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27000800000072

第72章 文化·教育(4)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地图。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记录道:公元前504年,一个叫阿里斯塔戈拉斯的人,郑重地将一块青铜牌给斯巴达王克留门尼斯观看,牌上刻有全世界的海洋环流、陆地和江河。这块青铜牌其实就是一幅不折不扣的地图。

公元150年,亚历山大城的学者托勒密出版《地理学》一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制作地图的诀窍,成为绘制世界地图的指南。他还特意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涵盖了从欧洲经丝绸之路到中国的半个地球的地域。在当时,能绘制出覆盖区域如此之广的地图,实在是很不容易。

外国人绘制立体地图,可能是受到中国人的影响。1510年,保罗·多克斯绘制了欧洲最早的立体地图,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附近的地形地貌充分反映了出来。但这幅地图与中国最早的立体地图相比,晚了1200多年。

中国是最早应用地图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有“禹铸九鼎”的传说。据说,大禹制伏水患以后,就铸了九只大铜鼎,鼎上铸刻有天下九州的山川形势以及丰富的草木禽兽和物产。在中国历史上,大禹是3000多年前的人,可见,世界上最早的地形图就应当是大禹的九鼎图。

春秋战国之际,地图的绘制水平非常高。那时候,群雄争夺地盘,战争不断发生。当时的地图主要就是军事地图,制作地图非常重视方位、距离和比例尺。

1973年,人们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掘出汉朝初年绘在帛上的三幅地图,包括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从这三幅地图来看,当时绘制地图的技术的熟练程度已经很高。这三幅地图中,最大的一幅是驻军图,长96厘米,宽78厘米,绘图颜色为黑、红、田青三种,描绘的范围是今湖南江华县的潇水流域,比例尺在1∶80000~l∶100000之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军用地图,被世界制图界人士誉为“惊人的发现”。

另据传说,在秦始皇的墓室中有大地的模型,以水银对数以百计的江河湖海进行模仿。在墓室的顶部,还制作了非常精美的天体模型。

公元32年,正是东汉初年,著名将领马援在给汉光武帝刘秀分析敌情之后,向他展示了一种用糯米粒做成的立体地形图,其中高山、大川、隘口等各种地势都非常清楚。光武帝看完之后非常兴奋,说道:“敌军的军情好像在我的眼皮底下出现了。”

南北朝时,南朝诗人谢庄改进了立体地形图的制作技术,使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用大小不同的木块制作了一幅立体地图,既能分又能合,巧妙地显示了山川地貌的特征。

唐贞元年间,贾耽设计、监制了巨幅的《海内华夷图》,开始以不同颜色绘制不同地域。

宋代科学家沈括曾写了一部著作《梦溪笔谈》,书中进行了如下记载:他奉皇王圣旨,出使辽国,一路上仔细观察地形,绘制了一幅名为“使契丹图钞”的地图,还利用面糊、木屑等物质,制成了非常好看的立体模型。

明朝末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广东刻印成《坤舆万国全图》。出于对中国的敬意,他把中国置于地图中央。这幅地图对我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使我国原有的经纬概念得到充实、明确和系统化。

1718年,清代官方监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制成,这是当时中国最权威的地图。

我国古代地图的特点是起源久远,绘制技术高超,理论完整、系统,种类多样。

034、《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由来

《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各种奇异的世界之最的书,它的创刊人是吉尼斯啤酒公司总经理休·比佛爵士。

1951年,英国吉尼斯啤酒公司的总经理休·比佛在一次打猎中,朝一只金鸟开枪,但没有命中,他抱怨说,这也许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了。

可是他的同伴不同意他的看法,与之发生了争执。比佛被激怒了,他想从书中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可是他惊奇地发现,没有一本书对鸟的速度作过详尽的记载。于是,为了弥补这项知识的空白,他决定由自己的公司出版一本记录这种“世界之最”的书。

1954年9月12日,经别人推荐,比佛会晤了诺里斯·麦克沃特和罗斯·麦克沃特孪生兄弟,希望他俩在伦敦的统计机构能够帮助他收集部分材料,主持编纂这本书。于是,麦克沃特兄弟在伦敦舰队街107号建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开始了紧张的编写工作。1955年8月27日,印刷厂完成了第一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装订工作。

这部仅有198页的小册子,当年便夺得了第一畅销书的桂冠。之后,其销售量始终名列前茅,每年都要再版和增补新的纪录。如今该书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俏,被翻译成34种文字。

035、袖珍本的由来

在出版物中,人们通常把那些版本较小的书籍称为袖珍本。袖珍本源自古代的巾箱本。

早在汉、晋时期,我国就有了版本较小的书籍,叫做巾箱本。巾箱是古时候人们装头巾的小箧,书籍可以放在巾箱里面,可见其小。

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印的《经史》,剩下了许多小版本,弃之可惜,乃仿古人巾箱之意,刻印武英殿袖珍本书《古香斋十种》。这就是“袖珍本”这个名词的来历。

目前,出版发行的一些工具书,例如字典、英语词汇手册、地图以及英汉小词典等,也都有很多袖珍本。袖珍本不但携带方便、制作精巧,而且有的采取缩印技术,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

036、丛书的由来

“丛书”就是把一类的书编辑在一起,再起一个总书名,像《五角丛书》、《当代汉译名著》等。

“丛书”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以“丛书”为书名的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学术界公认,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是宋代嘉泰二年(1202年)前鼎孙等人编的《儒学警悟》。它收宋人著作6种,共40卷。

我国最大一部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0多种,近8万卷。还有《永乐大典》,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丛书。

趣味链接:古人为什么用“卷”来作书籍的数量单位?

东汉蔡伦造纸以前,最初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书简用绳子编在一起,卷成一个卷,故而称卷。后来,因为竹简很笨重,阅读起来不方便,就改写在丝织品上。

在丝织品上写的书,称为“帛书”。为了便于保存,也把“帛书”依照篇幅的长短裁剪开,然后再折叠起来或卷起来,特别是卷起来保存更为方便,这样也是一卷一卷的书。

此外,古人往往把书中一类的内容卷在一起,于是“卷”也就成了计算书籍数量的单位。

037、“百科全书”的由来

“百科全书”的意思是一切知识的概要汇编,它包罗万象,卷帙浩繁,并附有索引、插图、地图、书目、图表等,以供人们方便查阅,是集工具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书籍。它的拉丁文名为“encyclopaedia”。

最早的百科全书应该是我国的“类书”。它把古书中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加以辑录,包括天文历法、人物传记、山川河流、车马服饰、历史事件、居处器物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类书的编排顺序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命人编纂的《皇览》。

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类书的编纂兴盛起来,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册府元龟》,动辄上百卷,甚至上千卷,资料十分丰富。

明代以来,更有两万卷的《永乐大典》、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类书的发展空前繁荣,其品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世界上最先在书名上使用“百科全书”一词的是德国人斯卡列哲。1595年,他在瑞士巴塞尔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神与世俗学科知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出版了百科全书,据统计有2000种以上。较著名的有《大英百科全书》(英)、《拉鲁斯百科全书》(法)、《世界大百科事典》(日)等。

趣味链接:古代的书签为何称作“牙签”?

书签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那时,书签被称作“牙签”。这种书签是用竹片制成的,读书人每当看到卷轴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便在它的一端插上“牙签”,便于以后回头查考。那些读书人把平时很少翻阅的书籍,叫做“未触牙签”。书签被称为“牙签”便来于此。

卷轴书改成折装以后,书签的用途就更广了。它的取材有用牛骨薄片的,也有用厚纸板的。考究一点的,还在纸板上贴上一层有花纹的绫绢。

宋朝以后,读书人对书签越来越讲究,喜欢手写一些座右铭之类的句子在书签上。现在,书签上有的印着装饰图画,有的印着诗词警句,有的印着名人格言,就是缘于此。

038、地方志的由来

编修地方志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主要记载各地的山川形势、建制沿革、农田水利、物产田赋、灾异情况、军备疆域、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和名胜古迹。

司马光对地方志有“博学之书”的赞誉。明朝统治者认为:“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清朝史学家章学诚对地方志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地方志的起源可追溯至晚唐,至南宋盛行,到元明两代逐渐趋于完备,清代是编纂地方志的极盛时期。

从唐朝开始,政府规定各州郡每3年编造一次以舆图为主的地方志。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通令全国各郡县每隔60年必须重修地方志一次。

地方志在我国是一份内涵丰富的文化财产。

039、杂志的由来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

法国为杂志之母,17世纪初发行的小册子,出现于欧洲各书店。这种小册子,内容是介绍法国的书店和书籍的,有点儿像现在的书评。

“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指称为刊物,是17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在这之后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

刚开始的时候,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很难区分。后来,报纸由于出版周期的关系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上区别越来越明显。

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16开、8开、4开、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逐渐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1741年1月,美国模仿英国杂志的月刊,首次发行了《美洲杂志》和《将军杂志》,发行人是富兰克林。

040、海报的由来

“海报”这个名词含有通告给大家看的意思,海报并非现代才流行的公告形式,远在古埃及时代就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