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为什么
27001300000054

第54章 造访有趣的植物王国(7)

原来,有花植物是有生活周期的。从种子开始,经萌芽、生根、生长、开花、结实,最后产生种子,这叫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有的植物在一年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植株随之死亡,这类植物属于一年生植物;有的植物在两年或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植株随之死亡,这类植物属于二年生植物;有的植物要经过几年生长以后,才开始开花结实,但植株却能活多年,这类植物属于多年生植物。竹子虽能生活多年,但不像常见的多年生植物那样在一生中可多次开花结实,而是只开花结实一次,结实后植株就死亡,因此属于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因此,我们就不容易见到竹子开花了。

小资料,奇怪,竹子也分公母

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不产笋。每根竹子的某一层竹节上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竹枝若分出岔,便是母竹;如果不分岔,则为公竹。

为何常说“桃李满天下”

人们经常会用“桃李满天下”来赞美老师,这是怎么来的呢?桃李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果品,古时曾作为珍品相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句,意思是桃李虽然不说话,但果香花美,引来无数人观赏、品尝,树下经常有人流连忘返,走出一条条小道,这就说明人们非常喜爱桃李。

“桃李满天下”除了说明桃李栽培数量多,分布地域广之外,还另有一层意思。据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狄仁杰荐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日后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关矣。”后来便用“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比喻一个老师的学生到处都有。唐代白居易诗曰:“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桃李则比喻所培养的优秀人才。

小资料,教师节的来历

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从此以后,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师重教成为一种美德。教师节的建立用了5年时间。

百岁兰为何百年不落叶

树木到了秋天叶子一般都会变黄脱落,即使是四季常青的松树每年也会更换新叶。但是有一种植物,它可以百年不落叶,这是什么植物呢?

在安哥拉海岸,生长着一种叫百岁兰的植物。它一生只长两片叶子,从不凋谢,在叶片基部生长的同时,叶片末端开始干枯。它的叶子常青不落,而且能活百年以上,叶子的寿命为植物界中最长的。百岁兰的根系特别发达,能扎到地底下很深的地方,这样能吸收到大量的水分,保证茎和叶片的水分需求。百岁兰的叶子正是有了充足的水分,所以一年到头,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百岁兰的原产地非洲纳米比亚沙漠,有一株寿命达两千岁以上的百岁兰,它的叶片宽达一米多,长达十余米,极为珍贵。

小资料,寿命最长的叶和寿命最短的叶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叶,是非洲热带植物百岁兰的叶子,它的寿命长达百岁,可谓叶中的老寿星。而世界上寿命最短的叶,是短命菊的叶,只能活3~4周就脱落了。

为什么说树木“根深叶茂”

大树的身体长得很奇怪,有一半长出地面,另外一多半要伸进地下,如果不是这样就难以生存。大树在下面的那部分我们叫它根,根有不同的名字,有主根、侧根、微小的根、根毛等,别看名字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任务,就是吸收水分和养分。一棵枣树,它的主根伸入地下有12米左右,要是把其他根的长度加起来,那长度就更让你吃惊了。就是一根小麦所有的根加起来,都有20多千米长呢!为什么大树的根特别长呢?

原来大树站得稳,不易被风吹倒,就是因为它的根长。而且根的工作很繁重,它要供给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水分,有了水,植物才能生存。如果根不伸得长,不多喝水,就不能保障供给。光有水还不行,大树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养分。这些养分不能在空中获得,根伸得越长,养分获得的就越多。所以说,植物的根越长,对植物生长越有利,我们常常说“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小资料,没有土壤,植物能活吗

植物需要水分和矿物质,根还需要得到某种支撑。但是,植物不一定需要土壤。现代农业采用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让作物直接生长在水中,植物的根从水中吸收液体矿物质,植物也可以长大。

猴头是小猴子的头吗

猴头不是猴子的头,而是一种珍贵的菌类植物。它一般生长在黑龙江的栎树、柞树等阔叶树的树杈上,长在上面,不易被人发现。每生必一对,前后两个,产量不大,每年6~9月为生长季节。

刚长出来的小猴头,一身洁白,长大以后,白色的长毛就变成了浅棕黄色,仿佛是一个猕猴的脑袋,因此人们把它叫做“猴头菇”。猴头的数量很少,平均每公顷森林中只能采到一两个,小的有几十克,大的不过一千克左右。猴头既是一种珍贵的真菌食品,也具有药用价值。它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以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对胃癌和食道癌有一定的疗效。

新鲜的猴头菌肉肥厚,洁白细嫩,清香爽口,鲜美异常,与熊掌、鱼翅、燕窝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名菜。

小资料,真菌为什么不喜欢阳光

真菌喜欢在阴暗的地方生活,它们不需要阳光主要是因为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不一样。真菌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它们依靠菌丝去分解,吸取土壤基中的有机物和矿物盐,以此获取养料。

为何我国的一些植物被叫做活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动植物死了以后已经石化被保存下来的遗体。那么,什么是活化石呢?有的植物已经成了化石,找不到这种植物的后代了,可是,有个别种类的植物很不容易地生存下来了,我们就把这些植物叫做活化石,我国就有几种世界上的珍贵植物。

水杉树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早已灭绝,只有在我国的四川、湖北一带生长,它就是一种活化石。水杉是落叶乔木,它姿态秀丽,古雅壮观,现在,我国南北各地已经普遍引种水杉。

白果树又名银杏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了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

另外,银杉、水杉、台湾杉、金钱松等也是我国有名的活化石植物。

小资料,我国最著名的动物活化石是什么

迄今为止,大熊猫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有不足一千只,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为何植物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

树木的形态多种多样,有仅10厘米高的卧地松,有攀附它物生长的蔓生树木,也有高达数十米的参天大树,它们生长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同样的植物长得却不一样,有的高,有的矮,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跟它们生长的环境、生活条件有关系。树木少的地方,它就长得矮。因为它能得到很充分的阳光,树枝可以尽力向周围伸展,它不需要尽力向上长。而森林里的树拥挤在一起,为了得到充足的阳光,树枝就不能向周围伸展,只有努力向上生长,这样一来,树都长得很高。

山地和平地的树高矮也不一样,山上风大,树就要长得矮一点,可以不被大风吹断。著名的黄山松,它长得就矮,好像在欢迎中外游客,大家给它取名“迎客松”。相反,平地上的树,由于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接受大风的考验,就长得细高些。

小资料,树干最矮的树是什么

在植物界中最矮的一种树叫矮柳,生长在高山冻土带,高不过5厘米。如果拿世界上最高的杏仁桉的高度与矮柳相比,一高一矮相差1500倍!另外,生长在北极圈的高山上的矮北极桦也很矮,高度还不及那里的蘑菇。

叶片为什么会吐水

叶片的“吐水现象”很常见,在清晨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叶片的边缘上悬挂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这不是露水,而是叶子“吐”出来的水。

为什么植物会吐水呢?当天气很热的时候,空气如果很湿润,植物发达的根仍然在大量吸水,可是夜晚气温下降的时候,叶片上的气孔也关闭了,水分就不能大量地从叶片上的小孔里蒸发出去了。这样一来,植物“喝”进来的水越聚越多,超过了它的需要。于是,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的边缘里分泌出去,形成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吐水现象”。

农民常常把庄稼吐水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庄稼壮苗或弱苗的标准,为什么吐水量大就是壮苗,反之就是弱苗呢?原来,根系越发达,吸水量就越大,只有根系发达,植物才能茁壮成长。

小资料,为什么叶子会出汗

植物以水和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但是植物吸收的水分真正用于光合作用的量却非常少。一株玉米从苗到果实成熟,用于构成植物体的水分和维护生理过程的水分,只占植物吸收水分总数的1%,而其他99%的水分都像出汗似的被蒸发掉了。

为什么人参很珍贵

人参是珍贵的药材之一,它长在森林里,生长非常缓慢。从种子落土到发芽,就要用10个月的时间;人参参根要生长三五十年,才能长得有一个鸡蛋那么重,而且经过人工处理后,只剩下一个比蛋黄还少的重量。人参一般要靠人来采挖,而在深山、原始森林里寻找人参是很艰难的,人参的数量很少,所以要翻山越岭,仔细地寻找。

人参的花蕾、须根、主根和叶子都可以入药,我国用人参治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人参能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和频率,刺激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增进性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可以抵抗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强化骨髓的造血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另外,它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消除精神疲劳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小资料,人参真的会跑吗

因为人参只在黎明前开花,太阳一出就会萎谢,混在杂草灌木中极难发现。因此采参人找到人参时,必须在黑暗中先用红头绳将其拴住,等天明再找红头绳就容易了。

为何玉米的根有的长在土壤外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食品。它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早在七千多年前印第安人就有种植,是当地唯一的粮食作物,被视为“玉蜀黍女神”的赐物。玉米约在16世纪传入我国,因玉米成熟快,产量高,耐旱能力强,且极具营养价值,所以很快成为世界性的粮食作物。

玉米一般在秋天成熟,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一株株玉米粗壮的茎秆上,靠近地面处的节上长着一圈圈粗壮的根,使它们站得很稳,其实这种根扎入土里后也能够吸收水分和肥料。

玉米一般是在天气炎热雨水充足的夏季,在茎秆上长支持根,这时茎秆长得最快,支持根长得又快又粗。当天气转凉和雨季过后,土壤水变少,有的支持根还没来得及长进土里,就停止生长了。它们只会逐渐长粗,并悬挂在茎秆的节上,所以我们才看见玉米的根长在土壤的外面。

小资料,世界上的三大粮食作物是什么

世界上的三大粮食作物分别是玉米、小麦、水稻。这三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的原产地在西南亚,野生麦被认为是所有麦类的祖先。水稻原产地在中国,而玉米的原产地则是南美洲的秘鲁。

有些植物为何不怕有害的烟气

现代工业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很多植物由于无法忍受化工、冶炼等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后都死掉了。而有些植物在严重污染的工厂里却依然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比较典型的是美丽的夹竹桃。夹竹桃在离二氧化硫污染源仅30米的地方,仍能健康生长,花红叶绿,把厂区点缀得更加美丽。

这些植物为什么不怕污染呢?难道它们有什么特异功能?

它们的确有些与众不同的功能,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不至于让有害物质在身体里积累。它们的叶片很厚实,硬硬的,上面仿佛还打上了一层蜡,很光滑,有了这样的“外衣”,那些有害烟气就无法浸入叶子内部。此外,在叶面下还有一层果胶层,也能防止有害气体的潜入。

小资料,除了夹竹桃,还有什么植物不怕二氧化硫

除了夹竹桃,茶花、仙客来、紫罗兰、晚香玉、凤仙花、石竹、唐菖蒲等,都可通过叶片将毒性很强的二氧化硫,经过氧化作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硫酸盐等物质。

植物为何也需要睡觉

人需要睡觉,动物也需要睡觉,可是,植物也睡觉吗?事实上,有的植物也需要睡觉。

其中,最有趣的大约要数睡莲了。每当早晨的太阳照进水池的时候,睡莲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刚从酣睡中醒过来一样,而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它又静静地闭拢起花瓣,进入了沉沉的梦乡,所以人们喜爱地叫它“睡莲”。

睡眠对植物有很大好处,睡莲的花蕊非常娇嫩,花瓣在夜间闭合起来,就可以使自己的花蕊免受冻伤之害。而落花生和三叶草进入梦乡后,叶子在夜间静静地闭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也防止了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存能量和水分的作用。所以,睡眠对于植物来说,实质上是为了适应周围环境中的光线、温度和湿度,而在长时间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性运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生长发育。

小资料,植物也有午睡吗

植物的午睡是指大约中午11时至下午2时,植物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一现象。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干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这样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植物有“血管”和“神经”吗

动物和人的血管,在生物体内起着担负血液循环流动的作用,植物也有“血管”。一般的植物有两种“血管”,一种叫“导管”,另一种叫“筛管”。导管非常纤细,据测,茎中的导管直径只有200~400微米,叶脉中的导管直径只有10微米,导管四通八达,叶、芽、花到果实等器官里都有分布;筛管长在韧皮部里,它专门负责运输“粮食”。

科学家们通过试验,发现植物有一种类似神经的系统,当植物根部无水而干渴得快死的时候,叶子就不再制造“粮食”,也就是停止光合作用了。这时如果向根部浇水,要隔很长时间,水才能传到叶子上,可是叶子几乎在浇水的同时,就又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多次试验证明,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类似动物神经的网络,它可以迅速地把信号从一个部分传到另一个地方。

小资料,植物的导管和筛管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并且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但植物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整个运输过程是从下往上的。筛管运输有机物,这个过程是从上往下的。

植物有血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