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些道理不懂注定一辈子打工
26579700000029

第29章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3)

你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上司和同事。当你每天对身边的人说声“谢谢”,他们自然也会喜欢你,你们会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获得成功。

凡事留三分余地,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某有海外背景的硕士进入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此人文凭高、长相俊美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会议中屡展头角。但是此人有一个缺点: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都是“为别人好”。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间成了只孤鸟,过了没多久,他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不是因为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压力。

而一直到他离职前,他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都是没有道理的吗?”

朋友告诉他:“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

做人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在世,万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地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采取机变的应付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凭着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是某些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人,也应该留有余地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境贫寒,当上丞相之后,他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时只吃一个荤菜,睡觉时盖的是破旧的棉被。大臣汲黯因为他这样,就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汲黯在奏折中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么会听到这种话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千万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不留丝毫回旋的余地。

韩非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鼻子刻大,还可以修得小一点,如果鼻子刻小,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如果把眼睛刻得太大,就没法再缩小。做人处世亦如此,凡事都需要替自己留一点后路,否则会常遭失败。

为人处世不可做太绝,这个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世上每个人都依赖众生才能够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得以向前发展。

有一则郑板桥不画梅的故事。

郑板桥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画可是了不得,同时他也靠卖画为生。郑板桥自从来到苏州卖画,发现苏州一家画寓主人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于是郑板桥就常画兰、画竹,也画些花羽鳞介和山水,就是不画梅花。有个刚从京城回到苏州养老的吏部尚书,想请郑板桥为他作画。郑板桥推辞说:说到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得好。老尚书听了以后,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了。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要离开时,吕子敬前来为郑板桥送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是一幅梅花。吕子敬看了这幅气韵不凡的梅花,惊叹不己。此刻,平时有点傲气的吕子敬这才恍然大悟:“郑兄之所以不画梅,原来为的是给小弟留口饭吃啊!”

还有一个高文光不吃“全鱼”的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文光经营了一家五金机电公司。公司的客户基本都是批发商,有的批发商让他的员工代替他们把货直接送到用户手上。有一次,一个员工去送货——直接送到批发商的客户手上。搬完了货,那个员工忽然计上心来,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客户说:“如果您以后想进货,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批发商都是从我们公司进的货,我们的价格肯定比他们便宜。”对方见到有利可图,自然求之不得。那个员工回到公司,将此事告诉了高文光,高文光却说道:“如果天下的钱都让你赚走了,大家都没钱了,你还赚谁的钱?”这就是高文光独特的经营理念——不吃“全鱼”。20年后,天津文光集团资产已经过亿。

不吃“全鱼”,不仅是经商之道,更是一种睿智的财富观。在经营中,如果你西瓜要抱,芝麻也不舍,留下的虽是金钱和利益,可失去的却是道义、信用、名节、信任种种。

其实当你给别人留好处时,得到好处最多的还是你自己。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常常会有很多柿子园。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秋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柿子吸引了很多喜鹊到这里过冬,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与希望。正如那首诗所言:我付出一片绿叶,却收获了整个夏天。

集处世经验之大成的《菜根谭》中写道:“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谦虚一点,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一个谦虚的人,始终认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始终用心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使自己的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

一个不谦虚的人,好为人师,他们总是喜欢指出别人这儿不好,那儿做得也不对。似乎他什么道理都懂,对什么都在行,以万事通来炫耀自己,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赢得他人的尊敬,但结果恰恰相反。即使你的水平再高,做得再成功,人们也不会从心里尊敬和佩服你。

有一个博士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为了这个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生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似的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刚才没去打招呼,现在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啊!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迈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了。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博士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不能过!”

只听“扑通”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而我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其实,人和人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再高的学历也只代表过去,而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正如一个人初到一个新的单位,没有方向是很正常的,但要学会尊重同事,虚心求教。刚到公司,所有的工作对你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多向同事求教是进步快的方法。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架子,尊重同事,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比你先来公司,都是你的老师,你只有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加上埋头苦干,才能快速进步。

谦虚可以使你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位置,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但是,谦虚决不是通常意义的客套与虚伪,也不是遇到工作时的退缩与推诿,更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如果公司需要你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你也有这样的能力,你必须知难而进,当仁不让,决不能把谦虚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