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071

第71章 神秘的“5号小河墓地”之谜

楼兰“5号小河墓地”在整部楼兰探险史中,是最有名的遗址。楼兰人在这里为王族修建了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以一条运河——“小河”作为通向圣地的大道。只要关闭运河龙口,让河床断流这个墓地就被“封闭”在一个不容外人侵入、打扰的禁地。但至今仍是疑谜难解的神秘之域。自从1934年,探险家奥尔得克等人发现了那个“有1000口棺材的小山丘”——“5号小河墓地”后,60多年过去了,再没有人踏上去,重睹“楼兰公主”那“东方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

近日,王炳华等一行来到新疆孔雀河流域,那是一片无人地带,荒漠、沙漠交集。孔雀河已经断流,故道布满了沙枣、胡杨、红柳,且兽迹纵横。贝格曼当年划过船的小河,观察记录过的咸水湖,如今已化为沙漠及光裸的河滩。只有河谷台地上稀落的红柳沙包、枯死胡杨,在诉说60多年来这片地区巨大而激烈的地理环境变化。河水变化及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

王炳华教授说,从蹄印观察,这些野生动物主要为鹅喉羚、塔里木兔、狼,也有可能是雪豹的痕迹,在考察过程中他们曾两次发现珍稀濒危动物野骆驼。第一次是在北纬40°40′487″,东经88°28′387″处,发现了一只野骆驼。另外在大雪之后他们见到一串野骆驼蹄印,蹄痕特别清晰。

到了孔雀河下游,王教授忽然看到一处形制特殊的大型墓地,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他断定其一定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墓地是一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高达67米的巨大圆形沙丘。它的顶部布满了100来根高23米的棱形木柱、卵圆形立木,中部为八棱形柱体、顶部呈尖锥状的木质立柱,其南北为立木围栅。立木周围,是丛丛密密的船形木棺,约有140座以上。大部分已被破坏,个别人体仍然暴露在地表。一件形体大小如真人,宽胸细腰、臀部肥硕、女性特征明显木雕像倾仆在巨型沙丘脚下。当年贝格曼报道过的另两名男根突出的男性木雕像已经消失不见。

据王教授分析,这处古墓地,绝不是一片普通的丛葬墓地,它实际上是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崇奉的神山。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处丛葬墓地里,寄托着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对祖先虔诚的崇拜,他们祈求部落人丁兴旺,祈求获得强大生殖能力。

王教授告诉记者,这些资料,对认识孔雀河下游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崇拜、生殖崇拜及徒刑艺术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孔雀河下游与距今近40000年的古墓沟墓地相比较,它们在埋葬习俗、棺木形制、死者衣帽样式、随葬草蒌等均有相同相通之处。只不过古墓沟墓地时代稍早,但它们都是孔雀河下游青铜时代的古墓葬遗存。

这对认识罗布尔地区古代文明、居民各族万分、农业、畜牧业经营及毛纺织、毛毡、皮革等手工业曾经达到的水平,均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料,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