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店生态位
26711600000033

第33章 药店哲学和文化(6)

在某山区有一位农民家的孩子,从小没有读书。长大以后想要一份工作,由于没技能,只能和村上另一位伙伴一起上山采石头。伙伴把石头卖到建筑工地去,他把石头卖到花鸟市场去。是人都会猜到,他赚的钱多于伙伴,他用这些钱盖了村里第一幢二层楼房子。

几年后,村里不准采石头了,要防止水土流失,鼓励大伙种梨树。这里种出来的梨子又香又甜,家家户户开始种梨,这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梨树故乡,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游人、水果贩子来买梨。这个小伙子没有种梨,他用邻居折下来的梨树枝做成筐。由于远近都卖梨,梨为价格竞争很厉害,你卖一元,隔壁卖09元,谁都赚不了多少钱。而由于卖筐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就能开出较高的价格,而成本却分文不要,比村里所有种梨的人家赚得多得多。

这个乡村出名以后通了铁路,村里的姑娘小伙纷纷南下北上出外打工,小伙子哪儿也没去,在火车站路边竖了一面很大的墙,上面写了四个大字——可口可乐。大家想一下,打工能赚多少钱,一个月3000元已经很不错了。这位小伙子一个月时间可向可口可乐收取费用3万元,一年下来总收入36万元,而不需要什么高额的成本和精力投入。

好事传千里,小伙的光荣事迹远近闻名,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向其请教生意经。一天,来了一位服装厂老板,因为小伙子后来改做服装生意了。

来到其服装店所在街区,看到他正在和对面的服装店老板吵架,骂人家不法商贩,骂人家不公平竞争,因为他这里卖500元的西装,对面卖450元,他卖400元,对面卖350元,总是比他便宜50元。顾客就纷纷去对面买衣服,而他的服装店门可罗雀,没有多少生意光顾。

服装厂老板看后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他大老远赶过来,气愤之余拔腿走了。

后来,当服装厂老板得知这两家服装店都是他开的,一家自己经营一家他老婆经营。由于中国人喜欢看热闹,他们就吵架吸引人气,由于顾客喜欢贪便宜,他们就进行价格战。反正无论顾客在哪一家店购买,对他来说是一样的。

服装厂老板感叹自己有眼无珠,当天连夜赶回服装店请小伙子担任服装厂总经理,并给其干股作为留住他的手段。

这位小伙子的创新思想看起来十分简单,大家动动脑筋的话并不一定想不出来,但每件事情上面他都能棋高一着、别出心裁就难能可贵了。

虽然他从来没有上过学,虽然他见识不是很广,但他的创新哲学却让人叹为观止。

早在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无数东部的美国人去西部淘金。由于金子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大部分淘金者金子没淘到,裤子倒经常被磨破。有一位年轻人看到这种情况,将破旧的账篷拆下来做成裤子卖给他们,因为布料很厚实,就很耐穿。回去的时候,淘金者手里都空着,但裤子却都买了好几条。

这种裤子就是后来的牛仔裤,这位小伙子就是LEVIS。

这个故事被写进很多管理教材,但我相信那位中国农村的小伙子没有看到过这本书,然而他的卖梨筐事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在令人钦佩。

创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哲学。并不一定需要很强的基础,很大的金钱投入,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只要多留心,都可能有所创新。

美国的百年老店Walgreen曾经有过一个创新的故事。它在每家药店设置一个大型鱼缸,里面放入五彩缤纷的金鱼,只要他们购买一美元或者以上的商品,就可以获赠一条金鱼,金鱼都是用小硬纸盒装着,这样不太方便,很多顾客就会买一个小的金鱼缸来盛放美丽的金鱼。金鱼缸的利润就可抵消赠送金鱼的成本。通过创新,Walgreen的客单价提高了,为了小金鱼,很多消费者会购买原本并不打算购买的商品;通过创新,Walgreen吸引了一批对小动物感兴趣的新客户。这种创新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成本,但却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想要提升业绩可以创新,想要解决问题也可以创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众人皆知,但如何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却没有多少人想过。来了三位悟道高僧,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第一位的方案是让每个和尚挑一段路程,在每一段路上,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了,既然每位和尚都有任务,就不会推诿了。第二位的方案是出台一个激励制度,给当天挑水最多的和尚晚上加一道菜,改善一下伙食,有了动力,水都喝不完。第三位的方案是都不用去挑水了,在小河到寺庙的中间架一根竹子做成的引水管,只要每天派一位和尚去河边踩踩踏板,水自然就流到庙里。

这三个方案都解决了这个历史上的难题,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办法。第一位可称作流程创新,分工合作,流水线操作。第二位可称作管理创新,激励的效果充分体现。第三位可称作技术创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三种创新思路各异,但起到同样令人满意的结果。药店现在很多都面临发展瓶颈,要有所突破依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已经不够了。21世纪已经进入财智时代,对于医药零售企业来说更应该用巧劲而非蛮劲来改变现状。药店有很多创新的方向可以选择,在此提供部分思路概述,下面章节中会有更为详细的阐述。

商品创新:药店顾名思义是卖药的商店,在药品方面的创新需要分析不同品类、不同毛利区间、不同价位等,找出同行不关注但消费者感兴趣的空白品种。作为药店,更可以突破“药”这个范畴。药店的经营范围其实非常广,超市、便利店可售商品药店都可提供,只要与定位不相违背,可尽可能地去思考新的非药品类。药妆现在已经是药店的必备商品了。那些定位于社区便利店的药店可提供饮料、电话卡、雨伞等便利商品,并不一定赚毛利,主要是更符合便利的需求。那些定位于药超的药店,空间很大,食用油、大米、日用品,只要有需求就可提供,要把药店变成可卖药的超市,那就不是与药店竞争了,而是去抢超市的生意。这样一想,药店的市场就海阔天空了。作为商人,眼睛不能只盯着医药零售,而是要转变观念,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为出发点。

人群创新:表面看起来来者不拒的药店,实际上由于品种的限定、价格的限定、地域的限定,人群是有局限的。仔细做一下客流分析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老客户的贡献要占到80%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平时来药店购买商品的人群基本上是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他们往往在人口设计学上有独特、相似的特征。要么对价格敏感、要么收入相近、要么偏好品质,不可能所有人群特征都包罗万象、毫无章法可循。人群创新可在原来核心人群的周边进行适当的扩张,增加药店客流的特征范围。假如原有主要客流都集中在60~70岁的老人,那是否就可以通过商品结构的调整、服务的增加,吸引一些50~60岁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更强。假如现在药店吸引的是30~40岁女性,那是否可以让她们带着丈夫一起来,可增加男士商品的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