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表情
26988100000029

第29章 聚焦心理变化——眼睛的秘密(2)

一个人会出现厌恶的表情,是因为所遇到的事物让他不喜欢,因此他想要远离这个让人厌恶的事物。

一个人会产生恐惧和愤怒的情绪,是因为受到了威胁。没有人会喜欢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事物,因此在恐惧和愤怒的表情中也会出现视觉阻断的现象。只是这种视觉阻断的现象并不会像厌恶表情那样明显,以紧闭眼睛的方式展现。因为人在恐惧和愤怒时,需要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逃跑和攻击。所以不能闭上眼睛,因为这样当事人就无法收集信息了。

一个人会出现悲伤的情绪,是因为已经发生了不好的结果。虽然当事人已经得到了悲伤的结果,但是从主观角度来讲,他并不希望接受这个悲伤的结果。所以会出现紧闭眼睛的视觉阻断,算是一种暂时的逃避性行为。

虽然视觉阻断的行为具有掩耳盗铃的自我欺骗性,并不会起到改变客观现实的作用。但是,却能对当事人的心理起到一种保护的积极作用。

人们总是不希望看到厌恶或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事物,可是客观上又无法改变,所以就采取视觉阻断的行为来避免看到,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

一瞬间的真实——瞳孔变化

通常,我们的瞳孔会随着外界光线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界光线太强烈的话,我们的瞳孔就会缩小,这样能保护眼睛免受强烈光线的伤害。如果外界的光线变得暗淡起来,我们的瞳孔就会出现扩大的反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暗淡的光线下看清楚外界的事物。

我们的瞳孔除了会随着外界客观环境变化外,还会随着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产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瞳孔的变化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变化。所以我们想要掌握对方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就必须仔细观察对方的瞳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注意到对方瞳孔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太细微了,需要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瞳孔的变化虽然观察起来十分困难,但却是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中最诚实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瞳孔变化直接受到大脑中神经系统的命令。当一个人遇到外界刺激时,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而这些情绪和情感会通过瞳孔的变化反映出来。这一切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支配,所以难以被理智所掩饰。因此观察一个人瞳孔的变化,是揣测一个人内心活动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了。

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很关注对方的眼睛,并从对方瞳孔的变化中来了解对方对所谈论话题的真实反应。

虽然阿拉伯国家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瞳孔的变化会泄漏自己的内心活动,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理智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瞳孔变化。不过阿拉伯人还是想到了不让对方看到自己瞳孔变化的方式——戴墨镜。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名流政要在参加一些重要会议的时候,都会戴着墨镜出席。

2011年12月3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公布将要受到制裁的阿拉伯国家政要和富商的名单。

作为叙利亚总统的巴沙尔·阿萨德和他的弟弟希尔·阿萨德一起出席了这次会议。上图中戴着墨镜的两个人就是巴沙尔·阿萨德和他的弟弟希尔·阿萨德。他们之所以会戴着墨镜出席会议,就是为了不让他人从自己的瞳孔变化中得到自己内心的真实信息,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这次会议中,巴沙尔·阿萨德和他的弟弟希尔·阿萨德榜上有名,被列入了需要制裁的阿拉伯国家政要名单。不过由于他们戴着墨镜,而且其他面部表情也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因此我们无法得知他们在听到自己被列入黑名单时,是什么样的反应并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

如果巴沙尔·阿萨德和他的弟弟希尔·阿萨德没有戴墨镜的话,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他们瞳孔缩小的变化。

瞳孔的变化与人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厌恶与喜爱之情。以下这个实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实验人员挑选了二十个志愿者。让其中的十个志愿者不吃不喝一整天,而让另外十个志愿者吃饱喝足,然后再把这二十个志愿者安排在一间房子中。

在这间房子里面有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实验人员发现:那些一整天不吃不喝的十个志愿者在看到这些美食后,他们的瞳孔扩大了,说明他们对面前的食物十分感兴趣。

但是,另外十个吃饱喝足的志愿者的瞳孔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即使有的志愿者在看到美食后瞳孔出现了扩大的变化,但是远远没有那十个处于饥饿状态中的志愿者的瞳孔大。经过统计,实验人员发现,饥饿志愿者的瞳孔比饱餐志愿者的放大了2到5倍。

实验人员还发现,虽然那十个饥饿的志愿者都处于饥饿状态,但是在他们看到美食时所出现的反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的志愿者表现得比较坦诚,自己很饿,于是在见到美食时,直勾勾地盯着桌子上的美食,不愿意把目光转移到没有美食的地方。

有的志愿者表现得就比较隐蔽一些,他们不会轻易表现出自己内心对美食的渴望。尽管自己很喜欢桌子上的美食,但是却故意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以转移自己对美食的注意力。

可是,这些人瞳孔的变化却出卖了他们的内心需求,因为实验人员注意到,这些人的瞳孔依然是扩大的。这说明他们的内心十分渴望得到桌子上的美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瞳孔的变化来揣测一个人的内心活动。

心理学家艾克哈德·赫斯曾经指出,人们永远不可能控制自己的瞳孔变化,瞳孔的变化可以真实地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

总的来说,当一个人见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时,他的瞳孔会扩大;而见到自己不喜欢和厌恶的人或事物时,他的瞳孔会缩小。

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激动、惊讶和喜悦状态时,他的瞳孔会扩大;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厌恶、悲伤、轻蔑和愤怒时,他的瞳孔会缩小。

在所有的情绪中,恐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绪。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恐惧情绪时,他的瞳孔会出现一种奇特的变化——先扩大,再缩小。这是因为人的恐惧情绪实际上是惊讶情绪和悲伤情绪的叠加。

当一个人遇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时,首先会出现惊讶的反应,这个惊讶的反应会促使当事人去注意观察这个刺激性事件,然后作出应有的判断。于是,当事人就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收集信息,其中人的视觉器官是收集外界信息最重要的器官,于是人们需要扩大自己的瞳孔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方便当事人作出正确的、对自己有利的判断。

这个惊讶表情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十分短暂,但是却很重要。在收集完信息后,当事人会作出判断。如果这个刺激性事件会对当事人构成威胁,当事人就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因为面前的事物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所以当事人根本不可能喜欢,于是瞳孔就会出现缩小的反应。

198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抓获了一名间谍。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FBI探员很快就开始审问这个间谍。可是,FBI探员并没有从审问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名间谍的嘴巴实在太紧了,FBI探员几乎无法从间谍的嘴中得到任何信息。

经过几天的审讯,FBI探员虽然没有从间谍的嘴中套出线索,但是却了解了这名间谍对自己的国家十分忠诚。这名间谍甚至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成全同伙的决定。面对如此顽固的间谍,FBI探员还是不愿意放弃。

在一次审讯中,FBI探员准备了32张照片。这32张照片上的人都是嫌疑人,间谍的同伙极有可能在这32个人当中。

在审讯的过程中,FBI探员要求间谍观看这32张照片,并在观看完之后叙述他所知道的照片上的人的信息。其实这名间谍所说的内容并不重要,FBI探员也不相信间谍会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