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店生态位
26711600000057

第57章 高价与低价的博弈(5)

可能在另外一家药店,泰诺按最高零售价125元销售。一种情况是这家药店不提供任何服务,就是守株待兔型,卖一盒是一盒,得罪了顾客还不知道。另一种情况是该药店提供送货上门,如果是直接去药店购买的话,营业员会问清楚您的感冒症状,然后针对性的推荐泰诺给您,最为对症下药。这多卖的15元就是送货服务的价值或是药学咨询服务的价值,并正确地反映在药品价格上。

第二种情况的高价泰诺并不会让其目标消费者感觉吃亏,因为他们需要服务,并愿意为之心甘情愿的掏钱。

正确的高价战略让药店名利双收,一箭双雕,既带来销售额又获得利润回报,而错误的高价战略让药店得不偿失。

高价的误区

说到高价,在理解上往往会有一些误区。

高价就是高毛利率?高价并不一定高毛利率。药店是医药商业企业,商品不是由药店生产的,只是由药店采购来并销售的。如果药店中的商品价格很高,可能是采购成本本来就不低,药店其实没怎么加利润就出售了。

高价有绝对值高和相对值高两种情况。绝对价格高的商品,犹如前文所说的参茸补品,是因为其内在价值高,物以稀为贵,珍奇的野生宝贝,价格自然低不了。在一个药店中,此类商品的毛利率往往低于平均毛利率20%,只是绝对价格高,每一个商品的毛利绝对值贡献不少。

相对价格高的商品是指同种商品同种服务水平,某药店明显高于另一药店。要么是该药店根本不懂价格管理,随意盲目开价,要么是该药店采购成本高、采购能力差,只能定一个相对高价。

高价与高毛利率基本上不是同时出现的。

只有当低成本的商品卖了一个很高绝对价格的时候,高价才与高毛利率相对应。

高价商品就销量少是误区二,高价商品无论是绝对高价还是相对高价都不一定销量少。只要物有所值,或者加上了增值的服务,高价并不会让顾客望而生畏,可能更会吸引消费者的光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个人可支配收支的上升,在追求高品质的时代,高价有绝对广阔的市场、高价有绝对迷人的吸引力。只要价格高得有理,只要价格高得令人信服,高价战略会比平价战略更激动人心。

高价战略的合适条件

要想让高价战略取得成功,必然要掌握适合高价战略的使用情况和条件,如果盲目使用,只有吓走客户。

当物有所值时,高价战略可以采用。不在于物品的体积、不在于物品的重量,只要购买者认为它值就可以,一颗钻石的本质是化学元素碳“C”,只是排列成比石墨更有规律的样子,如此一来,其价值和石墨就有了天壤之别。更主要的原因不是其排列的规律性,而是钻石的象征意义,它代表永恒、代表爱情坚贞不移、代表高洁之心。虽然钻石的体积很小,重量很轻,但其价值和价格是无与伦比的。一颗野山人参的成本可能为0,因为采摘到的人并没有播种、并没有施肥,如果要计算此人的劳动力成本,一个月的成本不会超过2000元。但一颗上好的野山人参价格不菲,10万元以上的都不是很令人吃惊。对愿意花10万元购买的顾客来说,要么送人,作为人情价值体现,要么自己服用,作为健康投资。物有所值是高价的基础。

当商品属于缺乏价格弹性那一类别时,适当的高价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不会造成需求量的下降。如果针对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降了价,那也不能带动多少销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高价战略可以采用。时过境迁,不同时期同一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会有很大变化。当Vc的供应量减少时,价格上升,当Vc的供应量增加时,价格又下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石油价格就受到供求关系的显著影响,这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价格的干预,而非人为的政府干预,市场调控机制下的价格波动有周期性。因为当某一商品供应减少时,其价格就上升,会引起投资者关注,产量就会急剧上升,当供应量增大以后,商品价格又会下降,投机者马上就退出竞争,转投其他开始火爆起来的商品。

当能满足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时,高价战略就有了支撑。每次字画拍卖会上,一幅幅艺术品在举牌者的追捧下,价格扶摇直上。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艺术家在字画上浸淫多年的艺术,不能否认其中的很多人才是天才。但字画能有这么高的价格,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是洗钱或者资产转移,那些不明来源的巨额资金往往都需用特定的手段将其合法化,合法化的资产才能转移到国外。字画是非常好的中间载体,对洗钱者来说已不是艺术品,而仅仅是洗钱工具。

当信息不对称时,高价战略可以采用。在价格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时代,要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取高额利润变得越来越困难。古代的商贾低买高卖,仅仅利用商业起到流通作用,信息不对称在那时非常明显,所以相对的高价完全可以生存。到了信息化时代,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什么在地球的另一端就会被及时掌握,再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难度变大了。难度虽然大,但并不代表不可能。信息化时代同样有人对某类信息掌握不全、不及时,事实上在信息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商品的价格信息,消费者都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去购物。药店在价格策略的使用上可对知名品牌药采用低价,面对知名厂家的非品牌药或非品牌厂家的药品采用高价,通过商品组合实现低高价的组合。

高毛利——馅饼还是陷阱

绝对的高价对药店来说只能做销售额,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利润才是最终目标,很多药店明白了这一点,就想着如何来提高利润,毛利润=销售×毛利率,销售由于竞争提升很困难,那就只有动毛利率这一指标了。

本书前面说过,药店更应该看作是在出售服务,毛利润这一块价格是对服务的定价,毛利率高了就说明药店将服务价格定高了。

1.低利润的困境

做生意为了赢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这么多年来,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利润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进入21世纪以来,药店的净利润率持续低迷,简直难以恭维,好几年行业的平均净利率为1%左右,有很多省市的医药零售企业汇总性亏损。

没有利润,资本将退出这块产业,因为资本方是逐利的;没有利润,零售药店就没法扩张,市场份额难以提升;没有利润,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管理和营销水平始终无法提高;没有利润,药店的生存就是苟延残喘;没有利润,医药零售行业将陷入困境,引来寒冷的冬天……根据财务知识我们可知,持续亏损的企业最终只会耗尽资源而衰亡。

2.高毛利的馅饼

药店应该赢利、药店必须赢利,于是千千万万的药店从原来的浑浑噩噩转变为后来的工于计算;从期待奇迹出现转变为自谋出路。在这种转变中,高毛利成为了纷纷祭起的大旗;高毛利变成了慌乱挣扎药店的一根救命稻草;高毛利仿佛能救水深火热的企业走出困境。

高毛利成为时尚、高毛利成为流行、高毛利成为运动。不追求高毛利的药店就是落伍,不信奉高毛利的员工就是掉队。采购部非高毛利不采,门店非高毛利不卖。高毛利就是一张通行证,符合药店高毛利要求的商品一路畅通,没有高毛利身份的商品寸步难行。

非高毛利的品牌药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品牌药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代名词。品牌药好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以至于有了南京医药与西安杨森的风波,闹得满城风雨。

这确实不能怪药店,谁让他们饿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找到高毛利这块还不错的面包,非得把面包屑舔完才愿意罢手。品牌药供应商对此的不满我们同样能够理解,药店淘汰品种的时候,品牌药首当其冲;品牌药撤架成为家常便饭,货架上即使有品牌药的身影,那也藏于角落、藏于抽屉,黄金位置那是一种逝去的回忆、那是一种遥远的奢望。

为了提高毛利,让高毛利品种一枝独秀。医药零售企业推出高毛利考核政策,每卖一盒高毛利商品会有相当丰厚的奖励,相反,达不到高毛利销售指标,就要被“批斗”、被罚款、被解雇。为了让高毛利商品销售节节攀升,药店管理层要求每一位营业员进行首推,每一个类别中都有高毛利商品占据制高点,再配合以高毛利政策督导队伍,进行类似于明朝“东厂”的暗访。

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高毛利似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无数药店前仆后继,投入到高毛利的战斗阵营,唯恐落后、唯恐失去了先机。在这样的前呼后拥、一呼百应下,药店的毛利率、净利率一转颓势,就像跌到谷底的股票指数一样开始反弹,一根阳线持续上攻。

高毛利品种销售份额上升,使得药店整体毛利率提高;药店毛利率提高使得药店盈利能力改善;盈利能力改善带来员工收入的提高;收入提高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性的提高势必带来高毛利产品的销售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