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反应
26986700000013

第13章 抬头低头、摇头扭头——头部动作(2)

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宗教场所中,宗教雕塑的形象总是比照现实原型的几倍或是十几倍来放大。这是因为高大的雕塑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崇敬,人们在面对比自己高大许多倍的宗教雕塑时,就会仰头并顶礼膜拜,自然也就会形成敬仰之意。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但是在五台山却有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五台山上香火最盛之处并不是让人们心生敬意的高大的菩萨雕塑,而是山下那些矮小的土地爷庙。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在面对高大的雕塑时,自然会抬头仰望并心生敬意,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心理距离的拉近,虽然人们很容易崇敬那些高大的人或是事物,却无法做到心理上与之亲近。相反,那些矮小的土地爷庙虽然不会让人心生敬意,但是却倍感亲近,所以人们常常去土地爷庙烧香,希望土地爷能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但是,人们虽然和土地爷很亲近,但是并不代表着尊重,有些人内心深处看不起土地爷,因为土地爷庙的规格实在太过低下。人们虽然无法从心理上与菩萨亲近,但是却从内心深处崇敬菩萨。

所以,仰头的动作虽然伴随着崇敬的心理活动,但是却很难出现亲近的心理。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仰头的动作往往是被动的,是因为身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得不仰头注视。

那么,因为这种身高差异所引起的仰头动作,是否也代表着崇敬的心理状态呢?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个陌生人,人们为什么总是会对身高较高的人产生不错的印象呢?这种现象是否与仰头所引起的崇敬心理状态有关呢?

以下的这个实验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实验人员找来了10名男性模特,把这10名男性模特分为5对,每一对的身高差别为5厘米左右;又找来了10名女模特,按照以上的标准划分,只不过每一对模特的身高差别在3厘米左右。

然后,实验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分别对这两组性别不同的模特进行印象评分,满分为10分。

实验的结果是,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模特,身高较高的人所获得的印象评分都较高,平均分高达7.8分;而身高较低的人所获得的印象评分都较低,平均分为7.1分。

这个实验说明,仰头的动作不仅仅代表着崇敬的意思,同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当一个人抬头仰视某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出现敬仰的心理,从而认为对方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应该得到你的尊重。

当你遇到一个身高跟你差不多的人,你在和这个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自然会平视对方。于是你会认为对方是一个和你一样的人,你只会出现一种平等的心理,而不会崇敬对方。

而当你遇到一个身高比你低的人,你在和他进行交流的时候,会自然地俯视对方。这种俯视会让你心生优越感,并认为对方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根本不可能出现崇敬之感。

例如当你登上一座高大的山峰时,你会从山顶俯瞰下面的世界,这时你内心的感觉会是什么?不可能是崇敬吧,你会有一种意气风发之感,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受,并且自信心爆满。

但是,你在没有登上这座山峰的时候,你会在山脚下仰望这座高大的山峰,这时你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呢?面对着这个比你高上千倍的庞然大物,你会藐视它吗?不会吧,你只会心生敬意,甚至是敬畏。

人们总是会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高个子的人靠得住,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往往会对身高较高的男性产生好感。这种看法并不科学,但是人们似乎无法摆脱因为仰视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仰头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不错的。世界上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攀登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或许就是因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足够让人敬仰和敬畏,而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时,人们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因为那时你会感觉到,世界就在你的脚下。这种成就感是超越极限的高度带给你的。

在现实生活中,身高较高的人也总是占据着优势地位,美国专门做过一项有关身高与成功率之间的调查研究。

有关专家专门研究了美国历史上的46次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的身高与竞选总统成功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在这46次总统竞选之中,身高较高的人成功当选总统27次,占据总数的59%;身高较矮的竞选者成功当选总统的次数为17次,占据总数的37%。还有两次,竞选者之间的身高基本相同。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得知,身高比较高的人的确可以给人们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例如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中,奥巴马成功当选为总统,虽然奥巴马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奥巴马的身高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奥巴马的身高为1.85米,而他的对手麦凯恩的身高比他低了17厘米。

因此,奥巴马给选民们的第一印象明显要优于麦凯恩,而第一印象往往是很重要的,并且是难以改变的。“第一印象”具体是指,在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型的地位,在以后的交往中很难被改变。这种第一印象的形成与身高因素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与仰头动作很相似的一种头部动作就是抬头动作,只不过幅度上有大小的区别。抬头的动作具有傲慢、强调权威和轻蔑的意思。

当一个人在表达傲慢、权威和轻蔑的时候,会抬起自己的头部,眼睛稍微向上挑起,最重要的是,会凸显出自己的下巴。总的来说,抬头的幅度没有仰头的幅度大。虽然抬头和仰头这两种头部动作只有幅度上的细微差别,但是所代表的意义却有很大区别,给对方的感觉也是天壤之别。

抬头的这种动作来源于灵长类动物,例如猩猩、狒狒等。当猩猩或狒狒受到侵犯的时候,它们通常都会用抬头的动作以表示自己的权威和愤怒。它们在做出这个动作时,常常伴随着张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动作,就是在向侵犯者示威,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好惹的。

当人们被侵犯的时候,也会做出抬头凸显下巴的动作,只不过不会像猩猩那样大张着嘴巴、露出牙齿而已。例如,当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就会抬高自己的下巴,并用自己的下巴对着对方,其实这也是一种抬头的动作。这种动作不仅表达着自己的愤怒,同时也扞卫着自己的权威。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军活捉并送上了法庭。不久之后,针对萨达姆的审判就开始了,在萨达姆被审判期间,当面对法官的提问时,萨达姆总是以一种高傲的抬头姿势面对法官。这种抬头的动作就说明了萨达姆的傲慢、愤怒和轻蔑。同时,扞卫了自己作为伊拉克前总统的尊严,尽管这时的萨达姆已经沦为了阶下囚。

先点头后摇头——摇头动作的撒谎特征

摇头与点头的动作一样,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头部动作,但是所代表的意义却和点头相反,是否定的意思。

有一次英国议会正在召开会议,一位议员正在当众发表言论,但是他却看到了丘吉尔正在摇头的动作,他从丘吉尔这个摇头的动作中得知,丘吉尔并不同意他所陈述的观点,于是这位议员在演讲结束之后就说了一句:“我想提醒在座的诸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已。”丘吉尔知道这位议员的这句结束语正是针对他刚才的摇头动作的,于是丘吉尔就站起来说:“我也提醒在座的诸位,我也只是在摇我自己的脑袋而已。”

摇头和点头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头部动作,但是点头的动作比摇头的动作使用得更频繁一些。而且,点头的动作具有撒谎的嫌疑,但是摇头的动作却很少有撒谎的现象。

总的来说,摇头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表示拒绝的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复杂。但是,有些人在做摇头的动作之前,会出现轻微的点头动作,而且时间很短暂。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那么此人摇头的动作就是虚假的,而那个轻微和短暂的点头动作才代表着他真实的内心想法。

在美剧《不要对我说谎》中,就有关于摇头前点头动作的描述。一天,主人公莱特曼正在等一个停车位,他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等到了。可是正当莱特曼准备停车的时候,一辆汽车却先下手为强,占据了莱特曼辛辛苦苦等来的车位。

可以想象,莱特曼很气愤,于是质问对方:“难道你没有看到我正在等车位吗!”对方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没有,我也在等车位。”

在这个人漫不经心的回答中,莱特曼注意到,这个人在说“没有”的时候先是轻微地点了点头,然后才做出大幅度的摇头动作,以表示自己真的没有看到。这一细节说明,对方在说谎。因为他确实看到了莱特曼正在等待一个车位,于是他在回答莱特曼的问题时,基于本能出现了点头的动作。但是,他的理智很快反应过来了,于是又用摇头的动作表明自己的清白。

所以,在一个人做出否定回答并摇头的时候,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对方是否做出了点头的动作。如果出现了点头的动作,即使很轻微、短暂,那也是他真实内心的反映。这时,就不要相信他摇头的否定意义了。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总是频繁地从左到右或是从右到左(摇头的慢动作)看某一事物,那么这个人会认为自己并不喜欢眼前的事物。所以说,摇头的动作有时也会主导一个人的想法。

另一种视觉阻断——扭头动作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在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会选择把头扭到一边。这说明学生在拒绝老师的批评。

之所以会出现扭头的动作,是因为客观原因。身为学生,他不可能和老师发生争吵或是直接离开,不听老师的批评,因为这样只会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所以,他不得不听老师的批评。但是,他心理上又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结果只好把脑袋扭到一边。

扭头的动作实际上是视觉阻断现象的一种延伸,当一个人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想看到的心理。而扭头的动作实际上就是让人的眼睛离开厌恶的人或事物,其实就是阻断自己的视觉。

有些没有独自生存能力的人会上街乞讨以维持生活,但是也有不少人明明有劳动能力,却依然以乞讨为生。因此当城管执法队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选择劝说和批评教育。

但是,城管队员的劝说似乎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因为这些人下次还会继续乞讨。如果这些进行批评教育的城管队员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观察到在他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那么人根本没有听,而是把头扭到一边,实际上就是拒绝劝说。所以,不论城管队员说多少次,依然不可能劝说成功。

扭头的动作在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一个婴儿吃饱后,不仅会出现吐舌头的动作,还会把脑袋扭到一边,以表示自己已经吃饱了,不再需要,表达出了自己的拒绝。

因此,当你和一个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扭头的动作。因为对方既然出现了扭头的动作,就说明他已经对你所说的一切感到了厌烦,希望你能赶快结束。如果你继续喋喋不休地说下去,不仅会让对方感到越来越厌烦,甚至还会让对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直接拒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