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引领青少年的100个时尚生活故事
26354200000031

第31章 汉朝的织锦

在我们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中,在那漫漫的黄沙之下,坐落着被世人誉为东方“庞贝”的尼雅遗址,这里曾经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所在地。

在公元4世纪,这个在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繁荣一时的绿洲小国,悄然沉没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之中。它那宏伟的国都尼雅,也从此默默地沉睡在了大漠的深处。

考古学家们在墓穴之中,发现了两具干尸,其中一具是身穿艳丽的华贵锦袍的国王,另一具是他的爱妃。在国王的手臂上,护着的那一块色彩鲜艳、图案奇特的织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

这块织锦的图案十分奇特。它采用“山状云”作为骨架,如同波浪纹一样,沿着织锦的纹路,从右向左,连续铺展,中间又依次穿插了鸟儿、独角兽、老虎等动物图案,还伴随着铭文。其中,在铭文的旁边,还有两个圆点纹,它们代表着天上五星中的两颗星。

整块织锦的图案不分色区,均用蓝、绿、红、黄、白五色织出,五星的图案恰好由这五种色彩表示。在这墓穴中,找到的另一块织锦的残片上,也有云气纹、羽人纹、星纹和“诛南羌”三字的铬文。

专家们在考证后,确认这两块织锦是同一块织物。

据历史记载,在汉宣帝时,赵充国率兵攻打少数民族西羌,临行前,星占家占卜,认为金、木、水、火、土五星将聚集于东方天空,这是若干年才能一见的现象,说明此次军事行动将有利于中原。于是,宣帝赐书说:“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这块织锦,可能就是墓穴里面埋葬的那位国王,帮助中原王朝打败了西羌后,中原皇帝给予的赏赐。

汉式织锦是西汉至魏晋时期,我国丝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之得以传播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汉式织锦在图案上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当时,汉代统治者热衷于道家荆楚巫术的神仙学说,所以,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图案,也多取材于巫术:织锦上,在连绵起伏、流动飞扬的云气间,布满了各种奔腾活跃的“祥”禽“瑞”兽,并在纹样的空隙中,还横向穿插着“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登高明望四海”、“长乐明光”等寓意吉祥的隶书铭文,显示了汉代艺术的飞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