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60

第60章 文化篇(4)

内容最广泛、最著名的百科全书是《不列颠百科全书》(通常称《大英百科全书》),现存哥伦比亚与伦敦两地。它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三大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利尔百科全书)之一。它包含的知识广泛:有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历史、地理、哲学与宗教、人文艺术、运动与休闲娱乐等。

不列颠百科全书诞生于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氛围中。第一个版本的大英百科在1768年开始编撰,历时三年,于1771年完成共三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该书由苏格兰人贝尔·麦克法夸尔和斯美利编辑,苏格兰的爱丁堡出版,共三卷,2689页,160幅铜板插图。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书中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分量逐渐增加。1910年一版时,已成为学术水平很高的大型综合参考书。在1920年,版权被美国罗巴克公司以133万美元购得。

1929年,随着第14版的问世,大英百科更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邀集近1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位学者专家参与撰述,大量收录欧洲以外地区的资料,完成全部二十四册的第十四版,确立了它在百科全书界中最崇高、最具权威的地位。

印第十四版时,英美双方共同修订,努力把大小条目混合编排,并编制了较为详尽的索引,但查阅起来还是不方便。从1938年起,美国出版一册《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为补充。1943年,美国前芝加哥大学副校长本顿买到出版权。

此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电子出版核心媒体发展上面也不落人后。在1989年出版第一个多媒体百科“康普顿多媒体百科全书”。1994年公司推出大英百科全球网络版,成为网络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如今,虽然出版的媒介已改变,但大英百科全书的使命仍与1768年创立时一样:成为全球参考书和教育与学习的领导者!

最大的词典

词典当中编辑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就是《牛津英语词典》。这是一本历史悠久、具有权威性、声誉不衰的世界上最大的词典。

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从1857年就开始了。那一年,伦敦语言学会提出了编纂新的英语词典的想法,倡议对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以来的英语进行一次全面的考证和研究,以便对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化传播发挥历史性影响。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倡议,引出了一个70年才完成的浩大工程。

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虽然前后70余年,卷帙浩繁,但由于编写的原则严谨,全书浑然一体,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辞书。

1928年,《牛津英语词典》第一版以12卷本的形式面世,共收录414825个单词和短语。

1933年该词典又出版了它的第一卷增订本,收录了过去50年间形成的新词条。1957—1986年间,增订本又从1卷扩展成4卷,几乎涵盖了英语所有最新的词汇。1989年,词典第一版与4卷增订本合并,另增5000条新词汇,出版了20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2000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启动了《牛津英语词典》第三版的出版工作。第三版的修订、出版过程完全是在网上进行的,出版社每3个月就发表一次修订的内容。事实上,《牛津英语词典》自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处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已经成为英国扩大国际影响的得力工具,内容博大精深的《牛津英语词典》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识字课本

《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事》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

《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个。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但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于理解,现依据清人汪啸尹、孙谦益的说法,将《千字文》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功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维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千字文》第三部分讲述上层社会,第四部分讲述民间生活,在层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的角度去理解。

《千字文》与“三、百”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后人反复修改增补等问题,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许多方便。

最早的字典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说文解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解说汉字,研究汉字本身,而且可以说它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贾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说文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是唯一的经典著作,就是对于整理文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少的。

最早的文言语法书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历来难读难用。

《马氏文通》出版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了。作者马建忠(1845—1900),别名乾,学名马列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人(今镇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