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引领青少年的100个时尚生活故事
26354200000056

第56章 西餐(1)

走遍世界尝美食——世界主要西餐介绍

其实,说西餐有点不太合适,因为这里除了介绍典型的西方国家的菜以外,也涉及到了其他一些我们所熟悉的菜系,比如日本料理等。所以,标准地说,应该叫外餐更合适一些。

法国菜

要说西餐,最棒的当然是法国菜。法国菜可以堪称为艺术,口感、配料、餐具,无不是餐饮文化里登峰造极之作。法国人最会享用生命,食色二字,无不被法国人演绎得淋漓尽致。一顿法国大餐,是很有程式的,先是汤、沙拉,然后是主菜,芝士和水果逐一送上,边吃边聊,单单酒就要上三道。一顿饭吃下来,少说也得浪漫上两个小时。难怪法国人说:“一顿晚餐远比一首好诗价值要高。”

法餐的特点,一是原料考究,二是做工精细。你可能会说,什么菜不是这样啊。但法菜的这两个的特点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像。据说法国菜厅的供料常常是一对一的,也就是说,你在一个餐厅吃的牛排可能是在别的餐厅里绝对吃不到的。比如有的地方会专门养喝啤酒的牛,有的地方的牛规定必须吃什么样的草。当然,在中国一般吃不到特别地道的法国菜,就像在国外也很难吃到真正地道的中国菜一样。这其中有原料上的问题,有的餐厅会提供专门从法国空运过来的牛肉,当然这种法国菜价值自然不菲了。

招牌菜:牛排、烤蜗牛、牡蛎、鱼子酱、烤鹅肝、黑松露。

附录:法国的米其林美食体系

米其林是什么?

轮胎啊,这还用说?轮胎可不是好吃的。但是这里所说的《米其林餐饮指南》还真与这个轮胎公司有关系。1900年,《米其林餐饮指南》创刊的时候,没有想到它有朝一日会成为餐饮界的圣经。那时候它不过是想给人介绍一下加油站附近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小书。可是现在,《米其林餐饮指南》发行量已经达到150万册,在法国的畅销程度仅次于圣经,同时介绍10多个欧洲国家的餐厅和旅馆,同时出版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多种版本,影响遍及整个西方餐饮业。不夸张地说,《米其林餐饮指南》对于一个餐厅的兴衰成败几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打一个喷嚏,西方的餐饮业都要感冒。

汤匙、叉子和星星

从1926年开始介绍法国优秀餐厅以来,米其林逐渐在其后几年建立起一整套很完备的餐厅评价体系。其中汤匙和叉子用来评定餐厅的等级,而星星则既用来评定餐厅的等级,又用来评价厨师的等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除此之外,叉匙的颜色还会有区别,一般情况下是黑色的,但是如果餐厅的环境让人感到愉悦,这个叉匙的颜色就会变成红色。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小标志,一个是人头,代表这个餐厅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地道的美食,值得推荐。另外一个是铜板,就是小硬币的意思,带这个标志的餐厅能够提供不超过85法郎的简单餐饮。

而星星的标志则要更重要得多。米其林对星星的颁发要严格得多,星级餐厅一年要审核好多次,全法国据说只有23家。

星星代表的含义如下:

除了评定餐厅之外,对主厨也采用星级评价,三星主厨象征完美无缺的厨艺,并且从来没犯过错误。是对主厨的最高级别的评价。据说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名厨因从三星降为二星而自杀,由此可见,米其林的星级评价对主厨有多大的影响力。

意大利菜

讲起意大利菜,当然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面食。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的是比萨饼和意大利面。关于比萨饼,中国人总爱说那个马可·波罗和馅饼的故事,但其实早在罗马时期,据说就已经有了烤制比萨饼的烤炉。而意大利面,村上迷们一定很熟悉一边煮意大利面一边听爵士乐的生活。当然,意大利菜绝不仅仅限于这两种,要不然它也不会被称为仅次于法菜的第二大菜系。

意大利菜与法菜不同,它更讲究原汁原味,不加过多的佐料。用简单的烹饪方式达到完美的境界。面食是意大利菜的一大特色,光面条就至少有几十种。在火候上也很考究,该煮烂的一定要煮烂,该半生带血的一定要半生带血。另外,该说说番茄,一提起意大利菜,就想起无所不在的番茄。很多菜里边,番茄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招牌菜:比萨饼、意大利面、弗格萨面包、意大利面汤、意大利调味饭。

德国

德国人似乎很能吃,据说德国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面包消费量,还有啤酒消费量都居世界首位,在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各种养猪场随处可见。在三餐文化中,早餐是最重要的。德国人不像法国和意大利,他们讲究的是吃饱吃好,饮食文化上,简捷实惠,粗犷豪放。

与法国和意大利相比,德国人饮食上不太讲究,以量大为主,各种香肠是德国的特产,除此之外,德国人偏爱土豆,喜欢生吃东西,比如生牛肉拌生鸡蛋等。很多菜都带酸味。

特色菜:酸味猪脚、酸味牛肉、咸鲱鱼色拉、酸菜煮猪肉。

英国

英国人选料和烹调都比较简单,不像法国人那般花哨。因为英国是绅士之邦,自然生活讲究,非常重视餐饮礼节。早上起床之前,要喝被窝茶,下午要喝下午茶,一日三餐讲究质量和花样,菜少而精。

英国人偏爱羊肉、牛肉、禽类等。口味清淡,原汁原味。英国人做菜很少加调料,各种调料往往放到桌子上供客人自己取用。常用的烹饪方法有煮、烩、烤、煎、蒸等。

特色菜:牛尾汤、纸包鸡排、烧鹅、苹果沙司。

美国

“牛排、薯条、汉堡包”这就是美国了。不管什么菜,跑到美国都得变味。美国菜讲究简捷,快速,快餐业横扫世界。法国和意大利人自然会看不起美国菜,但美国人真的就不是太讲究。比如,鱼子酱在法国那必须是里海的鲟鱼的鱼子,在美国可没有这一说,鲑鱼之类的鱼子都可以做鱼子酱。

美国菜就一个字——快,美国是新大陆,没有文化积淀,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现代气息,所以,美国的饮食文化也是现代简捷,注重营养。

特色菜:炸鸡、布丁、美式牛排。

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的精致是出了名的。日本品种多,数量少,每道菜都美轮美奂,不要说吃,单看上去都觉得赏心悦目。也难怪有人说日本菜是用眼睛来吃的菜。但这并不是说日本菜就单单只是过眼瘾的东西,吃过日本料理的人都知道,日本料理口味清爽,作料简单,但是过口不忘。日本菜总的分两大菜系——关东料理和关西料理。关东料理口味浓重,关西料理口味清淡。

日本是岛国,盛产各类海鲜。所以,日本料理以各类鱼、虾、贝为主,主食主要是大米。造型上日本菜如一件艺术品,很注意造型精美,口味清爽。生鱼片是日本独特的菜肴。除此之外,日本料理很喜欢使用酱油。在日本,酱油有“调味品之王”的美誉,几乎可以用于任何菜,当然日本的酱油和中国酱油有很大的不同,香、味都很不同。

特色菜:生鱼片、美味河豚。

韩国菜

提起韩国菜,你一定会想起韩国烧烤,其实不假,韩国菜确实是以烧烤为主,但口味上很讨中国人喜欢。看过韩国电影,你当然也对一大群人围着吃各式火锅很熟悉。火锅也是韩国菜的一大特色。

韩国料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各色调味料,酸酸甜甜的味道奇妙。辣是韩国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做韩国烧烤用的肉都要经过特殊腌制,不同的烧烤配以不同的汁,味道独特,过口难忘。此外韩国料理中的各种小菜也很有特色。如泡菜、酸黄瓜、辣桔梗、紫苏叶、酱腌小青椒等。

特色菜:韩国烤肉、冷面、韩国石锅饭。

印度菜

印度菜的禁忌很多,因为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吃的,比如猪肉、牛肉等,他们也不喝酒。主食主要是印度饼和米饭。

印度人很喜欢吃洋山芋,认为这是菜中佳品。印度菜很多都很辛辣,印度人喜欢吃咖喱,不喜欢吃大荤大油的东西,一般比较清淡,肉类主要是鸡、鸭、鱼肉。

特色菜:咖喱肉汤、巴斯巴蒂大米饭、唐杜里烤肉、桑巴。

泰国菜

泰国菜不太重视规矩,因此有人说泰国菜就像一个艳丽的女子,只适合那些能解风情的人,据说以前的泰国人用芭蕉叶盛饭,再用手吃饭。现在不再那样了,受西方影响,他们的餐具是叉子、圆勺和盘子。

泰国菜主要以米饭为主食,配以其他的菜。

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口味上偏辣,这个估计你想想泰国的纬度,也能猜得出。

二、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讲究新鲜。

三、菜中有很多东南亚特有的香料,这和泰国是香料大国不无关系。

特色菜:咖喱鸡饭、鲜木瓜沙拉、清蒸柠檬鱼、椰奶鲈鱼。

黑松露、鱼子酱与鹅肝——西餐三大美味

黑松露(B1ackTruffle)

提起黑松露,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据说法国着名的黑松露产区——Perigord原来并不产黑松露,而是种植葡萄,但是1870年发生虫灾,葡萄颗粒无收,葡萄树也惨遭摧残,15年以后当地农夫在橡树根部发现了黑松露,当地农民一夜暴富。

黑松露就是具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黑松露是一种菌类,味道极其鲜美,位居各类美味之冠,但仅仅如此不足以成就黑松露的威名,还有一点就是黑松露产量极其稀少。这种菌类无法人工养殖,只生长于橡树的根部,埋藏于土壤中,极难发现。据说全球每年仅产25吨左右,这样稀少的产量使其价值连城,有“黑色钻石”之称。每公斤黑松露的价格都在数千法郎以上。

1黑松露的产地

黑松露的产量极其稀少,这与其产地少很有关系。黑松露的产区很少,仅限于法国与意大利。但意大利产量极少,而法国产区也仅仅集中在南部普罗旺斯一带。以介于Avignon和Haut-Var之间的地区最着名。而Perigord出产的黑松露更是极品。另外在Burgundy和诺曼底也有零星的产量。

除此之外,意大利还产一种叫白松露的美食,颜色为浅褐色。产量更加稀少,因此造价更为昂贵。

2黑松露的采摘和保存

黑松露采摘的最佳季节在1月份。这个时候采摘的黑松露香味浓郁,颗粒结实,品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