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27000800000037

第37章 地理·名胜(5)

此外塔桥还装设了电梯,游人瞬息之间便可抵达桥面,从而使得塔桥观光更加吸引人。塔桥也成为英国的重点文物。

054、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的大理石塔是向一边倾斜的奇特的塔。它于1174年8月9日开始兴建,持续了100多年才建成。

该塔开始建造时本是笔直向上的,但建到第三层时,由于建筑师对地质结构不太了解,土层强度很差,而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又重又高,加上基础仅3米深,故造成了塔的不均衡下沉而发生倾斜,工程因此而被停止。

直到170多年后才又继续施工。为防止倾斜,人们在施工时尽量设法将塔的重心转移。但由于塔身底部三层倾斜已成事实,故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还是偏离了垂直中心线2.1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塔身还在不断地倾斜。

055、华尔街

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南端,西起百老汇的三一教堂,东到东河码头,是一条不到半英里长的弯曲街道。街口右边第一幢大楼的墙上嵌着一块铜匾,上面写着“纽约的里程碑”,记述了华尔街的来历。

1653年,这里是纽约市的北部边界。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北美时期,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袭击,从百老汇到东河码头一线,筑起一道木头栅栏的围墙。后来,英国殖民者取代了荷兰在这里的统治,拆除了围墙,建成一条宽约36英尺的街道。由于先前这里是一道墙,故称其为“墙街”,音译就是“华尔街”。

华尔街主要因它是美国甚至世界金融的神经中枢而闻名天下。如今的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亿万富豪的代名词。

056、唐宁街

英国伦敦白厅大街上有一条短而窄的横街叫做唐宁街。由于“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内阁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召开,于是,人们便常用唐宁街作为英国首相府的代称。

唐宁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17世纪中叶以英国外交官乔治·唐宁的名字命名的。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此人骄横、卑鄙、贪财,善于谄媚和见风使舵,曾在克伦威尔和查理二世手下任职,并赚取了大量不义之财。他购置了大片地产,建造了很多房舍,连成一条街,便为“唐宁街”。

18世纪英王乔治二世在位期间,把唐宁街10号和11号两幢三层楼房收归皇室所有。从18世纪30年代起,“唐宁街10号”便成为首相官邸,11号则是财政大臣官邸。

057、唐人街

华侨或外籍华人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城市往往聚居在一条街或一个区,这样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例如,美国的旧金山、纽约、华盛顿、费城、芝加哥、洛杉矶,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悉尼,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城市都有“唐人街”。那么,为什么华侨或外籍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呢?

我国唐代前期国势强盛,其影响波及国外。《明史·外国真腊传》写道:“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清诗人王渔洋在《池北偶谈·汉人唐人秦人》中也说:“昔予在礼部,见四泽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暹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

可见海外各国对中国人早有“唐人”的称呼。华侨亦自称“唐人”,更有把其所穿服装也称作“唐装”者。

英语中的Chinatown译成中文为“中国城”或“华埠”,但多数人习惯译为“唐人街”。

趣味链接:国外人为什么习惯称中国人为“唐人”?

国外人都习惯叫中国人为“唐人”,关于“唐人”这种称呼的由来,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说,中国唐朝相当繁荣,其经济文化影响到世界的很多地区,外国人于是把中国的移民称为唐人。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闽粤同胞都是唐代中原移民的后裔。唐高宗时,河南固始陈元光父子率众人迁移至闽粤,祖孙四代,历时百年的开发,传播了华夏文化。

郑成功是从河南固始迁到福建南安的后裔,收复台湾后,他所率将士也都是从固始移民到漳州、泉州、潮州、福州、满仙等地的后裔。这些人既然是唐代移民的后裔,也就有人称之为“唐人”了。后扩大到华人都称为“唐人”。

058、喜马拉雅山名称的由来

位于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是我国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交界处的大山脉,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喜马拉雅山”由梵语“雪”加上“家、家乡”组合而成,即“雪之家,雪的家乡”之意,这种说法最多见。另一种说法认为它的由来由当地的神名而来,即“雪山之神”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喜马拉雅山”由南印度的德拉维亚语“山”加上梵语“雪”组成,即雪山之意。

059、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的提法,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

据考证,“五岳”的提法始自汉武帝,到汉宣帝时确定了以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为北岳(在河北省曲阳县)。其后又改湖南的衡山为南岳。

关于“三山”的说法有很多。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座山峰排列,南北相连,称为三山。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的诗句。江苏省镇江市长江江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夹江相峙,世称金口三山。

还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三山”也就是指三神山,即古代传说中的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山,总称“三神山”。据说山上有长生药,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建造的。

其实,现在所说的三山五岳,是泛指中国的所有名山。

趣味链接:中岳嵩山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中岳嵩山的名称历来变化甚多。据《尚书》上说,嵩山从外形看是方形,古称“外方”。又由于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的居地都在现在的山西省南部,对于部落氏族来说,嵩山距离他们已经很远了,所以把它称作“外方山”。夏禹时人们称其为“嵩高”、“崇山”。

周公所著《尔雅》上说:“山大而高者叫嵩”。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始定嵩高山为中岳。“嵩山”这一名称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以后历代均沿称嵩山为中岳。这是根据《诗经·大雅》中“嵩高唯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而命名的。

古人认为它凝聚天地灵秀之气,居于四方中央,巍峨高峻,雄伟秀丽,故称其为中岳。

060、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由西向东绵延跨过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山峻岭、河谷溪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万里长城源于战国时期。开始,为防止来自北方的突然袭击,一些诸侯国在北部修建了长城。后来,各诸侯国之间亦筑起长城用以自卫。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收复失地,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并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赵、魏等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用30万人力连续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代县、蔚县,接燕国北长城,经张家口,东达燕山、五田、锦州,绵延到辽东的长城,全长6000多千米,人称“万里长城”。

汉代对秦代长城进行了重新修筑,并修筑了朔方长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内),大修“凉州西”长城,建立了河西四郡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沙州(敦煌)。

明代,为了防御蒙古族鞑靼、瓦剌两大部落的侵扰,自洪武至万历年间,又用100多年的时间先后18次对长城进行重修和扩建。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今在北京居庸关、八达岭所看到的长城即明代长城。

061、天安门

天安门是我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始建于1417年,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

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结构牌楼,叫做承天门,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

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承天门的事务,白圭又请蒯祥出谋划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

1651年,清政府重建承天门,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显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062、紫禁城

紫禁城即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建国后被辟为故宫博物院,成为旅游胜地。可“紫禁城”的名称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与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以及帝王的封建思想密切相关。

紫禁城的“紫”指紫薇恒。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恒星分为三恒、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恒指太微恒、紫薇恒、天市恒。紫微恒在三恒之中央,因此代称皇帝。又因皇帝宫殿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紫禁城的“禁”字正是强调了皇宫的这种无比的尊严。

古时人们认为“玉皇”是居住在天宫之内的,天宫谓之紫宫;而皇帝自诩是“天子”,其住所即相当于天上的“紫宫”(亦称紫薇宫)。封建社会时,皇帝居住的宫殿,四周绕以高大厚实的城墙,戒备森严,严禁庶民百姓靠近,故称之为“禁城”。

目前,紫禁城同长城一样,已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63、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我国北京市西郊,总面积290公顷,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清代以前,颐和园一直是一处风景名胜。金朝,这里是皇帝的行宫。到了明朝,这里被称作“好山园”。好山园的山称瓮山,湖称西湖。清康熙帝亦曾将此作为行宫。

1750年,乾隆帝为其母做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山顶建了一座9层高的“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后又乾隆下令把山前的西湖扩大加深,更名昆明湖,使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园林,称为“清漪园”。

1860年,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将清漪园劫掠一空,毁坏殆尽。1888年,慈禧太后为追求享乐,私自挪用海军经费纹银2000万两重修此园,并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该园又被八国联军毁过一次,后又花费巨资修复。

064、明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十分重视选择皇家陵地。他派人在京城附近寻找陵地,最先找到的是屠家营。因明成祖姓朱,“朱”与“猪”同音,猪进屠家,就要被宰杀,不吉利。又找到狼儿谷,猪旁有狼,更危险。又找到燕家台,但“燕家”和“晏驾”(皇帝死了叫晏驾)谐音,也不能用。

最后他找到黄土山这块地方。这里山间明堂广大,群山似封若闭,中间水土深厚,加上术士一番瞎吹,明成祖就下旨圈地80里,做陵区禁地,并将它改名为天寿山。

这里共埋葬了十三个皇帝,因而被称为十三陵。其中以长陵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其次为现已被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