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为什么
27001300000013

第13章 探究宇宙的奥秘(4)

太阳的引力作用可以引起潮汐现象,这种潮汐叫做太阳潮汐,而月球潮汐的起潮力比太阳的起潮力大2.25倍。月球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有影响。南非有一种海生动物只有在满月的时候,才会从洞穴里爬出来产卵。在月照下,植物生长的速度较快、长得较好,特别是对于几厘米高、发芽不久的植物,如向日葵、玉米等最有利;当花枝因损伤出现伤口时,月亮还能清除伤口中那些不能再生长的纤维组织,加快新陈代谢,使伤口愈合。精神病学家利博尔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在满月、新月期间更加容易情绪激动,而那些平时压抑的学生则会更加忧郁和迟缓,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时候的性格趋向会更加明显;他还对一些谋杀案作了统计和研究,发现在月圆前后的一周内,谋杀的发生率较高;在满月和新月期间,心脏病人会疼痛加剧,发作的次数也会增加。

这些都表明,月球的引力影响了生命的节律,这是由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月球的引力就像影响海洋的潮起潮落一样,引起了生命体的变化。

小资料,刚升起的月亮特别大

刚升起来的月亮总是让人觉得特别大,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因为月亮刚升起时,我们眼睛很自然地拿它和地平线上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作比较,就会觉得月亮特别大;等月亮升到高空后,那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月亮比较大小,我们就会觉得小了一些。

地球上的一天时间为何越来越长

人们都知道,地球上的一天是24个小时,但是美国航天局最新研究发现,现在地球上每天的白天时间平均延长了1/1400秒,一昼夜平均延长了1/700秒。这样累积起来,每年延长了半秒钟,120年后每天就会增长1分钟,若干世纪以后,一天的时间就会超过24个小时了。

其实地球的运动是变化的,而且极不稳定。科学家分析了许多珊瑚虫化石,从上面的生长线得知,在3.7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年是395天,当时一天的时间仅为23小时。4亿年前,一年有405天,一天只有21.5小时。6亿年前,一年不少于425天,一天仅为20小时。

科学家们认为一昼夜的时间变长是由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导致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涨潮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变慢。日本学者认为,涨潮摩擦力的大小与大陆分布有关,5亿年前至3亿年前的大陆是沿赤道方向排列的,涨潮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地球自转减慢得较为迅速;2亿年前以来,大陆逐渐按照南北方向排列,涨潮产生的摩擦力相对减少,地球自转减慢的速度就变缓了。

小资料,生长线

生长线指软体动物的介壳或厣逐次或逐期生长留下的线纹。依据生长线的多少,通常可以推测动物的年龄。例如蜗牛的厣上有相似于同心圆的线纹,就是它的生长线。

谁第一个登上月球

自古以来,月球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星球。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人们也一直梦想着登上神秘的月球。终于,在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下太空舱,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阿姆斯特朗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的确,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月球做的最伟大的探险,人类完成了登月的梦想。从此,各国科学家都在进行研究,期盼能够实现人类定居月球的计划。

小资料,在月球上能跳多高

如果你现在能跳过1米,到了月球上,你就能跳6米那么高,因为月球比地球小得多,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人站在月球上身体会变得很轻,只有在地球上的1/6。

月球上的脚印能长期保存吗

月球上的脚印不但能够长期保存,而且比放在博物馆里还保险。为什么呢?先分析可能使脚印消失的原因:首先是风,可是大家都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在真空状态下不可能产生风,也不可能有流沙之类的物质,那脚印就不会被其他物质覆盖;其次就是太阳的直接照射,虽然高温可能会使某些岩石破碎,但是由于没有风,破碎的岩石不会动,这也不足以影响脚印;再次就是陨石的撞击,这种可能性极小;最后就是太阳风和宇宙粒子流的影响,它们要磨损1毫米的月球表面尘土,得花费几千万年的时间。所以,脚印受不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在月球上长期存在的。

小资料,月球上的人类足迹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着陆。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月球轨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在此之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

房屋能建造在月球上吗

自从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后,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建造房屋,以供人们永久居住。在月球上建造房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月球上有丰富的资源,用月球上的岩石和沙子做成的混凝土,强度要比地球上的牢固得多。月球上还有大量的硅,用它可以制作电池,为居住的人们提供电源。但是,月球上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白天的气温在130℃左右,而晚上的气温在-170℃左右,温差很大。此外,人类还会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和流星的袭击。所以,在月球选择建造房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经过科学家仔细的考察研究,发现在月球南极附近大环形山中的平坦处是理想的建房区。

小资料,月球并不“美丽”

关于月球,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像嫦娥奔月等等。实际上,月球是一个毫无生机的世界,这里到处死气沉沉,一片荒凉。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昼夜温差相当大。月球的磁场也很弱,不能有效阻挡对生命有伤害的紫外辐射和高速带电粒子侵入,因而没有生命生存。

月亮会掉下来吗

19世纪,奥地利天文学家奥波塞尔就曾计算过,从1208年至2163年间有8000次日食和5200次月食,由此他掌握了月亮的运行规律。迄今为止,凡是他预测的20世纪的日食、月食,都能准时地被观察到,误差不超过1秒。这表明月亮运行的轨道确实很稳定,人们也就用不着担心月亮会在某一天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月亮之所以不会掉下来,是因为月亮在绕着地球运行时,虽然被地球强大的万有引力紧紧地吸住,但是月亮在旋转中产生惯性力,使它远离地球。在万有引力和惯性力的相互作用下,月亮一直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只要有万有引力和惯性力,月亮会一直稳定地在这个轨道上旋转,不会掉下来。

小资料,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叫做物体的惯性,由此而产生的力叫做惯性力。例如,我们乘车的时候随着汽车一起前进,当突然刹车时,汽车停止了,但我们还会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会向前倒去,这时如果不扶好就会摔跤,这是由于惯性惹的祸。

为何太阳和月亮有时会有光环

地球的上空布满了淡淡的云,当太阳或月亮从云中透出时,有时候会在它的四周产生一圈甚至几圈光环,气象学把这种光环叫做晕。出现在太阳周围的晕叫做日晕,出现在月亮周围的叫做月晕。

日晕大多是彩色的,像彩虹一样,不过它的七彩颜色顺序和彩虹正好相反,从内到外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而月晕的颜色则多是白色。

晕的出现常常预示着天气将有风雨来临,这是因为晕的产生往往是在暖湿空气和冷空气交锋的时候。热空气带着大量的水汽上升到冷空气上面,爬上6000米以上的高空,由于那里的气温下降到了零下20℃左右,空气中的水汽就形成了许多六角形的柱状冰晶,组成了卷层云。由于光线通过六角形柱状透明物时产生折射和反射,所以当太阳和月亮的光照射到云层中的冰晶时,人们就看见日晕和月晕了。

小资料,雨的形成

江河湖海的水受到阳光照射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随同空气一起升到高空,由于受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越积越多形成天上的云。云层内的小水滴越聚越多,结成了更大的水滴,当云不能承受水滴的重量时,水滴就会从天上降落下来,形成雨。

月亮为何会发出神奇的光

1783年,威廉·赫歇尔用自己制作的22厘米的望远镜,第一个观测到了月球上阿里斯托克环形山附近阴暗地区有红色的闪光。1958年11月3日,苏联科学家拍下了月球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上一次长达30分钟的粉色“喷发”型闪光的光谱图。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着陆前夕,曾经看见阿里斯托克环形山发出的淡淡荧光。那时,两位德国的天文爱好者也在地面上看见了这种神奇之光。类似的月球发光现象已经记录了1400多起。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月面的这种辉光现象多发生在月球经过近地点前后,此时月亮受到最强的地球潮汐作用,正处于月震的频发期。月震是密封于月球表面以下的气体从裂缝和断层中逃逸出来,吹起月尘,引发的辉光。况且月面的闪光多发生于月球上受到太阳照射的明暗交界线处,这里的温差变化比较大,导致月岩破裂迸发放出“点子”,“点燃”了月岩中的气体,放出辉光。

小资料,月球背光面也有光

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没有大气散射、折射等现象,但有时却能在它的背光面看到淡淡的光。原来,这是来自地球大气反射的阳光。在农历每月初五以前和廿五以后,由于地球与月球靠得最近,而月亮的亮度较小,所以这种光就更为明显。

什么是行星

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质量,形状大多是圆球状。近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又在这一定义上增加了一条: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而相反,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则称为“矮行星”,曾作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就因此被确定为“矮行星”,退出了太阳系行星行列,从此太阳系就只有“八大行星”了。

行星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由于它们在特定轨道上围绕恒星移动,就好像在行走一般,人们就把它们叫做行星。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后来人类认识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出来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最近才被列为“矮行星”的冥王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中也发现了行星,现在已经有近百颗太阳系外的行星被确定了。

小资料,最新的行星定义

近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行星下了新的定义: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引力必须同自转速度达成平衡而使其形状呈圆球体;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今后,人们将以这一定义作为新的标准来判定天体的行星身份。

行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行星和卫星都不能自己发光,完全靠反射太阳光产生光辉,然而它们的颜色却各不相同。金星是灿烂夺目的,火星是火红的,土星和木星是淡黄而略带乳白色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蓝绿色的……

行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这与它们的大气构成和表面的性质有关。金星的大气中有浓密的二氧化碳和云层,能够把阳光中的蓝光吸收进去,而橙色光则被它更多地反射出来,就显出金黄的色彩了。火星的大气比较稀薄,重力很小,但是“尘暴”常常将它表面橙红色的氮化物卷到高空,火星就呈现出红色了。水星、土星的大气中因为含有氢和氦,也别具一色。

天王星和海王星也与众不同,它们在望远镜中是蓝绿色的。这和它们的大气成分有关。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中含有甲烷,而甲烷对阳光中的红、橙色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样,经过大气反射后的阳光的主要成分就是蓝色和绿色了。

小资料,行星与卫星会发光吗?

星星中的行星和卫星都是会移动的星体,本身不会发光。它们的表面受到太阳的照射,再把光发射出去,我们看起来,便感觉它在发光了。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指哪些行星

过去人们常说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经过天文学家不断研究发现,其实太阳系应该是只有“八大行星”才对。它们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由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些行星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同时也以各自的地轴为轴心自转。它们的公转轨道大多近似圆形,也接近同一水平面。

八大行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地球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另一类为“木星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都有自己的卫星围绕着旋转。

曾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由于它的轨道和许多外海王星天体运行轨道类似,而它微薄的引力无法将这些星体排除出去,因此不符合新规定的行星定义,在2006年8月24日被天文学家定义为“矮行星”,也就是说,“九大行星”的说法将退出历史舞台,今后人们要记住的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和一颗“矮行星”冥王星。

小资料,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原指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九颗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今后,由于冥王星已经退出行星行列,人们将不再使用“九大行星”这一说法。

为何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

到目前为止,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人们,生命的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逐步演化来的。产生生命的先决条件是具备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大分子结构有机物到生命形成的各种条件,生命产生后还要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够得以延续。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符合这些能够使生命存在的条件,而其余的七大行星既没有符合生命产生的条件,也没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

金星比地球离太阳更近一些,所以它的表面温度达到450℃以上,即使是在晚上也足可以把岩石熔化。这样的高温当然是生命没有办法生存的。至于比地球远离太阳的火星,它的表面温度比地球低得多,尽管火星白天的温度为30℃,晚上为-150℃,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水。

小资料,达尔文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