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店生态位
26711600000007

第7章 两耳需闻天下事(5)

其次是体制的原因。在中国,很大部分医院是国有的,医院被称为非赢利卫生机构。既然是非赢利性的机构,其一切开支和运作费用就需要政府来支付,但现在情况摆在眼前,政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那么多人,那么多医院。虽然每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要支出的地方太多了,再加上中国原先的基础底子较差,现在增加的一些医疗投入也只能当做杯水车薪,根本难以维系医院的正常运转。医院负责人也没办法,求人不如求己。“要生存靠卖药”,病人资源在医院,处方权在医院,药剂科在医院。有了这三件法宝,要想通过卖药来赚取医院的开支那简直是探囊取物、小菜一碟。不但能把正常开支应付了,还能以此来提升医生的收入水平。人是铁饭是钢,医生也是人,医生也有物质需求,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像和尚一样无欲无求,他们也要养家、也要娱乐、也要享受。这是人之常情,难以归咎于他们。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医院就把药品销售这个资源牢牢掌控在手中,生怕这个资源会被夺走。政府并非不知道这种状况需要改变,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医院的经费问题,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不时地出台些无关痛痒的小措施。

第三则是政策原因。由于严格的药品分类管理,由于处方权只在医生手中,所以抓住处方权的医院自然是闲庭散步、轻轻松松就让药店俯首称臣。虽然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对低廉、药店的服务相对完善,但始终被“处方”牵着鼻子走。有些药店开设诊所自己开处方;有些药店与医院搞好关系让处方外流;有些药店开设远程诊疗……使用的方法应有尽有,非常辛苦、投入很大,但收获甚微,而且药店开处方名不正言不顺,很多时候是打擦边球,前脚刚擦完边,后脚政府部门就来签发罚款单、签发整改通知。药店经营者们只能偃旗息鼓、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遵章守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虽然现在医改的呼声很大,医药分家的政策更是让人望眼欲穿。但这几年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药店的感情被一次又一次玩弄。何时能真正实现大家朝思暮想的医药分家,何时药品的市场份额能从现在医院对药店8∶2转变为2∶8,这不得而知。虽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距离肯定非常遥远,遥远的而且不是一点点。

现阶段,医药零售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限定条件下,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医院药房托管就应该是创新中的一种。对医院来说省却了人员、投入、运营的麻烦。对药店来说驾轻就熟、易如反掌;只要在利益分配方面双方都满意,这种合作倒是能实现双赢的。南京医药的药房托管在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南京医药的股票价格一度连续涨停,牛气逼人。然而,往往表面上看来双赢的局面,最终可能落得个双输。医院药房托管由于操作问题,没有解决药价贵这一根本问题,所以老百姓不买账、政府不满意。其实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完全能降低成本,把降低的成本让消费者尝到甜头、让政府看到希望,这一模式就能得到认可。

而现实中药店急功近利,医院胃口很大,结果谁也没有得到长久的好处。另外的问题是没有解决商业贿赂;优秀品牌药遭弃;劣质高毛利率药充斥药房仓库。本来被寄予厚望的创新,现在犹如吃了一颗老鼠屎让人非常难受。

而一些想从医院药房虎口拔牙的药店,则采取与医院打价格战的方法,在有些地方有一定效果。面对药店的挑战,医院绝对不会手足无措、坐以待毙,马上推出“零挂号费”、“零差价”等应对措施。老大毕竟是老大,出起牌来就像高手,招招致命。药店面对医院的抢逼围,大多数只能望“药”兴叹,少数的干脆抱头跳窜。

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是药店的最主要替代竞争者,这一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现有的第二个替代者是超市药柜。超市药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超市自办;二是超市与某医药零售企业合办分成。对于第二种模式我们就不是将其看作替代竞争了,而应该看作药店的自我扩张和寻找新的突破。而第一种则是替代竞争,因为超市具有药店无可比拟的客流庞大优势。进超市的消费者大部分也是药品的主要消费者和购买者,两者客流的共同性使得超市药柜这种替代具有较为厉害的威胁。但毕竟药柜只能销售乙类OTC药,这大类药品在整个药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高,所以威胁性相对还不是很大。

以上两者是现有的替代竞争者。但从未来来看,药店的替代竞争还非常多。比如说,网上售药、目录营销、直销等。以眼前来看,这些替代模式还没有发力,

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力。

1.网上药店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严格限制网上售药的资质。每一家申请网上售药资质的公司都必须是连锁药店。这看上去就是药店销售模式的创新。但事实上,只要有实体药店、有网上信息发布资格,网上售药资格认证这一壁垒可以绕过。也有可能药监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后这一认证没法规避。

从国外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这种替代竞争威胁非常巨大。光drugstorecom这一家BtoC网络,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5亿美元(2008年),如果看看他的成长速度,那更是惊人。他成立于1999年,短短几年间,就把销售额做到如此庞大。其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

网上售药之所以替代威胁很大,主要原因有五个:

一是网民数增加。截止200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超过26亿。看看美国网民的比重,中国的网民数量增长还将更大。网民增加自然增加了网上购药人群的数量。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

二是价格便宜。由于网上售药在房租方面除了不需要太大的办公场所以外,店铺的高租金与其关。网络优势又能减少员工人数,《劳动合同法》的推行对其影响不大。物流可以外包,既经济又快速。成本的低廉使得网上药店的药价能便宜不少。这对网上购药的消费者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方面。况且,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网上药店进行价格时时对照,所以对网上药店来说不降低价格也不行。

三是方便。不出门就能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健康商品。对于现在快节奏的上班族来说显然很有吸引力。虽然传统药店数量不少,但毕竟需要亲自去购买。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五分钟的路程就会使传统药店失去客户的青睐。

四是隐私。对于很多在健康方面有一定困惑的消费者来说,隐私非常重要。人要脸,树要皮。虽然健康不受人的意识来控制,但对于患了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说,隐私是其必然的需求。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一点更为重要。网上售药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不用面对面的交流询问,便能拿到良药。

五是信息服务完善。网上售药模式能为消费者提供除了价格以外很多信息:药品信息、疾病信息、保健信息、市场信息,应有尽有。在网上还能实现非常便捷的药学知识服务、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没有地域的限制。

面对气势汹汹的药品电子商务公司的替代竞争,传统药店的弱势显而易见。

首先,传统药店经营成本较高。这么多年来房地产价格飙升,租金成本相对微薄的利润简直让人无法承受。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药品零售企业的人员成本同样开始高涨,原来的擦边球现在都没法再顺利打了。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影响了药品和其他健康品的供应价格,而发改委和药监局对零售价格的控制却愈加严格。

其次,传统药店的扩张受到诸多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该不成为问题,但现实情况是跨地区连锁的发展始终受到不太公正的待遇。那些推出几百米距离开店限制的城市,看上去使得竞争相对缓和,其实保护了本该被淘汰的弱者。

第三,传统药店营销手段单一。仿佛唯有价格战才是取胜之道,仿佛唯有强卖才能增加销售。药店作为零售行业的一员,应该去思考如何通过整合营销模式,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更重要的是激发消费者的主动需求,拉动营销才是最终出路。营销教科书上的社会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好像都只是摆设。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传统药店在不断得罪消费者。为了减少房租成本,缩减面积就影响了购物者的舒适性,而且缩减面积势必导致商品丰富度下降,消费者的满足度应运而下。为了提高药店销售的毛利率,疯狂推荐被称为“高毛利率”的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商品,让成熟的消费者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为了降低员工成本而聘用没有太高水准的营业员,服务质量大大降低。

现在,网上药店这头沉睡的雄狮被惊醒了,他将咆哮着在药品零售市场的广阔天地中左突右闪,期待冲开一条血路。北京金象的药品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已经突破1000万元,而且其增长势头很猛,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商的眼球和金钱。上海复星大药房是中国第七个获得药品互联网经营资质的公司,借助复星集团和复星医药的资金实力,借助广泛的社会资源,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2.目录营销

目录营销是指运用目录作为传播载体,并通过直邮渠道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布,从而获得对方直接反映的营销活动。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直复营销媒介,它只是直邮营销的一种特有方式。如果追溯的话,世界上第一个目录诞生于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关于书籍的目录。在美国,Ben‐Franklin于1744年印制了第一本目录,其中列出了数百本图书。在国外,目录营销的方式在药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国内这一模式还没完全开展,但有一些雏形,比如传统药店印制的DM单页发放到消费者家庭的信箱中,让其来采购健康品。在医药零售行业以外,则类似于PPG衬衫目录营销公司、红孩子婴幼儿用品目录营销公司,他们正蓬勃发展。

实际上,红孩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目录营销模式,完全可用于药品零售行业。只是在中国,政策方面有种种限制,但相信只要有市场,这种模式就会发芽、开花。2007年6月9日,红孩子公司从风险投资商KPCBChina基金(凯鹏华盈)融了2500万美元。回到了3年前,2004年3月红孩子公司在徐沛创办它的时候,受到了很多质疑。当徐沛拿着现金从供应商那里进货时,所有供应商都对其目录营销模式持怀疑态度。但时至今日,有超过6000家供应商主动给他供货,并给它越来越长的信用期和越来越高的信用额度。

目录营销具有如下特点:

1.商品信息量大。一本目录上可以印刷多至几千种商品,通过图片、文字形式对每一种商品进行介绍,令人很有购买欲望,便于消费者慢慢选择,做出理性的思考,而不像在店铺销售时那样做出冲动的购物决策。

2.目录本身精美绝伦令人赏心悦目。一般的目录都是用高档纸张印刷,图文并茂,综合运用了美术、摄影和色彩等技术。好的目录会让消费者爱不释手反复翻阅,甚至还会介绍给亲朋好友,具有一定时间内保存的价值。

3.目录营销省却了昂贵的店铺租金。只要有一个地理位置相对便利的物流中心就能满足目录营销模式的需求。有时候目录营销会和传统店铺销售结合起来,这就更有优势了。

目录营销暂时在药品零售行业还没有大行其道,但优势的存在会使其给传统药店带来替代竞争威胁。

3.直销

直销作为一种替代竞争,已经或者未来将对传统医药零售行业产生一定的威胁。有人将直销定义为:一种没有在固定零售点进行的面对面销售。不知道药品销售在何时能采用这种模式,但至少保健品等在药店出售的商品可以通过直销方式进入千家万户,随着药店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非药商品将成为药店的主角。而直销这一模式将会分流大量的消费者群体,化妆品、理疗器具等都可以采用直销模式。安利在中国已经有10多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可谓几经波折,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对其褒贬之声总是此起彼伏,十多年来既有荣耀也有耻辱,可谓毁誉参半。

无论如何,安利始终在成长。2006年其销售规模为120多亿元人名币,预计到2012年,用6年时间,其规模可以翻番,达到240多亿元。我们都知道安利使用的是直销模式。安利的主要产品是保健品。

假设其不采用直销模式,而是通过传统的保健品销售渠道,超市、药店等,那么药店将分到这120多亿中的一杯羹。正因为其模式特殊,所以药店丝毫没有任何收获,反而被其抢占了保健品的份额。

直销最大的优势是其面对面的营销过程。这种销售方式使得信息更具有品质,更能说服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能使直销员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紧密的关系,掌握更多消费者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公司后台的处理,能转成一条条有用的商机,对消费者进行个性的商品配置和信息服务,给消费者提供客户至上的感受。长久的关系建立能使消费者不断地重复购买,而传统药店由于要面对大量顾客,与顾客的交流只能是蜻蜓点水,即使成为朋友,那也只是泛泛之交。

直销对药店的替代竞争暂时不会出现在药品方面,但在更大的非药范围内,这种威胁不容忽视。

替代竞争的威胁看上去都会比较遥远,但事实上是真实存在的,药店经营者绝不能把眼光放在周边的几家药店,要站得更高一点。

药店去了解去分析这些替代竞争者,不一定是为了去抢夺市场,不一定是为了去扼杀对手。恰恰相反,我认为药店一方面可以与这些替代竞争者合作,利用专业实现共赢的合作;另一方面药店可以自我拓展,将传统药品店铺销售模式与创新的营销模式结合起来。药店可以有诊所,药店可以有网络,药店可以编制目录营销手册,在传统店铺营销的基础上拓展出的派生模式。

替代竞争者可以分流药店的一部分市场,药店如果有兴趣的话也能去替代其他零售渠道和模式,这就叫做转移竞争。比如说药店可以卖大米和食用油,既能吸引顾客光顾,又能带来销售额和利润。但这些商品经营,则是在替代超市、便利店的功能,对他们构成了替代威胁。药店可出售电话卡、游戏卡等卡类产品。这是一种便民服务,但客观上在替代出售此类商品的现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