经常在一起忘情谈笑,以至于寺里的和尚们都以为他们是两个大傻瓜。

这一天,拾得正在大殿前扫地,一位老和尚走过来问他:“你的名字叫拾得,这是丰干禅师为你起的,因为你是从山下捡来的!请问你的真实姓名叫什幺?”拾得放下扫帚,默默不语,心中无限忧伤。老和尚感到不妙,不敢再问,便走开了。此时寒山也在一边,老和尚一走他便捶胸大叫:“天哪!天哪!”拾得听后便问:“你在喊什么?”寒山答:“你没听说过吗?‘东家死人,西家吊丧。’”说完,二人大笑,手舞足蹈走出寺门。

国清寺每月都要集合在一起念经,寒山拾得也经常跟随其中。正当大家刚念完一段时,拾得突然说:“像你们这样月月念,天天念,究竟能念出些什么呢?”住持听后大骂他一顿。站在一旁的寒山却说:“我听说,不怒就是持戒,心净才是出家。你怎么能出口伤人,我们的自性都和你一样,只不过没有进行修炼罢了。”

拾得为了表达对寒山的感情,曾赋诗一首道:“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寒山则赋诗说:“去年春鸟鸣,此时思弟兄。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绿水千场咽,黄云四面平。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可见寒山拾得手足情深,非同一般。

林肯曾经说过: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人生在世,“亲情、爱情、友情”缺一不可。在你坐享亲情、守望爱情的同时,是否忽视了你同他人的友情呢?

出门在外心情不好

唐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这时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大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水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开行,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回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国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父开口求情,只好把船划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船以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国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快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大爷上船?”没想到这一鞭子下来正好打在梦窗国师头上,鲜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国师一言不发地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蛮横的将军。

这一切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心里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国师的遭遇感到不平,纷纷窃窃私语: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还抢禅师的位子并且打了他。将军从大家的议论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惭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为将军却拉不下脸面,不好意思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