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搞定你的上司
26670600000008

第8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何赢得上司信赖?(3)

部下在工作上能否进步,归根结底,取决于对上司意图的理解能力。部下对上司的指示和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仅要能迅速地领会,而且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不仅要求上司有准确的理解力、判断力和瞬间决策的能力,而且也要求部下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具备敏锐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是部下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一个人的头脑是否灵活,确实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但是,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靠后天的努力来让头脑更加敏锐。像上边那个例子中的张明,如果他在平时就注意观察上司,揣摩上司的意图,那他在帮上司招待客人时,就可以做到滴水不漏,游刃有余。很多部下不能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在执行上的指示中显得很呆板,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上往往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要让自己头脑敏捷反应灵活,就要经常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拟工作场景,比如,经常这样问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如果出了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放弃,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如果在平时就注意思考问题,从大局把握问题的关键,那他就能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久而久之,他在处理问题时,头脑会更敏捷,反应更迅速,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上司在做决策时,头脑中经常会想象出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工做出了问题,那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张三不能胜任这项工作,那该由谁来接替比较合适呢?上司经常这样考虑问题,就像一个在下棋,走一步,看三步,做到未雨绸缪。头脑聪明机灵的部下能迅速把握上司的意图,他们绝不会像上面例子中那样问上司:“我该怎么办?”而是向上司提议:“如果这个方法不行,那就试试那个方案,您看如何?”

如果部下头脑里总有那么多预案,那上司自然就会信赖他:“好,这事就交给你了!”如果上下级之间能做到这样,那双方工作都会越来越快乐。

部下对上司的指示反应迟钝,不能敏锐地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他没有真正用心工作,投入不够。当然,部下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问题,但是,部下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扪心自问:“我是否已经尽力了?”

七、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小琴是北京某机械公司总裁办的秘书。这天公司召开临时董事会,讨论投资纳米产品项目的问题。由于机加工行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所以,公司决定开发系列纳米产品,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大多数董事过去都是从事机械加工的,对纳米是什么基本没什么概念,所以,尽管总工程师用原子、电子负荷等理论解释了半天,也没几个人弄明白。眼看会议陷入僵局,总裁有些焦急了,这时坐在他身后负责担任会议记录的小琴,悄声问他能否允许自己解释一下什么是纳米。总裁只好点头,于是小琴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解析了什么叫纳米和纳米的功效……会议结束时,总裁当场宣布让小琴负责整个纳米项目的协调工作。

虽然小琴的表现让总裁和公司的其他董事刮目相看,但对小琴来说实际上是水到渠成的事。小琴是英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半年前来到总裁办后,平时也只是打杂,如接个电话,取份文件,写个通知等。但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委屈。她觉得如果自己连“杂”都打不好,领导是不会把更重要的工作交给自己的。

过去她对“纳米”这个词也没多少了解,上个月的一天,总裁让她到四楼的研发部取份材料,他说自己刚给技术总监打过电话。技术总监给她的是一份公司开发纳米产品的可行性报告。她习惯性地仔细阅读了自己经手材料。看完这份材料之后,她预感到公司有可能要进行这方面的投资,于是,她开始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不仅注意收集信息,而且她还充分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注意跟研发部的工程师们“套磁”,如经常开开玩笑聊聊天,向他们请教一些关纳米方面的具体问题;见总裁办的向自己讨教,工程师们自然诲人不倦,久而久之,小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纳米知识,而且还与从事纳米产品前期研发的工程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当总裁让她负责协调整个项目时,她早已胸有成竹。

事后,同事们都说小琴运气好,捡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其实,所有的上司都喜欢那些刻苦钻研业务工作上精益求精的部下。

如果员工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他工作起来就会越越来越快乐。所以,能否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完全取决于自己。很多员工整天抱怨工作烦琐乏味,对于这样的部下,上司是不会花什么精力去培养他的。

如果一项工作很烦琐和很费力,那你就要动脑子试着去改善它的工作流程,找到一个轻松的解决方案。所以,关键在于你是否钻研业务。一味地怨天尤人,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只能证明你自己能力不足。

如果在工作只是亦步亦趋地按照上司的指示办事,那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你就会不知所措。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精益求并多动脑子,在脑子里已经有几套预案,那即使遇到意外情况也能迅速妥善处理。

八、上司温柔的“黄灯”

小倩和小敏是大学同班同学,两人大学毕业后就到公司综合部当秘书,辅助总裁的工作。她俩的性格迥然不同。小倩的自我表现欲很强,喜欢争强好胜;而小敏则相反,倒像是小倩的秘书,她只做一些由小倩从上司那里转包来的工作。

老牛是总裁办主任,跟总裁快20年了,是总裁名副其实的助手。老牛给小倩安排的第一项工作是让她制定总裁司机的日程表,以便接送总裁。但是,只做了一个星期,小倩就三次把地点搞错,让总裁很不高兴。老牛让小倩工作细心一点,可她一口咬定都是司机失误,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于是,老牛也懒得管小倩了,只安排她打打杂,做一些收发、复印之类的工作,怕她再给自己惹什么麻烦。

小敏与小倩完全相反,她虽不太爱说话和表现自己,但工作任劳任怨,能虚心接受老牛的批评和建议;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会主动向老牛请教。当她工作中出现失误之后,她会主动地承认自己的过错并道歉。老牛觉得小敏是颗做秘书的好苗子,将她所有的秘书经验都传授给了她。有一次当老牛突然请假的时候,总裁对老牛说:“那先让小敏代替你工作吧”。

对于自己挑选的两个助手,二人的起点完全一样,老牛一开始对她俩一视同仁,并且对小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人的表现已是云泥之别,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上司的信赖程度,二人的差异就非常明显了。第二年,老牛被提拔为一个子公司的总经理。在交班之前,他向总裁推荐由小敏接替自己的工作,并把小倩炒了鱿鱼。

现在很多年轻的部下经不起批评,他们挨了上司的批评之后就一蹶不振,很容易就想到“我完了”或“我没有前途了”。这样经不起挫折的人,很难得到上司的欣赏。

上司批评部下,是觉得他孺子可教。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上司认为部下还有进步的可能,他才会对部下严格要求。对于那些无药可救的人,上司会认为连责备都是对牛弹琴。

如果上司很久不批评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温柔”了,那部下就应当把这种“温柔”当作上司向自己亮起的黄灯,产生危机感。所以,在挨了上司的批评后,部下就要这样想:“因为我还有发展的空间,上司对我抱有期望,所以才会批评我。”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犯过的错误铭记在心,争取不再错第二次。所以,与其挨了骂一蹶不振,不如反省自己为什么会挨批评,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挨了批评就消沉,经不起挫折,这样的部下很难得到上司的信赖,当然,上司也反感那些不能批评,一旦批评就公开顶撞自己的部下。部下顶撞上司,实际上吃亏的往往是部下。如果批评部下一次他就顶撞一次,那上司对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少,本来想通过批评告诉他如何少走些弯路的经验,但他对自己丝毫没有敬意,那只好听之任之。对上司来说,这样做虽然也可以说是种失职,但损失最大的还是部下,因为他又一次失去进步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部下从此不会得到上司的信赖,因而得不到重用。一般来说,越是重要的工作,上司就越想把它交给那些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的部下,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年轻的部下不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