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为什么
27001300000044

第44章 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10)

雌蓑蛾没有一般蛾子的四个满是“粉末”的翅,也没有蝴蝶那样美丽的花衣服,而是朴朴素素的一件“蓑衣”。这件“蓑衣”是由一根根干草棍或小细枝组成的,有的是枯叶的碎片,有的是木屑。别看这件衣服的外表粗糙,里面可是用纯丝织成的,洁白光滑,柔软而且温暖。

蓑蛾也和别的蛾子一样,是由一条毛毛虫从卵里钻出来变成的,小毛毛虫出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雌蛾留下的“蓑衣”改造成自己的小衣服。穿上“新衣服”的小毛毛虫把身子举起来倒竖着,只把脚露出来,有了“蓑衣”的保护,小毛毛虫就不怕风雨和敌害了。在冬天,它还可以在“蓑衣”里面过冬呢!

春天的时候,雄蓑蛾有翅会飞出去,而雌蓑蛾没有翅,它将卵产在“蓑衣”里。由于蓑蛾总是躲在“蓑衣”里不出来,人们就形象地叫它避债蛾。

小资料,美洲月形天蚕蛾

美洲月形天蚕蛾浑身长满了毛,身体肥大,翅膀颜色灰白,并有弯弯的长“尾巴”。上面还有明亮的眼点。雄蛾的大触角,可以探知远在3千米外的雌蛾散发出的气味。它们在山胡桃和核桃等多种树上产卵,通常一年繁殖两代。

瓢虫是益虫吗

瓢虫有黄豆大小,像个半圆球,长着坚硬的翅膀,颜色鲜艳很漂亮,俗称花大姐。瓢虫有二星、六星、七星、十一星、十二星、十三星、二十八星等很多种类。它们有的是益虫,比如二星、六星、七星、十二星、十三星瓢虫等;有的是害虫,比如十一星、二十八星瓢虫等。

有益的瓢虫以蚜虫、介壳虫、壁虱等害虫为食。瓢虫的幼虫也是以害虫为食的,瓢虫特别爱吃蚜虫,一天能吃一百多条蚜虫呢!大红瓢虫和澳洲瓢虫能把自己的卵产在介壳虫的卵壳上,或者介壳虫身体外面的蜡膜上,幼虫孵化出来以后,就以介壳虫的卵和幼虫或它们的内脏为食。瓢虫有两层翅膀,上面的一层是鞘翅,坚硬而且漂亮,起保护作用。鞘翅下面是一对柔软而薄薄的翅膀,用来飞行。

小资料,瓢虫的集体迁飞习性

瓢虫有着集体迁飞的习性,在我国五六月间,北方地区都会有成群的瓢虫聚集起来,有时局部海岸被密密麻麻的虫体覆盖,使海岸呈现美丽的淡红色,有时甚至连海面上都会被这些成群的瓢虫所染红,煞是壮观。

蝴蝶只吸花蜜吗

一般人以为,蝴蝶和蜜蜂一样,只吸食花蜜,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蝴蝶的种类不同,它们各自的摄食习性也不一样。不仅如此,吸食花蜜的蝴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它们只吸食特定植物的花蜜。

比较常见的菜粉蝶只吸十字花科植物的花蜜,而蓝凤蝶则喜欢吸百合科植物的花蜜,豹蛱蝶则喜欢吸食菊科植物的花蜜。但是,还有一些蝴蝶并不吸食花蜜。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竹眼蝶在发酵了的无花果上吸食汁液,淡紫蛱蝶比较喜欢吮吸树木的蛀孔里面流出来的酸浆,而华南双尾蛱和赭色樟蛱蝶等吸食人粪尿,朴喙蝶和海南蓝灰蝶吸食马粪汁,冬青小灰蝶嗜吸牛粪液,白斑薯弄蝶和华北谷弄蝶等喜欢取食小溪中巨石上的白色鸟粪。有人在西双版纳的丛林里,还发现了几只热带蓝灰蝶,它们聚集在一块腐臭了的兽骨上吸食腐肉的汁液。

小资料,为什么有的蝴蝶被称为数字碟

数字碟生活在热带地区,因其后翅背面有类似阿拉伯数字88的花纹,而常常被称为88蛱蝶。它们的翅膀上表面呈淡棕色。世界上有近40种蝴蝶与88蛱蝶有亲缘关系,多数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青蛙在何时叫得最欢

春夏之交,阴雨连绵,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这是因为下雨之后,空气中的水汽变多,青蛙的皮肤里水分增大,它们感到快活就大声叫起来;同时这个时候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雄青蛙使劲叫以吸引异性前来交配。当青蛙遇到危险时,也会发出急促的叫声。为什么青蛙能叫那么大声呢?原来青蛙的和人一样声带在喉室里,而且雄性青蛙的咽喉两侧还有外声囊,因此它的叫声就更大。

人类男子立定跳远的纪录约为平均身高的两倍,然而一支普通的牛蛙却能跳越它身长9倍的距离。青蛙在起跳的瞬间,它的前腿就沿着身体两侧卷起,还把眼睛闭上,并将整个眼部缩进头部,这样,青蛙在跳跃的时候身体形状就成为流线型,不会有暴露突出部分,既能减少空气阻力,加快了速度,又不会因为摩擦而使自己受伤。

小资料,树蛙的保护色

树蛙可以根据身处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身体的颜色。春夏季节,树蛙的体色鲜嫩翠绿,与周围的树木浑然一体。而秋季来临,它们就会逐渐变成与树干、枯枝、落叶一样的黄褐色。这就是树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而演化成的自我保护色。

为何说蛇毒比黄金昂贵

毒蛇的口腔里有毒,是因为它的牙齿的基部连着毒腺。当它咬住别的动物的时候,相关的肌肉就会收缩挤出毒液,并通过牙齿排出。人畜一旦被毒蛇咬住,轻则得病,重的就会丧命。但是,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蛇毒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在市场上比黄金还贵呢!

在古代,人们都是用一些中草药来对付蛇毒,由于蛇毒的类别很多,所以,有时候效果不是很明显。19世纪以来,人们用蛇毒血清来抗蛇毒,而蛇毒正是蛇毒血清的原料。

前不久,科学家们还发现蝰蛇的蛇毒能治疗各种出血病;从蝮蛇的蛇毒中提炼出来的精氨酸酯酶,对由于脑血栓带来的偏瘫、心绞痛等后遗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由于蛇毒在医疗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蛇毒却只能一点一点地从毒蛇身上获取,所以,蛇毒自然就珍贵了。

小资料,剧毒无比的珊瑚蛇

珊瑚蛇有着美丽的外表,可爱的体形,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惑人之相,大部分的珊瑚蛇都身负剧毒,故有俗话说:“红环接着黄环,咬上一口就完。”它们的毒已经被列为最毒的一种蛇毒,属于神经性毒液。一条珊瑚蛇的毒,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一个成年人丧命。

猫为何喜欢吃老鼠

鱼和老鼠都是猫喜欢吃的食物,特别是老鼠,更是猫的美餐。那么,猫为什么要吃老鼠呢?

原来,猫和猫头鹰一样,都是喜欢夜间活动的动物,因此它们的夜间视力就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有良好的视力,体内必须补充充足的牛黄酸。这是提高自己夜间视力的必备物质。

如果牛黄酸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猫的夜间视力就会降低。而鱼类和老鼠的体内正好含有大量的牛黄酸,所以,猫就把它们当作自己的食物了。况且猫属于一种小型的猫科动物,在夜间活动频繁,老鼠主要也在夜间活动并且个头比较小,它也就只好注定成为猫的捕捉对象了。

由于老鼠喜欢在夜间活动,而猫眼的特殊构造也为它捕捉老鼠提供了天然的条件。猫眼主要是根据光线强弱而发生变化的。清晨猫眼像枣核;中午光线强,猫眼的瞳孔缩小成缝;到了晚上,瞳孔扩散到最大限度,尽量接受光线,使它能见到黑暗处的物体。

小资料,波斯猫的起源

关于波斯猫的起源,现较统一的说法是在阿富汗土著长毛猫的基础上,同土耳其或亚美尼亚地区的安哥拉猫杂交培育而成。波斯猫历史悠久,大约16世纪就经法国传入英国,其个性为:性情温文尔雅,聪明敏捷,善解人意,少动好静,叫声尖细柔美,爱撒娇。

动物冬眠为何不会被饿死

冬天来临的时候,青蛙、蛇、松鼠等动物就开始冬眠了,它们在冬眠的时候,几个月不吃东西却没有被饿死。这是因为它们在冬眠以前就准备妥当了。这些准备冬眠的动物把自己吃得胖胖的,在体内积累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它们一般都是从秋天开始准备,有的动物从夏季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

尽管如此,动物们在冬眠期间,伏在窝里不吃也不动,只是偶尔伸展一下四肢。这样呼吸的次数减少了,体温降低了,血液循环也就减慢了,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所消耗的能量就相对减少了。等到体内的营养物质接近尾声的时候,冬眠期也结束了。春天来到的时候,醒来的动物就开始到处大量地寻找食物,补充营养。

小资料,蜜蜂也冬眠吗

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传说中的龙是什么动物

在我国的传说中,龙是最神奇也是最神气的动物。它不仅有庞大的身躯,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本领,而且还是皇帝的象征,我们还常常自称是龙的传人呢。

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真正见过龙。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从来没有龙这种动物,龙只不过是中国远古人民想象出来的。

在殷商时代的文字符号中,龙字只是蛇字的头上加了一个角而已,这说明龙的原型很有可能是蛇。中国的古人会想象出来“龙”这种动物,恐怕与当时洪水泛滥的情况有关。当时河流经常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迷信的人们以为这是上天在惩罚自己,而上天的代表就是龙了。因为它比一条小小的蛇更威猛,也更适合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气度。

小资料,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恐龙在生物进化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但这种巨大的动物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在地球上灭绝的命运。至于它们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作了种种猜测:一些专家认为是火山爆发引起的;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是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和其他动物的死亡;还有一些人推测是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了地球的震荡……

蛇为何能吞下比它头大得多的食物

蛇能吞象么?当然不可能。“蛇吞象”是讽刺那些贪心不足而不自量力的人。然而蛇却能吞下比自己的头大得多的动物,专家发现蝮蛇能吞食比它的头大十来倍的鸟儿,在我国海南岛的蟒蛇竟然能吞食整头小羊和小牛!就是一般的蛇也能吞食比自己的脑袋大的动物。

蛇的嘴巴和其他的动物不同,蛇嘴巴的夹角能张大到130°,而人类的嘴巴的夹角只有30°,这和它的头部的骨骼有关。蛇类头部接连到下巴的几块骨头是可以活动的,不像别的动物那样固定,这样它的下巴就可以向下张得很大。蛇的嘴巴两边的骨头可以连接成活动的榫头,可以向两侧张得很大,而且左右都不受限制。如此一来,它就可以吞食比它嘴巴还要大的食物了。

小资料,蟒蛇的天敌是什么

蟒蛇虽体大力强,但属于无毒蛇,不咬人,一般在进食以后行动不便。它们看起来虽然令人恐怖,但是也有畏惧之物,例如某些植物(如葛藤、草苫等)和某些特殊的气味。据说,蟒蛇还怕汗臭,遇到蟒蛇时将脏臭的内衣投去,也能使蟒蛇伏地就擒。

鸟是怎样睡觉的

鸟类和人类一样也是要睡觉的,而且它们还有很好的“午休”习惯呢!到晌午的时候,水里的天鹅、鸳鸯和许多雁鸭把头弯向背里埋到羽毛底下,在水面上悠悠闲闲地漂流,而岸边的鸭雁和天鹅以及鹮、鹤、鹭等,都是单脚伫立闭目养神。

鸟儿在睡觉时,每隔一会儿睁一下眼睛,窥视四周的动静,保持警惕,免遭敌人的袭击。鸟类学家把鸟儿们这种似睡非睡的状态,叫做“窥视”。鸟类学家们观察发现,鸟类每分钟睁10次眼,如果附近有敌人,它们每分钟则要睁30~40次眼呢!而它们的睡眠效果却仍然跟人熟睡差不多!

晚上大多数鸟类除了育雏孵卵的时候在窝里睡觉以外,一般都是在草地、灌木丛和森林中过夜的。最有意思的要数猫头鹰了,它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的飞禽。白天的时候,它们就站在树梢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是它在睡觉,这可是它独有的睡觉姿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鸟类一天要睡多长时间。

小资料,为什么鸟会飞

飞是鸟的一种生存技能。首先,鸟的体型呈流线型,可减少阻力,又有羽毛,利于飞翔。另外,鸟的骨骼都有空腔,既轻又坚固,尾巴又起到平衡和控制方向的作用。有了这些有利条件,鸟类就可以在蓝天上飞翔。

大雁为何常排成“人”字或“一”字形飞行

每年的秋季,成群的大雁就浩浩荡荡地向南方飞去。大雁的飞行速度非常快,每小时能飞69~90千米,整个迁飞的路程总共大约需要1~2个月。在如此漫长的旅途当中,大雁如果只靠自己扇动翅膀,将会非常累,而且不安全。所以,它们就利用空中上升的气流滑翔,当第一只大雁鼓动翅膀,发出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大雁就利用这股气流的冲力,在高空中滑翔。就这样,一只跟着一只,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向目的地飞去。

这种队列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可以防御敌害的侵袭。一队队雁群一般是由有经验的老雁打头,而把幼雁和体弱的大雁插在队伍的中间,休息时还会由一只大雁当“哨兵”。大雁飞行时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比孤雁南飞安全很多。

小资料,世界上有不长翅膀的鸟吗

生长在新西兰的几维鸟,不但不会飞,而且连翅膀也没有。它们的大小跟鸡差不多,嘴巴细长,脸上长有颊髭。它们的嗅觉灵敏,听觉较好,但视觉较差,所以在夜间活动时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为什么企鹅能抵御严寒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地球上目前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地方。在那里,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是零下89℃。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只剩下企鹅仍孤独地坚守着白色的家园。企鹅是最古老的一种游禽,它可能在南极尚未被冰雪覆盖之前,就已经来此处定居了。南半球陆地少、海洋面宽,是水族最繁荣的领域,那里有丰富的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这些都是企鹅的主食,企鹅登陆南极洲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为了这片充沛的食源地。

在南极没有食肉猛兽,企鹅在这里很安全。同时,企鹅在南极洲冰天雪地的环境中经过数千万年的磨炼,已经练就了一身抵御严寒的本领。它身上的羽毛退化成密集的重叠鳞片状,不会被海水浸透,肥厚的皮下脂肪层能够维持体温。因此,人迹罕至的南极洲就成了企鹅的天堂。

小资料,企鹅的翅膀为什么那么小

企鹅祖先的翅膀并不是这样小的,但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翅膀小就可以减小潜水和游泳时产生的阻力,而且它们的食物来源于水中,不需要飞翔,两翼就变小演化成鳍状肢。

为什么说鸟类没有牙齿

没有牙齿是鸟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鸟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鸟类过着飞行生活,活动强度比较大,身体新陈代谢的频率比较快,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一来,它们就不能像爬行动物那样,通过细嚼慢咽来粉碎和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