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25

第25章 动物篇(3)

哺乳类动物的一般怀孕期约需10个月左右。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牛、马、驴、黑猩猩等。然而,长须鲸的怀孕期要11个月;大象的怀孕期为所有的哺乳动物中最长的,要18—20个月。

哺乳动物中怀孕期最短的,是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一种小型兽类。它的头部很像兔子,身体又像老鼠,所以人们称它为鼠兔。它身长约12厘米,体重为120克左右。由于后肢长于前肢,无尾巴,耳大呈椭圆形,耳壳边缘呈白色,背部从前端到尾基呈黄褐色,有黑色或沙黄色的长须,眼的周围有一黑圈,腹部毛呈灰白色。它的怀孕期只有15天左右。

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种类繁多,包括熊、狮、豺、豹、狼、貂等。曾有人误以为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最大的北极熊身长2.7米,肩高1.3米,体重750千克。后来发现,阿拉斯加的棕熊身长可达3.25米,肩高1.5米以上,体重达800千克,这就超过了北极熊。因此,阿拉斯加棕熊为动物学家公认的最大的食肉动物。

棕熊的皮毛不怎么值钱,只适于制床毯和地毯。熊肉、熊脂肪和熊掌可以食用,熊胆和熊油可以制药。人们经过驯养的棕熊,能够表演技艺。

棕熊分布于包括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在内的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栖息在山区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等森林地带,林中有火烧迹地、沼泽地、河谷地等多种环境类型,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有垂直迁移的现象,夏季在高山森林中活动,春、秋季多在较低的树林中生活。

棕熊主要在白天活动,性情孤独,除了繁殖期和抚幼期外,都是单独活动。在森林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领地,常常在树干上留下用嘴咬的痕迹、站起身来用爪子在树干上抓挠留下痕迹、在树上用身体擦噌留下痕迹等,将其作为各自领域边界的标志,以免互相侵犯。

棕熊善于游泳和在湍急的河水中捕鱼,也能爬树和直立行走,但动作不够灵活,平时慢条斯理,走路的时候总是同一侧的前后两腿一起并进,但奔跑时的速度也相当快,有时可以轻而易举地追赶上猎物。它并非是一种真正的食肉兽,不但食性很杂,而且以野菜、嫩草、水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有时也偷食农作物,动物性食物有各种昆虫和鲑鱼等鱼类、小型鸟类和野兔、土拨鼠等小型兽类,也吃腐肉,有的还对驼鹿、驯鹿、野牛、野猪等大型动物发动攻击。

棕熊的体型较大,力量也很大,在山林中很少有动物能抵得过它,但是与老虎相比,只有嗅觉较为灵敏,视觉和听觉都很迟钝,动作较为笨拙,爪牙也不够锐利,所以如果发生争斗,则会被老虎吃掉。

棕熊有冬眠的习性,从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一直到翌年3—4月。为了积累用于冬眠期间所需的大约50千克脂肪,秋天必须吃掉400—600千克的浆果和其他食物。冬天临近时便开始准备洞穴,选择那些遍地是倒木枯枝,寒风较弱的向阳地带,多选择大树洞或岩石隙缝处居住,有时也在沼泽地上的干土墩上挖掘地穴。

一般每个个体独居一个洞穴,只有雌兽与3岁以下的幼仔才同居在一起。进洞前先围着洞口转一阵,然后跳钻进去,或者后退着进窝,或者把自己的足迹弄乱,以免被天敌发现洞穴,更好地隐蔽自己。在冬眠期间主要靠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如果有危险,随时都会醒来。在较温暖的日子里,有时会到洞外活动一段时间。

棕熊每年5—7月发情交配,雌兽的怀孕期约为7—8个月,初春时生育,每胎产2—4仔。初生的幼仔体重约有500克,全身无毛,眼睛紧闭,30—40天后才能睁开,半岁以后开始以植物和小动物为食。幼仔的颈部有一道白色的圆环围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幼仔特别喜欢直立行走,就像小孩学习走路一样,活泼可爱,互相之间常常游戏、打闹。

棕熊的雄兽并不承担养育后代的任务,有时甚至攻击幼仔,如果被雌兽发现了,就会冲上去与雄兽拼命,保护幼仔。幼仔4—5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30多年,最长的达47岁。

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

占地球十分之一的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南极磷虾,是南极领域里的特有水产。这种虾一般长4—5厘米,大的达7.5厘米,最大的有9厘米,咋一看似对虾,其实与对虾是“远亲”,仔细观察,它的鳃是裸露在外面的,而对虾的鳃有一层甲壳包裹着。

南极磷虾与其他虾类有一些显著的区别,它很少与其他浮游生物混杂生活,每一组虾都由相同的年龄组成,幼虾与成虾彼此截然分开,互相不会结合在一起。有趣的是,群虾中的每一只磷虾头都朝着一个方向,犹如队列中的“向前看齐”。

根据测定,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大大超过对虾,比牛肉和鱼类的营养价值都还高得多。一只新鲜的南极磷虾,除去水分以后,几乎全部是蛋白质,是迄今被人们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

最大的有袋动物

世界上现有250种有袋动物,其中170种产于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岛屿。澳大利亚出产的有袋动物,几乎适应本国的每一种环境,所以称澳大利亚为“有袋类之国”。大袋鼠在澳大利亚很有名,已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在它们国徽的左边就是一只大袋鼠的图案,可见澳大利亚人对袋鼠的“器重”了。

在有袋动物中,最大的要数红大袋鼠了。成熟的雄性站起来可超过2米,比一般人还高;体重将近90千克,也比人重;从鼻尖至伸直的尾巴直线长度为2.7米。大袋鼠在野外靠后肢跳跃,所以后肢高度发达,约为前肢的5—6倍长。前肢平时不落地面,只有在吃草时才着地,所以变得细短。它用力一跳,能够跳过2米高的篱笆或7米宽的壕沟。

大袋鼠有一条粗长的尾巴,最长的可达1.3米。虽然末端不像牛、马的尾巴长有长毛,但有很大用处。休息时,它们用后肢和尾巴支持身体,成为一只“三脚香炉”,十分稳定;跳跃时,就像“秤杆”一样,保持身体平衡,起舵的作用。

袋鼠最大的特点是肚子前面有个大口袋,那是袋鼠宝宝住的地方。刚生下的小袋鼠像一个红嫩无毛的小肉团,只有手指那么大,由于还没有发育成熟,小袋鼠会本能地爬进袋鼠妈妈早已为它打扫干净的育儿袋,小家伙会叨着袋里的奶嘴,吮吸乳汁,供其发育成长。200天后,小袋鼠就可外出活动了,当遇到危险时,它会马上钻入袋中躲起来。

最小的有袋动物

生长在海域中的海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它的体长最大不超过10厘米,小的体重不足25克。海马虽属鱼类,但形象与鱼相差很大,因其头部很像马头,所以人们称它为海马。

这种生相奇特的小型海洋鱼类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它的全身已无鱼鳞,只留下甲胄一般的环状骨板,以保护身躯和内脏。海马的鱼鳍大都已退化,只剩下小小的背鳍,用于扇动和游泳,游泳时头朝上尾巴向下直立前进,并掠取食物。在雄海马突出的肚子下面,靠近尾部长着一个中间有隔袋的口袋状孵化囊,雄海马用此袋“生儿育女”,所以又叫“育儿囊”。

潜得最深的动物

滚滚的波涛,浩瀚的海水,既有巨大的浮力,又产生极大的阻力。在这“双重”压力下却不乏潜水好手,如各种鱼类、海豚、海豹和海龟等,然而真正的潜水冠军当推号称“海中霸王”的抹香鲸,它以屏气法潜入水下可达1小时之久,最大潜水深度达2200米,而且出入自如。

我们知道,海洋哺乳动物和人一样,也是用肺呼吸的。一般而言,人的屏吸时间只有1—2分钟,潜水深度不超过20米。即使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潜水员,在潜水前呼吸数分钟纯氧,再挂上20多千克的重物,也只能潜到70多米的深度,与抹香鲸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力量最大的动物

蚂蚁是动物界的小动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气。如果称一下蚂蚁的体重和它所搬运物体的重量,你就会感到十分惊讶!它所举起的重量,竟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

这个大力士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有趣的“谜”。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后,终于揭穿了这个“谜”。

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原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还要高好几倍,因此能产生相当大的力量。我们知道,任何一台发动机都需要有一定的燃料,如汽油、柴油、煤油或其他重油。但是,供给“肌肉发动机”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这种“燃料”并不燃烧,却同样能够把潜藏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不燃烧也就没有热损失,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化学家们已经知道了这种特殊“燃料”的成分,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磷的化合物。

这就是说,在蚂蚁的脚爪里,藏有几十亿台微妙的小电动机作为动力。这个发现,激起了科学家们的一个强烈愿望——制造类似的“人造肌肉发动机”。

从发展前途来看,如果把蚂蚁脚爪那样有力而灵巧的自动设备用到技术上,那将会引起技术的根本变革,那时电梯、起重机和其他机器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现在我们用的起重机一般也是靠电动机工作的,但是做功的效率比起蚂蚁来可差远了。为什么呢?因为火力发电要靠烧煤,使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叶轮,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中间经过了将化学能变为热能,热能变成机械能,机械能变成电能这么几个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有一部分白白地跑掉了,有一部分因为要克服机械转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消耗掉了,所以这种发动机效率很低,只有30%—40%。而蚂蚁“发动机”利用肌肉里的特殊“燃料”直接变成电能,损耗很少,所以效率很高。

人们从蚂蚁“发动机”中得到启发,制造出了一种将化学能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利用燃料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发电。它没有燃烧过程,所以效率很高,达到70%—90%。

最长的动物角

产于印度的水牛是现代亚洲普遍饲养的水牛的共同祖先。这种水牛角有两种类型:一种向上弯曲,它形成一个半圆形,末端有微小的分叉,看上去非常漂亮;另一种从基部开始以几乎水平的方向向两边伸展,稍稍有些向上弯曲,末端向内有些弯曲,看来相当坚挺有力,像一把弓,就是这种水牛的角创下了动物最长的角的纪录。据记载,1955年有人用顺着角的弯曲的外缘并通过前额,测出角的实际长度为4.24米。

以前欧洲和西亚大陆上还曾存在过一种长角野牛,虽然它们已经灭绝,但也曾有过骄傲的记载。它们的长角可与印度水牛的角相媲美,实际长度可达4.13米,而且曲线优美,成为许多收藏家的珍品。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伸展度可达2.4米。正因为这种角的造型幽雅,深得人们的喜爱。

最大的虎

我国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虎。东北虎体型大,头圆耳短,四肢粗壮有力,毛长稀疏,色较浅,黑纹窄,每两条纹靠拢在一起。躯体后部黑纹多而密,颊呈白色,眼上方有一白色区,故有“白额虎”之称。东北虎体重一般有180—200公斤,最重可达350公斤;体长一般为2米,最长可达3米;尾巴长约1米。其他虎体型较小,一般才长1.5—2米。

东北虎栖息在我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1000米以下丘陵起伏的山地。东北虎是夜行性动物,日落以后、日出以前最活跃,白天睡觉,夜里行动。虎的一般寿命可达30多年。成熟年龄为3—4岁,交配期自11月至次年3月。怀孕期为98—110天,通常每胎产2—5只,也有产1只。

初生虎仔体重大约有1.3公斤,出生后4—12天睁眼,1个半月后开始吃肉,1岁的幼虎可猛增加到50公斤左右。东北虎主要食野猪、麂和小动物等等动物。虎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仅在迫不得已或特别饥饿的情况下,才会向人进攻。

东北虎是非常受欢迎的珍稀展览动物,目前东北虎数量甚少,面临灭绝的危险。东北虎已列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最大的鹿

驼鹿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鹿,约有2.5米高,820千克重。它们活动在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森林地带,尤其是湖泊和小河边。在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北部和中国北部也可以发现驼鹿,在那里它被称为罕。

在驼鹿栖息地区,人们称这种巨形的鹿为“水陆皆能”的动物。它能潜入水深5.5米的水底觅食,又能在陆地上飞跑,时速可达到55千米,相当于汽车行驶的速度。

夏天,驼鹿来到水里吃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还经常潜入水下寻找植物的根与茎。冬天,它们吃小树上的嫩芽、叶片和枝条。

在严冬,驼鹿会有一段时间很难找到足够的食物。在冬天的这几个月里,它们总共要吃4—5吨食物,所以,它们只能靠吃树皮充饥。

出生才10天的幼驼鹿就能跟母亲一起奔跑,幼鹿将与妈妈一起生活两年。驼鹿妈妈用有力的双蹄痛击来犯的狼或熊,保护小驼鹿。

驼鹿角的形状也十分奇特,好似扁平的铲子,有很多小杈,可多至30个。雄驼鹿角极大,有时能超过1.8米长,宽度达40厘米。雄驼鹿每年换新角。到8月份,角完全长好了,雄驼鹿主要靠它来与同类争夺异性。雄驼鹿会发出吼叫来呼唤配偶,吼叫声在森林中回荡。一旦得到回音,它们就在丛林中穿梭,以寻找雌驼鹿。

最小的鹿

广义而言,鹿类动物包括偶蹄目中的鹿科、鼷鹿科和长颈鹿科的所有种类,其中个子最小的要数鼷科鹿了。

鼷鹿外形似麝,但比麝小,身长40—48厘米,肩高不足30厘米,体重只有1—2千克。由于鼷鹿体态小巧,行动灵活,感觉敏锐,所以在林地草丛中奔跳自如,善于隐蔽。它虽名鹿,但奔跑时非常像兔子,难怪人们在远处见到它时,往往误以为是野兔了!鼷鹿还有高超的避敌本领,一旦受到惊吓或敌害追击时,它不是往草丛、灌木丛中钻,便是寻找水源,迅速窜入水中。

鼷鹿夜间外出活动,而且多半单独生活,以嫩叶、青草、果实以及地下根、茎等为食。在鹿类中,多数种类的雄鹿长有角,而鼷鹿不论雄雌都没有角。

最大的猴子

狒狒是最大型的猴子。西非的狒狒重达54千克,据说还有体重达59千克,体长90厘米以上的。它们成群生活,每群一般有20—60只,最多的可超过100只。在一个狒狒群里,有一只年龄较大、身体强壮和经验丰富的雄狒狒当“狒王”,其他的狒狒都听从它的指挥。

狒狒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一起睡在树林里,早上7点钟左右起来,然后一起到外面寻找食物。走路的时候,狒王统一指挥,几只年长的雄狒狒领头或在后面保卫全队的安全。

狒狒的头脑一般比其他动物较聪明,懂得用石头或木头当作武器去对付敌人,成群的狒狒非常团结,一般动物不敢惹它。它们从来不用石块袭击自己群里的成员,就是在狂怒的时候,它们也只是从地上抓起石块抛向空中,而决不投掷到自己的同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